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看到我的一瞬间,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汇总(2)

爱语说:指出孩子贡献、感谢孩子的鼓励=孩子的具体行为+该行为带来的影响。

例:你能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又把客厅整理得这么干净,东西摆放得很整齐,不但看起来很清爽,要找东西也很方便。爸爸回来时,看见这么干净的家,心情会很好。这表示你能照顾好自己的东西,也能照顾好家里!

备注:以下内容为准提学院老师分享,爱语心理专栏整理!

车老师:

教育孩子简不简单?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有时间,父母多陪陪孩子,有机会,多鼓励鼓励孩子,就ok了。

因此,我很感恩我们学院,让我学了TA心理学的课程,了解到养育孩子的要义。因此,无论有多忙,一周时间里,我都会想方设法抽时间陪孩子玩上几次,并且,只要是跟孩子在一起,我就全心全意的去陪伴他。毕竟,高质量的短时间陪伴一定比低质量的长时间陪伴更有意义。

可以说,在对孩子的安抚上,作为父亲,我还是尽心尽力的。

在看到我的一瞬间,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汇总(2)

作为一个家长,有可能你的工作真的很忙,但是,既然你选择要孩子,那么,你就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你今天忙,明天忙,你总不能一周七天都忙吧?总不能一年到头365天都忙吧?

假使你真的忙,每天抽三五分钟时间,陪陪孩子,也是可以的吧?假使你真的

无法在孩子身边,每天抽个几分钟和孩子视个频,跟孩子说说话,总没有问题吧?不要再拿自己忙作为借口了,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找到时间和方法,毕竟,现在科技那么发达,是不?

小区里,我看到有不少的小朋友,平常基本就是妈妈或者奶奶、姥姥带,很少看到父亲出现。

为什么?

一是中国的传统糟粕,认为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另一点就是男人主动放弃或是不重视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父亲的角色,对于孩子的心智模式、胸怀、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父亲千万不要缺席,成为隐形父亲!

在看到我的一瞬间,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汇总(2)

再说孩子的心理。

有一次孩子放学,我又去接他。好家伙,等候在校门口的家长群里,大多都是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很少有爸爸。我家孩子可能是没想到我会去,在看到我的那一瞬间,他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还没来得及跟老师打招呼,就飞奔着跑过来,扑进我怀里。

其他的小朋友,也用很惊讶,很神奇,甚至是很羡慕的表情瞅着我的孩子扑过来找我,我观察到还有一个爸爸的孩子也是这样。

你看,就是简简单单的接孩子放学,看到爸爸去,孩子都能这么开心,如果爸爸还能再抽时间陪孩子玩玩游戏,说说心里话,孩子得有多开心啊!

因此,做父母的,要对陪伴孩子重视起来。也许你不会说太多好听的话,但是,只要你愿意花时间陪着孩子玩,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起码,他也就容易形成一个“我好”的心理认知了。

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这样的陪伴,没有得到必要的安抚,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他的心理认知必然是“我不好”,就会有一种比较自卑敏感的心态,做事肯定不会勇往直前,遇到挫折很容易就一蹶不振。

当然,心理地位也不是不能改变,比如一个人总进入我不好的这种心理地位。什么是我不好?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不好的评价:我做事做不好,我人不好,我能力不行等等。这些不好,都是我心里面想的,并不是基于当下的事实。

在看到我的一瞬间,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汇总(2)

那么,咱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再考虑啊?

当然可以!

也许我唱歌不好,可是,我敢于上台,证明我很勇敢啊;也许我英语口语不好,可是,我单词记得很棒啊.....同一件事情咱完全可以换角度来思考,是不是?当我们对同一件事情能有多角度思考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打开空间了,也就不会陷进我不好的执着了。

再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我不好”的心理地位是我们儿时与父母互动时形成的,跟我们的当下并没有关系,我们完全可以对自己做出新的判断,毕竟,我们已经不是儿时的我们了,对不?

比如,三岁时,你做出决定说,我不好,你好,但是,现在你都三十岁了,是不是可重新决定是好,还是不好?咱是有选择的。

也许你说,都怪父母,父母皆祸害,要不是父母,我就不会有这样的心理地位了。

的确,父母的养育模式可能造就了我们现在的认知,现在的做事方式,但是,我们不能说,父母没有竭尽所能的给他们能给我们的最好的爱,对不对?

毕竟,每个父母都曾经是小孩子,他就是那么长大的,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人生,正是有了这些不完美,人生才有了更多的可能。

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现在的环境跟以前的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新的朋友、同事,自然就应该用跟儿时不一样的方法来跟他们互动,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的父母,对不对?

在看到我的一瞬间,他的眼睛亮了|TA心理地位汇总(2)

心理地位就像我们认知自己的判断他人的眼镜,如果你戴的这副眼镜不合适,看不清楚,或者让你不舒服,你就换一副眼镜来戴嘛,对不对?当我们有意识的去换我们的认知眼镜时,心理地位自然也就跟着得到调整了。直到调整到彼此关系都是健康、快乐、相互滋养的状态时,自然就调整到最好的一种状态---你好,我也好的心理状态了!

学TA,助成长,爱语伴你同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