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大院成為留守兒童樂園,共青團助力鄉間公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實習生 李欣怡

一個好玩的地方——這是四川省中江縣通濟鎮的很多孩子對呂家大院的評價。

11歲的李佳月喜歡這裡的五子棋和乒乓球,有關奧運會的很多知識她也是在這裡學到的。8歲的潘翔宇在這裡學會了滾鐵環,和他同班的孫天翊擅長羽毛球,倆人經常在老宅前寬敞的大院裡對打。

日常的周末,平均有四五十個孩子會聚集到這裡,從上幼稚園到讀中學的,各個年齡段的都有。運動、遊戲、讀書、做作業,是這裡的主要活動,逢年過節還有一些有趣的民俗體驗。

在通濟鎮,呂家大院遠近聞名,不僅僅因為它有250多年的曆史,是中江縣文物保護建築,更因為它門楹上懸挂的那塊“童伴之家”的牌子。在當地留守兒童和他們家人的心中,呂家大院是孩子們在家和學校之外的另一個樂園。

百年大院成為留守兒童樂園,共青團助力鄉間公益

孩子們在呂家大院跳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攝

過去三年,李佳月是大院裡的常客。這位好學的五年級學生說,在大院她學到了很多知識,中國的國粹、國鳥,中國第一關,漢字有多少個、冰川融化對北極熊的傷害……都是在這裡學到的。

李佳月家住聖壽村,步行到位于通濟村桂花灣的呂家大院需要半小時。但她不覺得遠,她說還有比自己更遠的小夥伴也經常來,今年她把3歲的弟弟也帶到呂家大院一起玩耍了。

每逢大院“開張”的那一天,僻靜的桂花灣會瞬間熱鬧起來。老人們帶着孩子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有的騎電瓶車,有的騎拉貨的三輪車,孩子們叽叽喳喳的,吓得院子裡的小貓、小狗躲到牆角裡。

來到大院,孩子們就要聽從妍姐的安排了。孩子們口中的妍姐是呂歆妍,呂家大院的主人,正是她決定把屬于呂家的這座老宅子拿出來當“童伴之家”。

百年大院成為留守兒童樂園,共青團助力鄉間公益

孩子們在呂家大院打乒乓球。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攝

在250多年的曆史中,這座老宅曾是呂家的祠堂,也做過學堂,還曾是堆糧食的倉庫。現在,它分屬于幾家人,但大多數時候,隻有呂歆妍的父親和家族的另一位老人住在這裡。

宅子很大,加上院子有2400多平方米,但大部分區域都閑置着。呂歆妍想“反正空着也是空着”,于是在2012年把宅子當作“留守兒童之家”。後來她覺得給孩子們貼上“留守”的标簽不妥,就改成了“快樂學生之家”。

2017年10月,四川各級團組織推行關愛留守兒童的“童伴計劃”,這裡又改名為“童伴之家”,呂歆妍是“童伴媽媽”。團組織提供了一筆經費,用來支援“童伴之家”搞活動。

百年大院成為留守兒童樂園,共青團助力鄉間公益

老宅的堂屋被改造成了教室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攝

在孩子們的眼裡,不管名字怎麼改,呂家大院都是他們的樂園。家長們也樂意把孩子送過來,附近的村民曾大友說,我們作為爺爺奶奶,哪裡熱鬧就把孩子送到哪裡去,在呂家大院玩耍還能增長點見識。

在成都上班的呂歆妍,每個周末驅車100多公裡趕回來,一方面是陪伴父親,另一方面是“管”這些留守兒童。她看到村裡的很多留守兒童衛生習慣不好,想讓孩子們有所改變。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也讓她擔憂。“孩子不聽話,有的老人就動手打,或者買一些不适合孩子吃的零食來安撫孩子。”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孩子們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

孩子們在大院時,90後的呂歆妍扮演媽媽和老師的角色。她帶着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養成閱讀的習慣,提醒他們剪指甲、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留守兒童家庭所缺的家庭教育,也在呂家大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彌補。在微信群裡,她和家長們保持溝通,那些遠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媽媽們能通過微信了解孩子學習、生活的另一個側面。

很多老人一開始是沖着輔導功課來的,他們誤以為呂歆妍是開免費補習班的,于是紛紛把孩子往呂家大院送。沒想到孩子們在這裡玩得樂翻天,還沒耽誤學習,這讓老人們看到了意料之外的收獲。

百年大院成為留守兒童樂園,共青團助力鄉間公益

老宅的堂屋被改造成了教室,是孩子們讀書、寫作業的地方。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攝

李佳月的媽媽是在朋友那裡聽說呂家大院的,于是把孩子送來體驗。來了兩三次之後,李佳月就喜歡上這裡了。“在學校裡要學習,玩的時間不多,而這裡很好玩”。

作為呂氏祠堂時候,這裡有嚴格的規矩,比如小孩不能走中間的台階,堂屋的正門隻有在尊貴的客人來時才打開。而現在的呂家大院,孩子們可以肆意玩耍,自由而快樂,他們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也可以玩自己喜愛的遊戲。

堂屋被改造成了一間教室,呂歆妍從一個停辦的村小那裡買來了桌椅,供孩子們讀書、做作業。院外的一片空地上,還有一套滑梯,那是更小的孩子的樂園。

百年大院成為留守兒童樂園,共青團助力鄉間公益

老宅外的迷你遊樂園。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攝

不少文體用品、設施是呂歆妍的朋友們捐助的。呂歆妍是四川省青聯委員,她交際圈裡的很多朋友為呂家大院提供了支援,一些專業領域的朋友還不時地來給孩子們開設科普課程。

她發起成立的中江縣愛加一志願者協會,組織志願者來維持日常的活動,每年還為經濟困難的孩子捐資助學。每年假期,還有大學生志願者到呂家大院參加社會實踐,成了孩子們的新朋友。

曾經在呂家大院玩耍的孩子,現在有的已經上大學甚至畢業了,放假回家的時候,他們還常常回到呂家大院,隻不過換了一個角色——志願者。

他們給妍姐當助手,陪伴當地更小的孩子,直到傍晚孩子們陸續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接回家,在喧鬧了一天之後,呂家大院再次變得寂靜下來,等待下一周的歡聲笑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