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疫院士”王福生完成火炬傳遞:我們對奧運有着共同的期待

2020年1月27日晚,王福生和他的同僚穿上正壓防護服,走進隔離病房向因重症新冠肺炎逝去的患者遺體三個深鞠躬。經過3小時的取樣操作,王福生團隊得到了首份新冠死亡病例病理樣本,在國際知名醫學刊物《柳葉刀呼吸醫學》的封面上,這份研究報告被描繪為劃破黑暗的一線燈塔之光。

王福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一名抗疫醫生,新冠疫情期間,他參與北京與武漢的兩地患者救治,帶領團隊推動學界對新冠病毒的了解。

2022年3月2日9時許,王福生作為冬殘奧火炬手,在大運河畔完成了奧運火種的傳遞。他認為,冬奧賽事能推動大陸冬季體育運動發展,對提升人民健康水準意義重大。“我們對冬殘奧會有共同期待,希望通過這次盛會更好地傳承奧林匹克精神。”

“抗疫院士”王福生完成火炬傳遞:我們對奧運有着共同的期待

3月2日,王福生作為冬殘奧火炬手在大運河畔完成奧運火種的傳遞。受訪者供圖

3小時隔離病房穿刺取樣

得出首份新冠死亡病例病理報告

2020年1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福生換上正壓防護服,在三個深鞠躬後走入病房,從一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身上擷取到了病理樣本。

2月中旬,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登出了研究結果。在期刊封面,這篇文章被描繪為劃破黑暗的一線燈塔之光——這是疫情暴發以來,人類科學家獲得的首份死亡病例報告。

截至2020年2月15日,已确診的新冠感染病例超過6萬例,死亡超千人。新冠病毒在人體内究竟帶來哪些反應、如何緻死,此前隻有經驗推測,尚無病理證據。而在臨床上,越來越多的案例顯示新冠肺炎與同為冠狀病毒引起的非典并不一樣。想搞清新冠的發病機制,病理分析不可或缺,而對死亡病例進行近距離穿刺取樣,操作者無疑要直面感染的高風險。

王福生決定親自上陣。在符合重要傳染病防治法規等前提下,王福生與另一位同僚進行了3小時的穿刺操作。采樣完成後,兩人再次三鞠躬,表達對逝者深深的敬意。

兩天之後得出的病理結果,和最初的臨床推斷死亡病因的确存在差異。不少專家認為,心髒衰竭可能是患者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病理結果證明,患者肺部病變嚴重,心髒、肝髒沒有病變,“死亡原因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王福生說。

王福生團隊的研究還得出另一個觀點,基于重症病例體内出現異常激活的免疫反應,短程、低劑量的激素治療顯示較好的療效,對臨床救治提供了參考。在後續釋出的新冠診療方案中,也寫入了可根據患者病情進展情況,酌情短期使用激素治療。

“抗疫院士”王福生完成火炬傳遞:我們對奧運有着共同的期待

王福生與同僚在隔離病房進行查房會診。受訪者供圖

北京、武漢雙線作戰

希望“科技抗疫”繼續發力

從武漢傳出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開始,王福生便對疫情保持關注。2020年1月,他前往非洲一個傳染病診治研究中心看望大陸援非專家,19日剛回北京,次日便去了武漢。

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是北京市市級三家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機構之一,承擔确診病人和重症病人的收治任務。作為醫療專家組組長,王福生參與病例的診斷救治;作為國務院聯防聯控科研攻關組專家,王福生同時帶領團隊開展新冠肺炎免疫發病機制的相關研究,與其他科研院所在抗體藥物、疫苗研發等方面進行合作。

北京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王福生和團隊又來到武漢繼續抗疫。在金銀潭、火神山等定點醫院,王福生進入隔離病房,參與重症患者的查房會診,現在回憶起來,還記得時間過得很快,四小時一晃而過,出來時全身衣服濕透,最大的感覺是饑餓。

“我本身是搞傳染病的,抗疫期間的臨床與科研都是正常工作,唯一的不同是這次疫情影響之廣、危害之嚴重,的确是百年不遇,我和我的團隊能在一線作出貢獻是本職所在。”王福生說。

在參與疫情防控的過程中,王福生感到,非典疫情之後,大陸應對重大傳染病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圍繞新發疾病的診斷、治療、疫苗研究、防控政策等迅速布局,“科技抗疫”作出了突出貢獻。

“抗疫院士”王福生完成火炬傳遞:我們對奧運有着共同的期待

王福生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控制傳染病的大流行,除了綜合的防控措施以外,需要全世界各個國家協同努力,其中主要依靠三個‘武器’。”王福生說,首先是疫苗,盡管有再感染和疫苗接種後的突破性感染,但是接種疫苗以後可以顯著減少發病率、重症化率和死亡率;其次是特異性抗病毒藥物,近期國内外已經有特效的藥物研發成功,這對于臨床救治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三是靠臨床專家們不斷總結救治經驗,研發新型有效的救治方案,提高重症患者治愈率。

他表示,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面對病毒變異的挑戰,人類還需在科學層面繼續發力。

“抗疫院士”王福生完成火炬傳遞:我們對奧運有着共同的期待

王福生。受訪者供圖

對話

新京報:你是如何參與冬殘奧火炬傳遞的?

王福生:我非常榮幸在幾個月前被确定為冬殘奧會的火炬手,這對我、我們團隊以及家庭來說都是很光榮的事情。雖然我本人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火炬傳遞,但是我和我的團隊曾經參與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醫療保障,主要任務是防範各類傳染病疫情。我也一直關注冬奧會上我們國家隊的表現,為中國奧運健兒取得的優異成績深感自豪。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火炬手這個身份?

王福生:奧運會火炬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象征,代表光明、和平、友誼以及團結。奧運會火炬傳遞是每一屆奧運會中最引人注目和令人期待的一項活動。我作為傳染病醫學領域的代表之一,感到非常榮幸。希望通過火炬接力,展現奧林匹克“希望、夢想和激勵、友誼和公平競争、奮鬥為樂”的精神。

新京報:作為一名醫生,你怎樣看待今年的奧運賽事?

王福生:冬奧會近日順利閉幕,緊接着冬殘奧會又開始了,這屆冬奧、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能夠推動大陸冬季體育運動的發展,對落實全民健身的國家戰略,提升人民健康水準意義重大,通過奧運會的廣泛宣傳,對于進一步擴大大陸的國際影響力,促進各國人民的友誼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我們對冬殘奧會有共同期待,希望同大家一起為各國運動員加油,祝願他們取得好成績。相信這次盛會将成為大家的美好回憶,也希望通過這次盛會更好地感受和傳承奧林匹克精神。

人物檔案

王福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感染病醫學部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理事、全軍傳染病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疑難肝病和艾滋病細胞治療與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疫情期間,王福生擔任新型冠狀病毒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專家,參與北京、武漢兩地疫情防控。曾被表彰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趙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