天天看點

一位縣醫院院長被誤診後……

他患的是頸動靜脈瘘,卻被按脊髓炎治療。當山東省微山縣人民醫院院長李玉亭一度陷入誤診誤治時,一位“挺身而出”的規培生對治療提出質疑。如今,身為醫療管理者的李玉亭,在輪椅上對當下醫療有了更多的反思……李玉亭是一位縣醫院院長,也是一位普通人。我們關注院長李玉亭,就是關注痛定思痛之後,如何不讓類似的悲劇在普通人身上上演。

作者|宋攀

來源|縣域衛生

李玉亭沒有想到,自己會以如此深刻的方式,響應上級号召的,“院上司班子親身體驗就醫全流程”。

故事的起點是一場“意外”。身為院長,李玉亭以“體驗患者就醫感受”之機,偶然看病,卻意外發現自己真得患病了,還是一種疑難病。為了尋得救治,他的就醫腳步遍布縣城、省城、京城。中間經曆誤診誤治,不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誤治甚至一度加速疾病進展,險象環生。接受規範治療後,卻又因心理、飲食等問題,體重快速消瘦,喪失第一時間尋求康複的耐心。發病一年後的他,至今身體還困在輪椅上。

不幸的故事裡也要亮光。自行上轉至省城醫院後,一位年輕的規培生道出了誤治的實情。在北京,承受住巨大痛苦的他,體味到了康複、關愛對于生命的意義。

有救治專家評價他的經曆:“不幸中的萬幸,萬幸中的僥幸”!

如今的李玉亭,憑借“一定要重新站起來”的頑強信念和堅持不懈的訓練,恢複程序十分順利。他最期盼的事是,“早日以站立者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工作,把自己生病痊愈的體悟,滲透在醫院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提升醫院服務能力……”

以下是李玉亭的講述(根據行文需要,有編輯):

“就按脊髓炎治吧!”

2020年9月,市衛健委專門發了文,讓院長/書記們體驗式就醫,體會一下老百姓到醫院看病就醫的難處。好家夥,這沒當病人,直接成病人了。

這次感受太深切了!縣級醫院、省級醫院、國家級醫院都體驗了,感受不一般。

永遠難忘2020年的“十一”。因為突如其來的“發現”,我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天中秋、國慶雙節相遇,醫院裡人很少,我就想趁節假日看看自己的老毛病——頸部不舒服。那幾天雙肩也有壓重,像是背了一個雙肩包似的。為體驗就醫,自己還專門在門診預約了磁共振。

遺憾的是,自躺在檢查床那刻起的72小時内,身體被接連的錯誤決策傷害。更令人悲歎的是,誤治的惡疾,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奪去了我的行走能力。

一位縣醫院院長被誤診後……

【李玉亭(中)指導疫情防控工作】

檢查很快就做完了。當他們把結果遞給我時,我一看就震驚了:“頸髓總共7個階段,怎麼都被病竈占了?!”水腫的脊髓使得圖像中原本應呈黑色的部分明顯發白。重重疑惑中,因為無法明确診斷,大家把片子分别發給了市級和省級專家。傳回來的結論都是脊髓炎,不排除血管畸形。回頭想想,當時真是輕視了這個“不排除”的重要性。行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診斷治療一定要慎重。

怎麼辦呢?市裡專家意見很明确:本地治療經驗不多,趕緊上大醫院。跟省裡專家聯系,得到的回報卻是,當地病床緊張,建議在本院按照脊髓炎治療。我一想,下午還要開會,晚上也有例行的節日走訪。我要是走了,已經通知完的會怎麼辦?沒有走訪,又如何跟員工交代?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常常說,但落實到行動中,卻很容易忘了這一點。

就這樣,考慮到既然大家都提到是脊髓炎,就按照脊髓炎來治吧。并且,當時想着,治療脊髓炎所用的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對自己其他疾病也沒有副作用。

誰能想到,命運這麼捉弄呢?!自己患的根本不是脊髓炎,而是動靜脈瘘,所用的激素還會加速病情!

