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避开这4个“误区”,父母才能养出不受欺负又高情商的孩子

每年,有关校园霸凌的报道层出不穷,各方都在努力消灭这样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家长会因为担心孩子会被欺负而寝食难安,但却不知道,孩子被欺负的根本原因可能出在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上。

避开这4个“误区”,父母才能养出不受欺负又高情商的孩子

*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很多家长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被欺负,其实被欺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孩子有点胖、说话有口音、长得不太好看,或有身体上的缺陷等,一项调查发现,肥胖的孩子受到欺负的概率要比体重正常的孩子高50%左右。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被欺负后忍气吞声并不反抗。也就是因为这样,使得他们总是被欺负,甚至延续到在学校也是被霸凌的群体。而造成他们这种不敢反抗的心理,家庭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

错误行为导致孩子无“边缘”概念

有一种情况可能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当孩子与相熟的朋友家或邻居家孩子玩闹,遇到被欺负的情况时,通常家长会说“没关系没关系”“闹着玩儿的”等来“安慰”自家孩子;到了幼儿园,如果孩子被欺负,也往往选择息事宁人的解决方式,因为觉得孩子还小,都是无心之举。但霸凌在幼儿期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在幼儿园里也并不少见。家长认知最多的身体攻击,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孤立、抢东西、背后说坏话等行为,同样属于霸凌范畴。一项针对120名3~5岁孩子的调研中发现,16.28%的孩子遇到过身体被欺负,11.63%的孩子则受过排挤、被传播谣言等形式的欺负[1]。

避开这4个“误区”,父母才能养出不受欺负又高情商的孩子

而家长的这种息事宁人或在没有保护意识情况下采用的解决方法,不仅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还会让他们对“受欺负”没有基本的判断力,今后发生同样的事情时,不会觉得是受到欺负而选择沉默。

缺乏安全教育,不敢反抗欺负行为

家庭缺乏安全性教育也是幼儿受欺负后不反抗的原因。所谓安全性教育,其实就是自身的防范教育。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小的时候能够像“公主”或者“王子”一样,生活在只有美好的童话世界里,因此“美化”周围的环境,常常只传递给孩子好的那一面,使得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时不知所措,不会用反抗来保护自己。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做文明人,当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不问缘由,常常会严厉地批评或者惩罚,这会让孩子变得胆怯,或有顾虑,受到欺负后不去反抗。

避开这4个“误区”,父母才能养出不受欺负又高情商的孩子

恐吓式教育,使孩子内心主动逃避

我们常常会见到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恐吓他们,比如孩子哭闹时家长会说“别哭了,再哭大灰狼就会把你吃掉”等等,这确实能很快达到目的,但长久的恐吓式教养会让孩子的内心感觉害怕甚至恐惧,为了缓解害怕及保护自己,他们的内心会在同样的情境中主动选择逃避,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感知外界,也不做出任何的反应。如果他们在受到欺负而感到害怕时,就不会有反抗的行为。

避开这4个“误区”,父母才能养出不受欺负又高情商的孩子

不良教育方式降低孩子自我认同感

有研究发现,自我认同感低的孩子通常会低估欺负行为的不良后果,并认为受欺负是应该的[2]。在这样的认知下,他们受到欺负不仅不会反抗,还可能会选择隐瞒或不承认受欺负的事实。而造成孩子自我认同感低的原因,除了常说的“打击式”教育、挫折教育外,过度的夸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夸赞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夸赞的形式上,比如只是夸做得好棒,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重复去夸赞等,这会使孩子接收到错误的对自己的认识,从而只能接纳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真正的自我认同。

避开这4个“误区”,父母才能养出不受欺负又高情商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杨连友. 3-5岁儿童受欺负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 王琳. 受欺负儿童的自我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 大众文艺, 2009(23):28-2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