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我對你們孩子怎麼樣……說我是A錢犯,我沒有A錢一分錢!臭不要臉你們!”

2015年8月1日,郜豔敏沖到村裡的廣場上,對着一群唠嗑、打麻将的村民破口大罵。

問郜豔敏是誰?

她是皮膚黝黑粗糙,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村婦;

她是2006年度“感動河北十大新聞人物”;

她是2013年度“最美鄉村女教師”;

她也是丈夫花2700元買來的媳婦。

在那場對罵之前,村民眼裡的郜豔敏是村裡的文化人,是孩子的老師,見面都要喊一聲“郜老師”。

在那場對罵之後,村民私底下悄悄地說:“她可能真的被逼瘋了。”

郜豔敏被逼瘋了,是因為村裡人說她閑話,說她教學水準差,說她挪用公款,說她給村子抹黑。

看到這裡,可能還有人不知道郜豔敏是誰。

實際上,這個“最美鄉村女教師”曾經聞名全國。她就是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主人公原型,那個被賣到偏遠山村後,選擇留下支教的女教師。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這部電影的情節相當主旋律。18歲女孩山菊找工作時不幸被人販子劫持到山裡,幸運的是,她遇到一個好心的大爺。大爺掏光家底又借遍了村子後,才把山菊從人販子手裡買下。

之後,山菊被大爺一家貼心照顧,還幫她聯系了家人。母親和男友一起來接她,但山菊被大爺的善良和淳樸所打動,毅然決定留在山裡,做一名代課教師。

這部電影的關鍵詞是村民的“善良”和山菊的“自願”。

村民沒有想過買賣人口,大爺的兒子沒有侵犯過山菊。而山菊的留下,是主動選擇的,是追求更高人生價值的高尚行為。

這部電影裡,從始至終充斥着善意和溫情;而電影外,郜豔敏的真實人生,卻處處是鮮血與淚水。

01被劫持,被強奸

1994年,18歲的郜豔敏在一家毛線廠打工。自小她就是個愛讀書的孩子,因為家裡窮,懂事的她主動選擇辍學,進了工廠。

農曆五月初一,到了收麥子的季節,郜豔敏決定回家幫幫父母。在石家莊火車站排隊買票時,她遇到了兩個“熱心”的女人。

女人說,石家莊附近有一個廠子正在招工,每個月有一千多的工資,建議她去看一看,喜歡的話就留下,不喜歡也可以不幹。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這個工資讓郜豔敏心動了。她幾乎沒有任何防備地跟着女人上了車,看到女人幫自己提包,她還連說了幾聲“謝謝大姐”。

車行駛到半路,女人拉着郜豔敏下了車。但眼前沒有想象中的工廠,而是一片寂靜的樹林,郜豔敏覺得有點不對勁。

但這份警覺,來得太遲了。

樹林裡突然蹿出3名人高馬大的男子,與此同時,那兩個熱心女人拿着郜豔敏的包就往回跑。

郜豔敏問:“姐姐,你們要幹什麼?為什麼要抛下我啊?”

女人邊跑邊說:“他們要的是你,不是我們。”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3個人販子輕易地就控制住了郜豔敏,他們一邊用手掐着她的脖子,一邊用刀抵着她,問:

“你是想活,還是想死?”

想活着,就乖乖聽話,等着被賣給别人。

郜豔敏懵了。那時天色漸黑,她被挾持着來到一個木屋裡。

屋子裡沒有燈,一片漆黑。一個人販子點着蠟燭,屋子瞬間明亮起來。但郜豔敏卻更恐懼了,因為她看到床上到處都是血。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斑斑血迹,那都是被人販子糟蹋過的女孩留下的。

郜豔敏跪在地上,哭着求人販子放了她。但她的眼淚和她的懇求,在人販子眼裡一文不值。她成了無數被強奸女孩中的一名。

據聽說因為身材矮小,郜豔敏遲遲沒有被賣出去。後來,她被倒賣了兩次,在此期間遭受了無數次的淩辱和暴力。

非人的折磨讓郜豔敏恐懼又絕望,她覺得自己要活不下去了。

直到第一個買主,也就是她後來的公公出現。

2700塊錢(其中有50塊錢還是郜豔敏自己的),公公拿着東拼西湊的錢,把郜豔敏帶出了小黑屋。

那一刻,郜豔敏心存感激。她視他為救命恩人,并不知道其實他看中的是她的子宮。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02被毆打,被利用

下岸村,一座位于太行山腳下的山村。閉塞、貧窮、落後是它的标簽,村子裡連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都沒有。

幾十年之内都沒有姑娘願意嫁到這裡。後來,“買媳婦”就成了村民心照不宣的傳統。全村400多口人,光買來的媳婦就有30多個。

郜豔敏記得,自己跟着公公來到下岸村那天,是端午節。那天下着蒙蒙細雨,不知所措的郜豔敏憑借着生存的本能,跟在公公後面。那一刻,她不知道該怪自己太單純,還是怪世界太兇險。

當天晚上,她見到了自己的“丈夫”,劉老三。那是一個比她大6歲的羊倌,隻上過國小三年級,不愛說話,很沉默。

兩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就這樣匆匆開啟了“新婚之夜”。郜豔敏本來是拒絕的,但公公一句“不從,就把你送回到人販子那兒”,讓她隻好屈從。