接下來,疾病的進展遠遠超出了預期。晚上科室走訪時,身體已出現明顯異常——老是掉鞋。下樓梯時,必須扶着扶手才行。下班回家時,走路晃晃蕩蕩不走直線。晚上8點多,腿已經站不起來。10點半,尿潴留發生。第二天早上醒來,兩條腿已完全是軟綿綿的了。同僚們用擔架把我從家裡擡了出來。

見情況嚴重,跟省裡那位專家聯系轉院,對方仍表示,床位緊張,建議還在當地治,試試加大激素劑量。當時,都認為是脊髓炎加重了,這就又在醫院輸了液。吃飯時,自己已經拿不起筷子了。

醫學具有不确定性。當患者出現“負向”表現時,葆有質疑和探索精神,反向推論,顯得十分必要。

幸虧醫院同僚家人清醒地認識到,我的疾病進展得太快了,須趕快往外轉。于是,立即搭乘120,趕赴另外一家省城大醫院。

事情這才有了希望。

“一個小姑娘救了我”

到了地方,剛開始,治療還是走了一些彎路。在沒有做檢查的情況下,初步判斷也是脊髓炎,當地醫生還認為先前用的激素量有些少,又補了一些。

真正的轉機出現在第二天。腰椎穿刺和磁共振進一步檢查結果,排除了脊髓炎。科主任也判斷說,像是動靜脈瘘,建議到上級醫院明确診療。不過,他同時表示,也可以治療完這一療程再走。緊急情況之下,自行聯系了北京專家。那邊亦回報說,是動靜脈瘘,須立即轉往北京。

特别驚險的是,這一切發生時,自己還在接受靜滴藥物治療。就快要靜滴到激素時,一位規培姑娘徑直走過來跟我說:“李院長,你不要再打(靜滴)激素了!這個病我在别的醫院見過,禁忌用激素。雖然現在機理尚不明确,但是已報病例都認為激素不适宜……”

聽了她的話,真是後悔得要命!果不其然,1号四肢還好好的,打完針當天就癱了。2号臨行前打針,中午吃飯手已經拿不起筷子了……誤診誤治簡直太要命。

一位縣醫院院長被誤診後……

【患病前的李玉亭(右一)】

小姑娘走後不久,從業人員又把激素拿來了。我頂着内心的壓力,堅決不讓打。因為不遵醫囑,還與護士起了點小沖突。

現在想來,很多人都對激素與動靜脈瘘之間的複雜關系認識不足。

帶着複雜的心情,下午3點多,我們一行人又緊急啟程前往北京。那兩天,天氣有點變天,在省城醫院地下室做磁共振室時,因為準備等待時間太長,身體也有些受涼,再加上承受着劇烈的心理變化和緊張的轉院節奏,多重夾擊下,身體開始發高燒。

縮短就醫等待時間,看似隻是一個效率問題,但對于身體不适的患者而言,卻還是深深的細節關愛。

“寝食難安想要回家”

當晚,我們又輾轉到了京城醫院。北京專家一看此前做的片子,就基本判斷是顱頸交界區動靜脈瘘(核磁共振片子在病發區域出現“白蘿蔔(頸髓水腫)黑芝麻(血管)”,便是動脈瘘的典型辨別)。

真是可歎!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快速普及優質醫療資源多麼重要。因為已經滿足診治病情需要,專家沒有再讓重複檢查。自己不僅享受到了更低的就醫費用,不适的身體也免受了檢查之苦。

診斷動靜脈瘘,全腦血管造影檢查是金标準。顱頸交界區動靜脈瘘是一種什麼病呢?簡而言之,就是頭與脖子交界區域,出現動、靜脈直接相連“短路”的情況。血液不再經過毛細血管,其造成的水腫可壓迫脊髓。目前多采用開刀手術方式,切斷異常的動靜脈相連。

手術很有風險,醫生做得很成功。術後,大夫讓第一時間康複。可綜合醫院康複科床位太少,一直到出院都沒有床位騰出來。

促進病情穩定期患者下轉,有實力的綜合醫院加強醫聯體建設,加快分級診療,顯得多麼重要。

術後,因為腿不能動,幾乎是在醫院躺了20多天。電解質紊亂,身體極度缺鹽,啃鹹菜,把鹽灌到膠囊裡,吃了半個月才糾正好。心理也非常恐懼、焦慮、沒有安全感。苦難之下,寝食難安,身體消瘦了60斤。

對經曆了生死,體驗了高難度手術的患者而言,醫療照護生理疾病之外,心理狀況也非常值得關注。

老伴本想讓我轉到其他醫院做康複。但那時,自己的身心狀态已經完全承受不了,氣急地說:“别再叫我康複了,已經餓得命都快沒了。現在就想回家,吃家鄉飯……”

