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遲早會明白,被啃老,被抛棄,将成為60後和70後下半生的宿命

你遲早會明白,被啃老,被抛棄,将成為60後和70後下半生的宿命

01

曾有人說過,這是一個沖突到極緻的世界。

普通人養活孩子,其目的既是為了傳宗接代,也為了養兒防老。可是,當“養兒防老”成為了曆史的那一刻,相信一切的沖突就會出現。

父母和孩子之間,會為了“養老”的沖突而糾結;中年人和年輕人之間,會為了物質上的利益而發生沖突。一切,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美好。

就拿60後和70後的處境來說,你覺得他們還能擁有“養兒防老”的美好晚年嗎?

其實,一切都是很難說的。尤其在這個内卷到極緻的社會裡面,年輕人連自己都養不活,又何談養活父母呢?

随着惡性化競争的加劇,随着人性觀念的變化,以往的“養老”,成為了如今無可奈何的“啃老”。父母隻能心甘情願地接受,而無法改變。

随着親情逐漸淡漠,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如此,“父母”被抛棄,也将成為鐵闆釘釘的現實。

從被啃老,到被抛棄,60後和70後的不幸,也許才剛剛開始。

你遲早會明白,被啃老,被抛棄,将成為60後和70後下半生的宿命

02

被啃老,那是無法改變的趨勢。

圈子中有這麼一對夫妻,他們是某二線城市大學的教授,反正也賺了不少錢,有好幾套二線城市的房子。

隻不過,他們的兒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學,并且還跟父母說,他想好好地努力讀書,在北京那邊定居下來。

大學四年讀完後,他不去工作,而是在北京租房子繼續備考研究所學生。但是,他考了兩年,還是考不上。沒辦法,25歲的他隻能在北京找工作,希望能夠碰到機遇,改變命運。

他的父母也感慨,這孩子備考了兩年,啥工作經驗都沒有。而且一直待在北京,這生活花費是真的高,這房租是真的貴,沒辦法,隻能随他了。

在北京工作了三年的時間,兒子遇到了一個不錯的女孩。在一番商量後,他們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留在北京,在北京成家立業。

為了實作這個願望,兒子隻能跟父母坦白了心聲。而父母也覺得,兒子的建議還是很不錯的,是以就賣掉了4套房子,而且到處借了一些錢,在北京全款買了一套88平米的三房一廳。

這對夫妻也搖搖頭感歎,為了買這套房子,他們基本上用光了一生的積蓄,連二線城市的全部房産都賣掉了,隻能搬回到舊房子居住,終究成為了“孩子奴”。

況且,孩子也即将結婚了,讓他們特别頭痛。父母沒錢,孩子也沒錢,怎麼結婚呢?令人沉思。

你遲早會明白,被啃老,被抛棄,将成為60後和70後下半生的宿命

03

被抛棄,那是一種無奈。

朋友張先生今年已經55歲了,在廣州全款幫兒子買了房, 也給了錢讓他結婚。可是,在他成家立業後,他竟然很少跟父母往來。

對于孩子疏遠父母這件事,張先生特别生氣,便跟兒子說:“現在我還年輕,不需要你養老,怎麼你連一個月見父母一面都做不到呢?如果我未來老了,你還這麼對待父母,那我養你有什麼用呢?”

聽了父親的話後,兒子隻說了一句話:“爸,我也不是不想養你,隻是我如今連家庭都養不活,而且工作壓力很重,我也無能為力啊!”

張先生搖了搖頭,回了他一句:“你過得好就可以了。”

不然,張先生還能怎麼辦呢?

張先生自己是做生意的,他也知道,如今的世道不太好,賺錢不容易,年輕人的壓力也很大,沒有父母,那他們可能連結婚生子都成問題。

慢慢地,他回想起自己以往的經曆,三十年前,或許是窮了一點,但機會很多,市場也沒有飽和,自然可以發迹起來。如今,年輕人就很難了。

被抛棄,那并非是孩子有意為之的事兒。而是孩子連自己都養不活,又何談養活父母呢?

你遲早會明白,被啃老,被抛棄,将成為60後和70後下半生的宿命

04

談起如今的家庭關系,還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60後和70後這代人,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擁有更高的學曆,找到好工作,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是,當60後和70後到了50歲後,才徹底明白,孩子哪怕在能力以及學曆上超過了自己,可他們依舊賺得不多,甚至連父母一半的财富和成就都達不到。

是以,孩子啃老,或者父母被孩子抛棄,也就成為了現實。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孩子在能力和學曆上超過了父母,可為什麼他們在财富和成就上,還是超不過父母呢?

一句話,萬物暴漲,工資不漲,那是常态。

有這麼一位當HR的朋友,他跟我說過,以往六千元一個大學生,如今六千元一個研究所學生。學曆在進步,工資在原地踏步。在内卷的今天,你不幹,還有大把人争着幹。

你遲早會明白,被啃老,被抛棄,将成為60後和70後下半生的宿命

可以說,年輕人越是處于惡性化競争中,越是賺不到錢,買不起房,結不起婚,養不起孩子,更無法為父母養老。

隻能說,60後和70後,終究會面臨“被抛棄”以及“被啃老”的現實。那,并非是某個家庭的問題,而是大環境的趨勢。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