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市民營醫院遭遇三大“靈魂拷問”?業内人士:不必過度解讀!

3月15日,網絡上流傳甚廣的一份署名自「衛健委體改司」的協助研究函(以下簡稱《函》)引發行業關注。

該《函》提出三個「靈魂拷問」,劍指營利性醫療機構的上市融資問題。

受此影響,多家民營上市醫療機構股價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對此,業内專家認為,市場對于該《函》有過度解讀的嫌疑,協助提供研究資料是每年的正常行為,僅此而已。

上市民營醫院遭遇三大“靈魂拷問”?業内人士:不必過度解讀!

三個「靈魂拷問」

上述《函》中提到,為促進社會辦醫持續規範健康發展,現需有關部門協助就三個方面提供有關研究資料。

這三方面均指向了營利性醫療機構的上市融資問題:

是否符合健康産業發展的政策引導?

是否會在醫療行業内産生不良示範?

是否會導緻社會資本的無序擴張風險?

受此影響,多家民營上市醫療機構股價出現不同程度下跌。據健康界統計,3月15日收盤,愛爾眼科下跌11.41%;通策醫療、三星醫療等跌停;莎普愛思、盈康生命等跌逾7%。

對此,有業内人士對健康界透露,對于該《函》無需過度解讀,每年衛健委體改司都會組織協會進行正常的研究資料征集活動,這隻是基礎性的了解行業情況。

規模大、作用小,民營醫院隻顧擴張?

實際上,早在2009年的醫改方案中,民營醫院就已經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新醫改方案中提出,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适度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形成公立醫院與非公立醫院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此後,到2015年,民營醫院的數量首次超過了公立醫院。

在衛健委釋出的《2021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報告中可以看出,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國共有醫院3.6萬家,其中民營醫院達2.5萬家,占比接近70%。且與2020年同期相比,公立醫院減少了38家,而民營醫院則是增加了1377個。

不過,與其規模擴張趨勢相反的是,民營醫院所承接的就診人數并未達到「預期」。

2021年1月至11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為60.5億人次,同比增長22.4%。其中公立醫院32.2億人次,同比增28.3%;民營醫院5.8億人次,同比增長24.8%。

盡管從資料上看,民營醫院所承接的就診人數也在上升,但增幅卻低于公立醫院。且絕對人次僅為公立醫院的18%。

規模是公立醫院的兩倍多,但接診量還不到前者的兩成。中國的患者就診壓力仍在公立醫院一端。

需要清醒的資本:民營醫院平均虧損520萬元

規模與接診量的不比對,顯露出民營醫院發展的沖突,這種沖突曾一度被指為「野蠻擴張」。不少分析指出,資本的介入是民營醫院「野蠻擴張」的主要推手之一。

不過,最近兩年不斷爆出民營醫院破産、IPO折戟的消息後,資本的熱情也在逐年降溫。

2019年,中國醫療服務領域共計融資金額為144.3億元,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則驟降至58億元,幅度接近60%。

融資是民營醫院擴張與生存的命脈,失去了資本的吸引力,就意味着丢掉「半條命」。

比如一個最近的案例,今年2月21日,四川省宜賓市叙州區人民法院接連釋出了兩份公告。已裁定受理宜賓蜀南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宜賓愛迪眼科醫院有限公司的破産清算案件。

這些失敗案例的背後,無一例外都與「盲目擴大規模」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某民營醫院負責人告訴健康界,隻有那些有消費屬性的民營醫院才有較大的融資需求,真正綜合類的民營醫院不需要融資,也根本無法走「資本化」路線。

「口腔、醫美等民營醫院很容易形成标準化流程,借助資本的力量可以實作快速擴張」該負責人表示,「但綜合類民營醫院更注重治療,其核心是醫生的水準,是以模式根本無法複制。」

無序擴張的後果,則導緻了供給與需求的失衡。

據衛健委公布的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民營醫院總收入為6700億元,但支出卻高達8000億元。這意味着民營醫院在該年中,整體虧損達1300多億元。

如果平均到2.5萬家總數上,每家民營醫院在2020年平均虧損額達520萬元。

是以,倒閉、登出、洗牌成為了當下民營醫院将要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形勢。

有資料統計,2019年、2020年,大陸民營醫院登出數量分别達347家、685家。

不必過度解讀

在開頭處所提到的《函》一經流傳,愛爾眼科股價則是「受傷最重」一方。

健康界就此事聯系了該公司高管,但該人士對此則「不予置評」。

但從深圳證券交易所對愛爾眼科出具的《第三輪問詢函》可以發現,民營醫院的再融資問題,确實已經受到了監管層的關注。

不過,翻閱衛健委的公開資料可以發現,「國家支援社會辦醫,從來沒變過。」

繼2019年6月,衛健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的意見》後。

2020年6月,又頒布了《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其中明确規定,國家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依法舉辦醫療衛生機構,支援和規範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類型的醫療業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合作。

在稅收政策方面,2019年,小微企業增值稅免征額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50%幅度内減征部分地方稅種和附加。符合條件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可按規定享受以上稅收優惠政策。

在醫療保險方面,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的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動态化管理,将更多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納入定點,進一步擴大社會辦醫醫保定點覆寫面。

衛健委還鼓勵商業保險機構與社會辦醫聯合開發多樣化、個性化健康保險産品,與基本醫療保險形成互補。據初步統計,2019年醫保定點社會辦醫院20228 家,已占全國社會辦醫院的 96.4% 。

2021年1月,衛健委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451号(醫療體育類517号)提案答複的函中提到,将持續鼓勵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援和産品創新力度,積極滿足包括營利性醫療機構在内的醫療市場主體多元化融資需求。

「誰也做不到壟斷,醫療機構都有消費半徑,做的再好的民營醫院也僅限于其能覆寫的範圍。對3月15日流傳的《函》不必過度解讀。」前述業内人士如是說。

來源|健康界微信公衆号

撰文|隔壁老趙

責編|蟹老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