回到家後,很多親友同僚來慰問,被關懷和溫暖萦繞,也吃上了可口的飯菜。戰勝困難的信心随之增強。在家門口,親情、友情、同僚情,都是治療疾病的“藥”。

在家待了10天後,北京專家仍建議來京做專業規範的康複。無奈之下,隻好在北京一家康複醫院周邊租房,帶上做家鄉菜拿手的親人一起走,邊康複,邊努力過上正常的生活。

北京的康複醫生評估說,自己恢複到以前,隻是時間問題。

一位縣醫院院長被誤診後……

【李玉亭在本院接受康複訓練】

按北京康複醫生的意見,自己可能需要1~2年。他們那住院5、6年的也有,基本上是全民健保。自己與他們不一樣。患病後,自己請了病假,沒了績效獎金,一個月收入隻有七八千元。至今,從治療到康複,城鎮職工醫保報帳了約65%,自己已累計花費20餘萬元。病來如山倒。大病面前,我們都是普通人。

從北京康複一段時間後,又在本院繼續接受康複治療,持續至今。高興的是,2021年春節,小便能力恢複。如今,腿也越來越有力量。

“自己神經内科出身,對這個病怎麼沒有印象?”

反觀整個就醫過程,教訓最深的是,看病就醫,診斷一定要明确。我們給患者看病,總不斷審視診斷是否明确,治療是否得當,轉歸是否如預期,遇到疑難病例,總會盡最大努力幫助患者,但這個思路卻沒有用到自己身上,多問幾個專家,總覺的是太麻煩别人,這才造成自己醫不自醫的悲劇。

我自己是神經内科出身,還曾在上海大醫院進修時買過一本專門講神經科疑難雜症的書。生病後還很好奇,這個病自己怎麼就沒印象呢。回家第一時間找到那本書,發現書上根本沒寫。自己查了兩天文獻,全網查了不到50例,大約67%痊愈,10%好轉,剩下的是有并發症一直沒恢複的。醫學知識不斷更新,醫生一定要真心重視繼續醫學教育,活到老學到老,否則很容易給患者帶來傷害。

身為院長,自己收獲也很多,尤其是感受到,不同級别醫院的文化特色不同,對制度規定落實的側重點亦有所不同,值得我們學習。例如,京城康複醫院以紅十字會精神為主,關愛是第一位的。在那裡,無論是有功能缺陷的患者,還是智力缺陷的患者,大家都不會感覺到異常的眼光。無論是醫生、護士、護工還是患者,大家互相之間都是非常友好關愛的态度。他們的院長見我時,還專門提到,“你在原來的機關是院長,在我們這就是病人,要馬上改換角色,這裡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醫院裡,不論患者來之前是什麼身份,來院之後,除了疾病以外的其他一切都沒人去關注。”

省城那家醫院因為是綜合性醫院,十分重視研究。京城手術醫院以保健為主,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護士服務。患者有問題,護士響應很快,解答也非常全面。護士們拍抖音、宣傳片、科普,很有活力。在那就醫時,就心想,一定派人過來向他們學習護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那家康複醫院就診,猛然發覺中國有大批殘障人士需要關注。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身體障礙,醫療機構能不能幫他把殘疾程度再降低一些?這值得我們深思。

當今,很多縣級醫院康複科配置得都不全,服務供應和需求之間存在割裂。醫務人員和護士還沒有把“康複”視作健康/生命體征的重要目标。事實上,無論是心梗還是肺炎,每一種疾病都需要康複。如果沒有堅實的康複專業作為支撐,發展醫養結合等老年服務也難以落到實處。

今後,微山縣人民醫院康複科一定要擴大投入,不說是要做到最好,也一定是要在縣級醫院排在前列。新院區規劃中,我們把老年科和康複科結合在了一起,希望打造成全省的重點學科。現在這個想法更堅定了,感覺前途越來越光明。

一位縣醫院院長被誤診後……

【患病前的李玉亭(左一)】

總而言之,一圈經曆下來,最大的感受是生命是第一位的,沒了生命,家庭、事業、抱負也都無從談起。(原标題為:真實講述|一位縣醫院院長被誤診後……)

END

2022全國醫院營運大會來了!

從“大建設”到“精營運”,如何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如何通過良性營運實作醫療機構精細化、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如何打造市場認可的品牌專科?....5月28-29日,由2022上海醫交會專家委員會、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學術支援,看醫界傳媒主辦的2022全國醫院營運大會将在上海舉行,歡迎報名參會參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