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避開這4個“誤區”,父母才能養出不受欺負又高情商的孩子

每年,有關校園霸淩的報道層出不窮,各方都在努力消滅這樣的事情,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很多家長會因為擔心孩子會被欺負而寝食難安,但卻不知道,孩子被欺負的根本原因可能出在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上。

避開這4個“誤區”,父母才能養出不受欺負又高情商的孩子

*文章配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很多家長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被欺負,其實被欺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孩子有點胖、說話有口音、長得不太好看,或有身體上的缺陷等,一項調查發現,肥胖的孩子受到欺負的機率要比體重正常的孩子高50%左右。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被欺負後忍氣吞聲并不反抗。也就是因為這樣,使得他們總是被欺負,甚至延續到在學校也是被霸淩的群體。而造成他們這種不敢反抗的心理,家庭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

錯誤行為導緻孩子無“邊緣”概念

有一種情況可能很多家長都經曆過:當孩子與相熟的朋友家或鄰居家孩子玩鬧,遇到被欺負的情況時,通常家長會說“沒關系沒關系”“鬧着玩兒的”等來“安慰”自家孩子;到了幼稚園,如果孩子被欺負,也往往選擇息事甯人的解決方式,因為覺得孩子還小,都是無心之舉。但霸淩在幼兒期就已經開始了,而且在幼稚園裡也并不少見。家長認知最多的身體攻擊,僅僅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孤立、搶東西、背後說壞話等行為,同樣屬于霸淩範疇。一項針對120名3~5歲孩子的調研中發現,16.28%的孩子遇到過身體被欺負,11.63%的孩子則受過排擠、被傳播謠言等形式的欺負[1]。

避開這4個“誤區”,父母才能養出不受欺負又高情商的孩子

而家長的這種息事甯人或在沒有保護意識情況下采用的解決方法,不僅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還會讓他們對“受欺負”沒有基本的判斷力,今後發生同樣的事情時,不會覺得是受到欺負而選擇沉默。

缺乏安全教育,不敢反抗欺負行為

家庭缺乏安全性教育也是幼兒受欺負後不反抗的原因。所謂安全性教育,其實就是自身的防範教育。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小的時候能夠像“公主”或者“王子”一樣,生活在隻有美好的童話世界裡,是以“美化”周圍的環境,常常隻傳遞給孩子好的那一面,使得孩子在面對别人的“惡意”時不知所措,不會用反抗來保護自己。還有一些家長要求孩子做文明人,當孩子與别人發生沖突沖突時,不問緣由,常常會嚴厲地批評或者懲罰,這會讓孩子變得膽怯,或有顧慮,受到欺負後不去反抗。

避開這4個“誤區”,父母才能養出不受欺負又高情商的孩子

恐吓式教育,使孩子内心主動逃避

我們常常會見到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而恐吓他們,比如孩子哭鬧時家長會說“别哭了,再哭大灰狼就會把你吃掉”等等,這确實能很快達到目的,但長久的恐吓式教養會讓孩子的内心感覺害怕甚至恐懼,為了緩解害怕及保護自己,他們的内心會在同樣的情境中主動選擇逃避,即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去感覺外界,也不做出任何的反應。如果他們在受到欺負而感到害怕時,就不會有反抗的行為。

避開這4個“誤區”,父母才能養出不受欺負又高情商的孩子

不良教育方式降低孩子自我認同感

有研究發現,自我認同感低的孩子通常會低估欺負行為的不良後果,并認為受欺負是應該的[2]。在這樣的認知下,他們受到欺負不僅不會反抗,還可能會選擇隐瞞或不承認受欺負的事實。而造成孩子自我認同感低的原因,除了常說的“打擊式”教育、挫折教育外,過度的誇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誇贊造成不良影響的原因主要表現在誇贊的形式上,比如隻是誇做得好棒,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重複去誇贊等,這會使孩子接收到錯誤的對自己的認識,進而隻能接納自己的“優點”,而不是真正的自我認同。

避開這4個“誤區”,父母才能養出不受欺負又高情商的孩子

參考文獻:

[1] 楊連友. 3-5歲兒童受欺負的一般特點及其與内化問題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範大學,2008.

[2] 王琳. 受欺負兒童的自我認同及其影響因素[J]. 大衆文藝, 2009(23):28-2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