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最傷孩子心的三句話,很多父母都再說,你是否也在其中呢

回想一下小時候,最不願意聽到父母說的話是什麼?

估計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别人家的孩子……”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童年陰影呢?

童年應該是美好的、快樂的,這是任何人都期望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童年都能美好快樂的。也有些孩子童年并不美好,可能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可能并不是因為家庭多麼貧困帶來的,而更多時候,可能是父母帶來的。

父母最傷孩子心的三句話,很多父母都再說,你是否也在其中呢

父母總是自以為是地為了孩子好,為了将孩子培養成自己期望的樣子,進而總是不斷的對孩子指手畫腳。比如,父母沒能完成大學夢,進而就會逼迫孩子努力學習,以實作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的目的。

也可能是父母一生都沒什麼大的出息,生活貧困,是以,不希望孩子也走上自己的老路,于是就想通過從小對孩子的培養,讓孩子變得有出息,将來能夠出人頭地。

父母總是這樣想為了孩子好,而做着各種努力,這是非常偉大的,但卻可能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并且在不斷逼迫孩子努力的時候,還總是說着這三句話。殊不知,這些話每一句都很傷人,每說一次就是對孩子的無情的打擊。

不僅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努力上進,反而使得孩子變得自暴自棄,更加頑劣不堪叛逆。你是否也在經常說着這幾句話呢?

父母最傷孩子心的三句話,很多父母都再說,你是否也在其中呢

第1句話: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麼的優秀,多麼的努力

“别人家的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在用這個來激勵自己的孩子吧。我們曾經也應該聽了無數遍,父母說,“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優秀,如何如何的努力”。久而久之,可能“别人家的孩子”已經成為了孩子的陰童年影,揮之不去。

父母是想着用别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家孩子,讓自家孩子更加努力的學習奮進。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父母如果總是這樣說,不僅會讓孩子産生反感、叛逆情緒,還可能因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别人家孩子的屢次打擊之下,破罐子破摔,變得更加自暴自棄。

如果你真的想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那麼最好少說一點别人家的孩子的優點,而更多的要關注自己孩子的優點,看到自己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指出孩子的優點和努力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後再指出孩子的不足,這樣既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看到了自己的努力,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要知道“大棒加紅棗”的政策永遠不過時,比總是提别人家孩子的效果要好得多。

父母最傷孩子心的三句話,很多父母都再說,你是否也在其中呢

第2句話:

好好學習,其他的事情什麼都不用管

父母這樣說雖然是為了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學習,以便提升成績。雖然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但這樣的說法有些欠考慮。

要知道孩子們本來都是好動的活潑的,本來是具有很強動手能力的孩子,很多事情都想去嘗試一下,但是由于父母什麼都不讓孩子做,結果孩子動手能力也就慢慢變差了。

從原本好動的,動手能力強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好吃懶做的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即使孩子真的成績優異了,但是缺乏了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往往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大多都是書呆子而已,孩子可能适應力也會變差!

将來進入社會也難以适應社會的各種壓力和挑戰,畢竟進入社會後是沒有人,會像父母這樣全心全意為自己服務,為自己提供各種便利的。很多事情就需要孩子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動手。進而無法适應社會,适應工作,進而出現各種不順。

我們要知道,除了學習可以提升孩子之外,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能夠提升孩子能力的。

适當地讓孩子接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是能夠将孩子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理論結合實踐,更有利于孩子對知識的領悟與提升。

就拿孩子寫作文這事來說,如果孩子每天隻知道學習,除了學習什麼事情也不用做,那麼孩子的作文,往往也會言之無物,寫不出真情實感,因為沒有經曆過呀!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不僅需要督促孩子努力學習,更需要鍛煉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獨立自主的能力。适當的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也能更好的調節孩子的學習壓力,以便讓孩子得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父母最傷孩子心的三句話,很多父母都再說,你是否也在其中呢

第3句話:

你也就這樣了,将來也很難有什麼出息了

當孩子讀書以後,父母評判孩子的唯一标準,可能就隻是看孩子的成績。當孩子成績下降之後,父母可能就會怒其不争,開始嘲諷自家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也就這樣了,将來沒有什麼出息了。”

雖然有時候可能是一時氣話,也可能是想着用激将法。但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忽視了孩子的努力,忘記了幫助孩子尋找成績差的原因,隻是一味地覺得孩子學習不努力,不用功。

孩子在父母長期的打擊之下,冷嘲熱諷之下,漸漸變得更加自暴自棄,不再努力上進,在這樣環境成長之下的孩子,最終變得難以有所出息。

在孩子心中父母的話是往往是最具有權威性的。在父母不斷的打擊嘲諷之下,孩子可能真的就相信了父母所說的話,認為自己真的不行真的沒出息,然後你就再也不會考慮努力奮鬥的事情了。

其實想讓孩子有所出息,成績優異,其實也并不是那麼的難。孩子是需要多鼓勵的,父母不斷的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的努力上進再加加以鼓勵,更能讓孩子有動力去奮鬥。然後再讓孩子們正視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之處,但不能過分的誇大,不然就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于父母對于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誇大,要但也不能忽視,而是應該正視這個問題,慢慢的有耐心的幫孩子尋求解決辦法。

不要總是想着用激将法去讓孩子改變,而是應該不斷的表揚與誇獎孩子進步的地方。然後告訴孩子隻要稍微改變一下自身的一點點缺點,再努力一點,那麼,孩子更有可能将來變得更加優秀,變得更有出息。

父母這樣說教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語言是一門藝術,同樣一個事情,在不同的言語刺激之下,可能就會朝着相反的方向發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以上三句話最好别再說了,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你是否認同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