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我們都知道,未經風雨的溫室樹苗,無法長成參天大樹。

吃苦教育,是孩子教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無論咱們多深愛孩子,也不能溺愛成風,把孩子培養成經不起片刻風霜的溫室花朵。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讓孩子嘗過這四種苦,他們才能更加茁壯地成長!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勞動的苦

每個孩子都會熟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可真正體驗過糧食不易的孩子,寥寥無幾。

在綜藝《放開我北鼻》中,孩子們毫無意外的,也不愛吃蔬菜。

為了讓孩子們改掉挑食的毛病,體會勞作的辛苦和喜悅,哥哥們帶着孩子一起,在小花園裡開荒種菜。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孩子們在烈日下,自己挖土澆水,将蔬菜種子一顆一顆埋進土壤裡,既付出了勞動,也增長了蔬菜知識。

一下午的辛勤勞動,不僅讓他們多吃了幾碗飯,也對蔬菜有了喜愛。

現在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很多父母都舍不得讓孩子吃苦勞累,生怕累壞了自己的小寶貝。

但,不親身體會勞動的苦,隻靠書本知識和沒有靈魂的大道理,孩子永遠都無法體會到勞動的喜悅和收獲。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從四歲開始,就要經曆體力之苦。”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她也曾在訪談中,分享了她女兒的故事:

女兒小時候去軍訓,李玫瑾給她整理了一大行李箱的東西。

等女兒回來後,她詢問女兒這幾天的感受,女兒平靜的說:“我感覺還行,我們宿舍在六樓”。

這時候李玫瑾教授很吃驚:“那行李箱怎麼上去的?”

女兒回答:“我一個人提上去的。”

對于剛剛11的女兒,李玫瑾教授覺得大吃一驚,女兒說:

“我提提站站,就上了六樓。媽,我自打提完這箱子,我就覺得我沒有幹不成的事了。”

無論是糧食還是金錢,從來都沒有不勞而獲這一說。

适當地體力勞動,會當孩子體會到動手的不易,進而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孩子還能從勞動中,收獲成就感,為自己增添自信。

是以各位家長,請不要舍不得讓孩子勞動,适當地家務、體驗勞作、踏青采摘,都是幫助孩子成長的秘訣。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堅持的苦

咱們大多數人對蔡少芬的印象,還停留在甄嬛傳裡的“娘娘”。

她在劇裡将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在生活裡,也同樣育女有方。

在綜藝《不可思議的媽媽2》中,她和女兒收到了“去山頂上找養雞爺爺”的任務。

可去找養雞爺爺的路,隔了十萬八千裡,而且當時,還正處于炎熱的天氣,這對于孩子來說,無疑是困難重重。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可兩個小女孩,不僅沒有喊苦喊累,還一路和周邊的草木說話,緩解疲憊。

面對困難,還能夠咬牙堅持,這樣的孩子并不多見。

蛋蛋的小表哥宸宸,在小視訊上看到了别的孩子玩滑闆,覺得很帥氣,便吵着要學。

爸媽二話不說,就給他買了滑闆、護膝、頭盔,還請了專業的滑闆老師指導。

可哪有不摔跤就能學會滑闆的孩子。

學習的第一天,宸宸就接連摔了兩三跤,然後就告訴爸媽再也不學滑闆了,還一氣之下,把滑闆丢進了小河裡。

不僅僅是學滑闆不行,繪畫、街舞、小提琴,他每一樣都是三分鐘熱度。

宸宸媽對此表示:

“孩子不樂意學,說明沒興趣沒天賦,放棄也是正常的,咱們就是該讓他多嘗試才能找到特長。”

不以為然。

凡事隻停留于表面,受到一絲困難就後退,那将永遠也無法深刻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唯有堅持下去,才能真正收獲技能,得到自我成長。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孩子,永遠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捕魚人,甚至還會是以,讓自己連基本的生存都難以達到。

借用“娘娘”微網誌中的一段話:

“人生,是要不斷付出、鍛煉、吃苦!才會成熟、美麗、進步。”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願你我共勉。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獨立的苦

《少年說》中,曾有一個女孩,在同學面前控訴了父母的“寵愛”。

小時候吃飯不會用筷子,父母就給她換了勺子,結果導緻她現在已經國中了,還不怎麼會用筷子。

初二的時候,父母才開始讓她嘗試自己穿衣服,平日裡,倒熱水、插電源這種生活小事,父母統統都不讓她做。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不會熟練使用筷子;不清楚自己衣服的型号;頭發隻會紮馬尾辮......

她明知家人的愛,卻也希望自己擁有可以獨立的能力。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高舉“讓孩子獨立”的口号,可事實上,卻不斷在背後拖孩子後腿。

我就曾看過朋友喂孩子吃飯的樣子。

孩子自己抓着小勺子,想要自己吃飯,可朋友卻一把奪過飯碗,對孩子說:

“你自己吃又得弄一身,還得靠媽媽喂才吃的快。”

剝奪了孩子獨立吃飯的資格,還貶低了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

試問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如何能做到真正的獨立?

讓孩子獨立從來都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它需要父母及時放手。

哪怕看着孩子受挫、難過,咱們可以給予安慰,但一定不要用自己的羽翼,蒙蔽孩子前進的路。

wenno:慣子如殺子!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這4種苦

失敗的苦

我從沒見過這樣一位,祝福兒子“失敗受苦”的父親。

美國首席法官約翰·羅伯茨曾在兒子的畢業典禮上說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話。

“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照例都會祝你們好運并送上祝福,但我不會這樣做。

我希望你們在未來的歲月中,能不時地遭遇到不公對待,這樣才會了解公正的價值所在;

願你們嘗到背叛的滋味,這會教你們領悟忠誠之重要。

我還希望你們時常會有孤獨感,這樣才不會将良朋摯友視為理所當然;

願你們偶爾運氣不佳,這樣才會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的地位,進而了解你們的成功并非命中注定,别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地義。

當你們偶爾遭遇失敗時,願你們受到對手幸災樂禍的嘲弄,這才會讓你們了解體育精神的重要性;

願你們偶爾被人忽視,這樣才能學會傾聽;

願你們感受到切膚之痛,才能對别人抱有同情心;

無論我怎麼想,這些遲早會來臨。

而你們能否從中獲益,取決于能否參透人生苦難傳遞的資訊。”

希望孩子失敗,還希望孩子在失敗時能受到對手幸災樂禍的嘲弄,這也就是親爸能對兒子說出口的話了。

其實看看現在身邊的孩子們,我對他們的抗壓力,真的感到擔憂。

一次考試受挫,能讓一個孩子崩潰輕生;一段失敗的感情,能讓一個孩子一蹶不振......

旁人再多的經曆故事,也不抵親身感受,來得直接有效。

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

“很多的心理問題,不是講道理講出來的。就像抗壓,他不是講道理講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

不必害怕孩子失敗,隻有在他羽翼未滿時,多跌倒幾次,他才能擁有更加強壯的翅膀,帶他肆意翺翔。

孩子的人生路上,注定要吃很多苦。

“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家長們千萬不能因為一時心疼,剝奪了孩子吃苦嘗苦的資格。

身為父母,我們雖不必刻意為孩子制造“苦難”,但卻能在孩子受苦時,教授他們正确應對的方法,給予他們戰勝苦難的勇氣。

讓他們擁有足以應付“苦”的能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