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窮人家的孩子有多争氣就有多自卑,你别不信~

“我對自己童年最大印象就是父母經常說:你要替爸爸媽媽争氣一點,我們家才不會被看不起”。

沒有和小夥伴的瘋狂,沒有出糗而尴尬的醜事,隻有諾大的房間裡奮筆疾書的小男孩,小陳回憶自己的童年原來這麼單調。

窮人家的孩子有多争氣就有多自卑,你别不信~

小陳出生在落後的鄉村,也是村裡最窮的一家,别人家住樓房的時候,他們還住在破舊的瓦房,别人家開汽車時,他們也隻有一輛破自行車。

父母沒什麼文化,找不到什麼穩定工作的工作,隻能靠收破爛為生。

據小陳回憶說,從小媽媽都是掐着錢過日子,一分錢也不能錯花,至于玩具什麼的,能夠拿到别人家孩子玩壞的就已經很開心了。

越是落後的地方,越看不起窮孩子

........

小陳小時候經常能夠聽到别人讨論自己,讨論自己的父母,村裡本來就小,經常會因為田地争吵,一般這種情況,小陳父母都是選擇忍氣吞聲,村裡有村裡的一套生活規則,沒有錢财,沒有勢力,就小心做人。

面對這樣的生活,小陳父母無可奈何,隻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想着孩子長大了也就熬出頭了,

是以一旦家裡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對小陳說“你要替爸爸媽媽争氣一點,爸爸媽媽一直被人瞧不起”,

仿佛隻要孩子答應好好替他們争氣,他們就還有和這個世界抗争的勇氣,而他也從來沒有跟父母說過,自己在學校被同學孤立,欺負,被嘲笑是收破爛的兒子,沒有真正的朋友。

窮人家的孩子有多争氣就有多自卑,你别不信~

對于小陳來講,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讀書,考上大學就一切都好了,在上大學之前,小陳都是帶着這樣的信念走下去的。

直到走上大學的路,看到更大的世界,小陳才發現哪怕自己熬過了那漫長的前18年,但那18年裡積累的自卑,他需要一生去治愈。

窮人家的孩子有多争氣就有多自卑,你别不信~

是啊,“你要替爸媽争氣一點”,這句話讓小陳不用走父母走過的路了,可是當小陳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生活時,得到的除了一紙錄取通知書就剩刻在刻在骨子裡的自卑,

是否窮人家的孩子都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換取改變命運的機會?

尊嚴是否隻能用金錢來衡量?

小陳回憶,小時候每逢過年過節的,隻要是去别人家做客,媽媽一定會再三囑咐小陳,不要亂說話,不要吃别人的東西,

有錢人跟咱們可不一樣,媽媽不僅這麼教小陳,媽媽也是這麼做的,還沒進親戚家門就唯唯諾諾的,一次親戚給了小陳一把他喜歡的零食,小陳吃的特别開心,回家後就被媽媽罵了一頓,後來小陳再也不喜歡去親戚家,哪怕去了也是安安靜靜坐在那裡,不說話。

小陳有時候很羨慕,那些小孩可以在大人面前毫無違和感,開開心心,甚至撒潑打野,而他隻能恭恭敬敬,以至于後來小陳隻要面對比自己大的長輩都是這副樣子。

“如果當初媽媽,帶我去走親戚的時候,能不跟我說,我們比别人低一等就好了,就正常的去親戚家玩耍,也許我就不會到現在隻要見到比自己富有的人就會不自覺地表現出小時候那種自卑的狀态,而那種貶低自己尊嚴的走訪,又何必呢?”小陳歎了口氣。

窮人家的孩子有多争氣就有多自卑,你别不信~

窮苦的孩子不配擁有快樂?“你去玩什麼?他們家那麼有錢,他可以不用學習,你可以嗎?”“你想早點出去打工嗎?不争氣的孩子”這兩句話是每當小陳想出去玩一下時,媽媽的回應,不能離開家裡,早點回來學習,而自己一旦破了規矩就會被破口大罵,慢慢的小陳也不再出去玩耍,隻是每當有小朋友約小陳去玩時,小陳都要編一些理由來推辭朋友,當然久而久之,朋友也沒了,是以小陳說自己的童年就是一個人,諾大的房間。

是以到了後來,小陳不知道如何與别人建立友誼,他羨慕别人的友誼,而自己永遠也不能體會那種感覺,哪怕看似和同學玩的很好,也隻有小陳自己知道,那是裝的。

最重要的是,每當遇到自己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小陳隻會開心一下子,因為刻在骨子裡的自卑告訴自己,自己不配這麼開心,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窮人家的孩子有多争氣就有多自卑,你别不信~

我想和别人一樣,叛逆一次。

“以前上學的時候,就是一條心考上大學,為了父母開心,為了父母争氣,為了讓自己過上好生活,

但上了大學,畢了業,我卻不知道為誰而活了”小陳說。小陳從小就很聽話,也被長輩們說很孝順,但對于長大的小陳來說,最想做的事情是為自己叛逆一次,以前為了父母而活,

但他不知道自己的意義是什麼,自己想去做什麼,當所有同學都有規劃時,他才知道自己的孝順早就成了父母的附屬品,他知道父母很愛他,但這種愛讓他越來越喘不過氣來。

窮人家的孩子有多争氣就有多自卑,你别不信~

網絡上有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所有父母都希望有個懂事的孩子,為自己争氣的孩子,但懂事的背後失去自己,無論我們生活在哪一個階層,有錢沒錢,都不要讓懂事的孩子去承受貧窮的自卑,因為好心疼。

最後說一句:貧窮最可怕的不是沒錢,是一代一代被壓垮的自尊。

◆ End ◆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