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看到我的一瞬間,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彙總(2)

愛語說:指出孩子貢獻、感謝孩子的鼓勵=孩子的具體行為+該行為帶來的影響。

例:你能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又把客廳整理得這麼幹淨,東西擺放得很整齊,不但看起來很清爽,要找東西也很友善。爸爸回來時,看見這麼幹淨的家,心情會很好。這表示你能照顧好自己的東西,也能照顧好家裡!

備注:以下内容為準提學院老師分享,愛語心理專欄整理!

車老師:

教育孩子簡不簡單?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有時間,父母多陪陪孩子,有機會,多鼓勵鼓勵孩子,就ok了。

是以,我很感恩我們學院,讓我學了TA心理學的課程,了解到養育孩子的要義。是以,無論有多忙,一周時間裡,我都會想方設法抽時間陪孩子玩上幾次,并且,隻要是跟孩子在一起,我就全心全意的去陪伴他。畢竟,高品質的短時間陪伴一定比低品質的長時間陪伴更有意義。

可以說,在對孩子的安撫上,作為父親,我還是盡心盡力的。

在看到我的一瞬間,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彙總(2)

作為一個家長,有可能你的工作真的很忙,但是,既然你選擇要孩子,那麼,你就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你今天忙,明天忙,你總不能一周七天都忙吧?總不能一年到頭365天都忙吧?

假使你真的忙,每天抽三五分鐘時間,陪陪孩子,也是可以的吧?假使你真的

無法在孩子身邊,每天抽個幾分鐘和孩子視個頻,跟孩子說說話,總沒有問題吧?不要再拿自己忙作為借口了,隻要有心,就一定能找到時間和方法,畢竟,現在科技那麼發達,是不?

小區裡,我看到有不少的小朋友,平常基本就是媽媽或者奶奶、外婆帶,很少看到父親出現。

為什麼?

一是中國的傳統糟粕,認為帶孩子都是女人的事。另一點就是男人主動放棄或是不重視自己作為父親的角色。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父親的角色,對于孩子的心智模式、胸懷、格局有着很大的影響。是以,如果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父親千萬不要缺席,成為隐形父親!

在看到我的一瞬間,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彙總(2)

再說孩子的心理。

有一次孩子放學,我又去接他。好家夥,等候在校門口的家長群裡,大多都是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很少有爸爸。我家孩子可能是沒想到我會去,在看到我的那一瞬間,他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還沒來得及跟老師打招呼,就飛奔着跑過來,撲進我懷裡。

其他的小朋友,也用很驚訝,很神奇,甚至是很羨慕的表情瞅着我的孩子撲過來找我,我觀察到還有一個爸爸的孩子也是這樣。

你看,就是簡簡單單的接孩子放學,看到爸爸去,孩子都能這麼開心,如果爸爸還能再抽時間陪孩子玩玩遊戲,說說心裡話,孩子得有多開心啊!

是以,做父母的,要對陪伴孩子重視起來。也許你不會說太多好聽的話,但是,隻要你願意花時間陪着孩子玩,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起碼,他也就容易形成一個“我好”的心理認知了。

如果孩子沒有得到這樣的陪伴,沒有得到必要的安撫,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愛,他的心理認知必然是“我不好”,就會有一種比較自卑敏感的心态,做事肯定不會勇往直前,遇到挫折很容易就一蹶不振。

當然,心理地位也不是不能改變,比如一個人總進入我不好的這種心理地位。什麼是我不好?就是自己對自己的一個不好的評價:我做事做不好,我人不好,我能力不行等等。這些不好,都是我心裡面想的,并不是基于當下的事實。

在看到我的一瞬間,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彙總(2)

那麼,咱可不可以換個角度再考慮啊?

當然可以!

也許我唱歌不好,可是,我敢于上台,證明我很勇敢啊;也許我英語口語不好,可是,我單詞記得很棒啊.....同一件事情咱完全可以換角度來思考,是不是?當我們對同一件事情能有多角度思考後,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也就打開空間了,也就不會陷進我不好的執着了。

再有一點就是,我們的“我不好”的心理地位是我們兒時與父母互動時形成的,跟我們的當下并沒有關系,我們完全可以對自己做出新的判斷,畢竟,我們已經不是兒時的我們了,對不?

比如,三歲時,你做出決定說,我不好,你好,但是,現在你都三十歲了,是不是可重新決定是好,還是不好?咱是有選擇的。

也許你說,都怪父母,父母皆禍害,要不是父母,我就不會有這樣的心理地位了。

的确,父母的養育模式可能造就了我們現在的認知,現在的做事方式,但是,我們不能說,父母沒有竭盡所能的給他們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愛,對不對?

畢竟,每個父母都曾經是小孩子,他就是那麼長大的,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更沒有完美的人生,正是有了這些不完美,人生才有了更多的可能。

現在的我們已經長大成人,現在的環境跟以前的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有了新的朋友、同僚,自然就應該用跟兒時不一樣的方法來跟他們互動,因為,他們不是我們的父母,對不對?

在看到我的一瞬間,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彙總(2)

心理地位就像我們認知自己的判斷他人的眼鏡,如果你戴的這副眼鏡不合适,看不清楚,或者讓你不舒服,你就換一副眼鏡來戴嘛,對不對?當我們有意識的去換我們的認知眼鏡時,心理地位自然也就跟着得到調整了。直到調整到彼此關系都是健康、快樂、互相滋養的狀态時,自然就調整到最好的一種狀态---你好,我也好的心理狀态了!

學TA,助成長,愛語伴你同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