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跨越時空行走北京中軸線

梁思成先生曾寫道:“一根長達八公裡,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産生。”

2月27日(周日)21點檔,浙江衛視世界遺産揭秘互動紀實文化類節目《萬裡走單騎》第二季播出了第十一期節目,“萬裡少年團”單霁翔、周韻、肖央、牛駿峰行走北京壯美中軸線,跨越時空,既回望中軸線的曆史,也展望中軸線的未來。節目播出後,相關話題#北京中軸線為什麼能夠申遺#引發出圈讨論,成為熱議話題,并登上微網誌熱搜榜。衆多網友對中軸線的過去和現在産生了極大的好奇心,想要打卡同款路線,通過中軸線感受中國過去的璀璨文明和如今的創新成果。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跨越時空行走北京中軸線

古都十二時辰回望曆史

“萬裡少年團”跨越時空相逢中軸線記憶

從永定門到鐘鼓樓,全長7.7公裡的中軸線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這條不斷延伸的中軸線起源于元朝,在明朝進行完善,從清代一直繼承到如今。從中軸線,可以看到在中國曆史上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對整體的中國文化的貢獻。本期節目中,“老單”單霁翔和肖央一組從中軸線最北端的鐘鼓樓起始一窺中軸線的曆史印記。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跨越時空行走北京中軸線

北京鐘鼓樓始建于元朝,位于中軸線的最北端。這裡的“暮鼓晨鐘”,為古都北京報送了800多年的中原標準時間。北京鼓樓更鼓,集計時與報時為一體,一面大鼓代表一年,其他二十四面小鼓代表二十四個節氣,按照“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規律擊鼓兩遍,共一百零八聲。之是以要敲一百零八聲,是因為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和七十二候,這三種數字相加得一百零八。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跨越時空行走北京中軸線

除了巋然矗立着的鼓樓,行駛在商業街裡的“铛铛車”也是曆史的見證者。節目中,周韻、牛駿峰與“大師姐”張謹在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制團隊負責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呂舟教授的帶領下,坐着如今用作旅遊觀光的铛铛車從中軸線南端踏上旅程,一路走過了前門大街、大栅欄、三裡河公園,從今天的商業街景遙想中軸線的昔日繁華。

中軸線持續“生長”展望未來

“萬裡少年團”見證中軸線創新申遺亮點

中軸線不僅有正統和傳承,還有多元和創新。節目中,“萬裡少年團”來到永定門,了解了永定門複建背後的故事。經過幾個世紀的城市演變,北京中軸線上的一些建築經曆了拆除或重建,比如永定門和地安門,空間格局也發生了部分改變,比如天安門廣場。但是,中軸線作為一個整體,始終是北京城市規劃的主軸和基本依據,并受到充分尊重。為確定完整性,永定門城樓的關鍵部件在重建時嚴格按照曆史檔案、圖檔和測量圖紙,使用傳統材料和技術,按照原址、原樣、原工藝複建的。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跨越時空行走北京中軸線

而除了複建之外,中軸線也不斷在“生長”,這是當代人的創造。中軸線如今還在向南北延伸,北至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端則接續上了建立的大興機場,對中軸線的創新與發展讓北京充滿着面向未來的活力和力量。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煙花的“大腳印”沿着中軸線從永定門一路“走”到鳥巢上空時,世界也看到了北京中軸線的古今傳承、夢想接力。

北京中軸線繼承了五千年來中國城市秩序和規劃思想,見證了獨特的中華文明和文化傳統,彰顯了大國首都的文化底蘊與文化自信,是貫古通今的曆史文化遺産,是面向未來的活态文化遺産。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跨越時空行走北京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産,既是讓它的價值得到世界認可,講好中國文明和文化傳統故事;也是要通過申遺來促進北京老城的保護,凸顯北京的首都風貌,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3月6日(周日)21點檔,浙江衛視《萬裡走單騎》第二季即将收官,和“萬裡少年團”一起,進入中軸線上的軸心點故宮,在中軸線上最大的古建築群裡,繼續探尋世遺魅力!

來源:SRC-2083994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