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事小事都叫媽,一點腦筋都不動!聰明的父母這麼幫

孩子到了兩歲左右,遇到自己不會做的事容易發生沮喪、甚至放棄,有一些,會主動說:“媽媽!幫幫我!”

但,有些事情明明自己有能力做或者稍微動一下腦筋就可以做到的也“懶得”自己做了,直接就向大人求助

怎麼能讓孩子自己學會動動腦筋,學着自己解決問題呢?

為什麼會這樣?

所謂不愛動腦筋,其實是孩子的後設認知能力不強(對自己認知過程的思考),通過單純地模仿父母教授的東西,并不足夠能提高這項能力。

可以這樣做

1、向孩子展示思考的過程

當孩子求助時,我們當然可以幫,但更好的方式是,跟孩子展示我們思考的過程,這是讓孩子掌握如何思考最直接有用的辦法。

大事小事都叫媽,一點腦筋都不動!聰明的父母這麼幫

情景再現

小D想把一個很大的奶牛放進她的玩具農場裡,顯然是放不進去的,嘗試幾次後她開始着急,發脾氣,然後向我求助。

我就一邊幫忙,一邊把我的思考方法說出來:

“我看到,你想讓大奶牛回家,嗯,我們先來看看,是牛大?還是農場大?(真的放在一起對比一下)

牛大,農場小啊!那怎麼辦呢?我們試着給它找一個更大的房子吧!再看看,是牛大?還是房子大?(再拿着對比一下)

對!房子大,牛小!

這樣就可以放進去啦!(然後把牛放進大的盒子裡)

2、聯系舊知識

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把新、舊的知識聯系起來。

大事小事都叫媽,一點腦筋都不動!聰明的父母這麼幫

我帶着小D逛公園時,讓她摸摸草地、樹幹,讓她體會習得了:硬、軟的概念;

晚上一起讀繪本時,看到其他的“硬”、“軟”的東西,會再重複白天學會的“軟硬概念”,也可以進一步提問:我們還有哪些東西是“硬的”、“軟的”?

3、啟發式提問

日常對話時,通過提問,提高孩子對思考過程的覺察。

大事小事都叫媽,一點腦筋都不動!聰明的父母這麼幫

小D表述完自己的觀點時,我通常不先下判斷或對錯結論,而是啟發她:“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以你目前的知識,知道的有哪些?還可以從哪裡入手解決問題?”

給雲閨蜜的話:

大事小事都叫媽,一點腦筋都不動!聰明的父母這麼幫

話題索引

有啟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