後來她跑過一次,被丈夫狠狠打了一頓。她自殺過三次,一次跳水,一次吃安眠藥,一次吃老鼠藥。但天不遂人願,每次她都被搶救了過來。

丈夫脾氣不好,喝點酒就開始動手。在家暴陰霾下的郜豔敏度日如年,她感覺自己已經被世界抛棄了。

後來,她生了兩個孩子,還去磚窯上幹活,但生育和努力賺錢并沒有讓她的處境變好。

直到國小校長找上門,讓她教書。原來,國中畢業的郜豔敏是整個村子裡學曆最高的人。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因為工資低,郜豔敏拒絕了校長的提議。後來村子裡的人帶着辍學的孩子,幾次三番請求她。

心軟的郜豔敏同意了。

在給孩子上課的過程中,她了解到班裡好幾個孩子的媽媽都是被拐賣來的,有些孩子的媽媽已經跑掉了。

如果不上學,這些孩子要麼流浪,要麼瘋玩,要麼放羊。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辍學、貧窮、買媳婦,這樣的循環在村莊裡代代重演。

郜豔敏決定要終結悲劇。于是她在這個教學點上一幹就是十七年,這期間她要一人負責一二年級所有科目的教學,她還在村子裡開設掃盲班,免費教最窮人家的孩子。

聽着孩子們“老師,老師”地叫,麻木已久的郜豔敏“活”了過來。孩子們把希望放在她身上,她在孩子們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希望,還有期盼已久的一點點尊嚴。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郜豔敏成了全村人最尊敬的人,後來就連她的公婆和丈夫都喊她“郜老師”。村子裡唯一的一部電話,也安裝在她的卧室裡。

但這份尊敬,實在是太脆弱了。

03被嫌棄,被包裝

事情的轉變,發生在郜豔敏“出名”以後。

2005年,郜豔敏的故事被一位攝影師發現,并釋出到了網上。她的曲折經曆,迅速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2007年1月,郜豔敏被評為“2006河北十大感動人物”。同一年,以她為原型的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開拍。2009年,這部電影上映。

如果你以為這些關注能為郜豔敏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轉機,那恐怕要失望了。

這一切熱鬧,都與郜豔敏無關。頒獎現場有頭有臉,過着體面、安全、富足日子的人與她無關,電影裡女主人公一路上遇到的善意與溫情也與她無關。

她依舊是個無處藏身、被拐賣的弱女子,她隻能孤零零地捧着獎杯再度回到那個窮山溝裡。她的生活一切照舊,當地政府連一個問候電話都沒有,收到的捐款也一股腦進了縣裡的基金會,學校依舊破爛,孩子依舊窮困。

唯一稱得上是“改善”的,是她的丈夫不敢輕易打她了。

而當地的村民,卻開始嫌棄她。

他們說她,總是宣傳村子落後、貧窮的一面,敗壞了村子的名聲,以後女人們更不願意嫁進村裡了。

他們還說她A錢,明明收到那麼多捐款,為啥學校和村子都沒有改善?

他們在村口交頭接耳,說着關于她的壞話,把最肮髒的詞語用在她身上。

那一刻,他們都忘記了,他們當年是如何齊心合力把這個女人死死按在村子裡被強奸、被毆打,拿走她的尊嚴,踐踏她的人格,掐死她的熱情和希望的,也忘記了他們是如何懇求這個女人教自己的孩子認字的。

曾經,他們借着這個女人,來實作村莊的繁衍;如今,他們希望借這個女人,讓村子舊貌換新顔。

目的實作了,就好言好語,目的沒達到,就惡言相向。

在他們眼裡,郜豔敏與工具無異。他們從沒把她當成一個人來看待、來尊重。

“人販子用她賺錢,丈夫靠她傳宗接代,劇組拿走了她的故事”,留給她的隻有無盡的壓力和非議。

于是,郜豔敏“瘋了”。她跑到廣場上開始了一場長達半小時的謾罵,她時而抽噎,時而嚎啕大哭,幾度險些暈倒。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這是她第一次跟村民撕破臉,也是她第一次如此激烈地表達對村莊的憤恨。

盡管她獲得了榮譽和關注,盡管她已經算是被拐賣婦女裡的“幸運者”了,那份命運的悲涼和無奈卻從未消失。

之是以今天想講郜豔敏的故事,就是因為在“豐縣八孩女子”事件中,時不時就能看到有人替加害方說話,甚至還有人把女子的丈夫一家(在我心裡,他更适合強奸犯這個稱呼)視為拯救者:

“一個貧困地區的精神病患者,被安排嫁了個‘好人家’,這怎麼能算拐賣?”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在他們的眼裡,好像這種泯滅人性、荒唐至極的遭遇,是這個女子的幸事。

對此我隻想說,如果郜豔敏的經曆會讓你忍不住心痛、恐懼,那也能感同身受那個牙齒掉光、終日匍匐在地上、脖子上套着鐵索的女人,一直活在怎樣的人間煉獄裡。

不要給這些女性帶什麼光環,也不用歌頌她們的隐忍和善良,不管你說什麼,她們就是赤裸裸的受害者,她們的人生就是被摧毀了。

關于豐縣女子的最新調查結果已經釋出,随着她的身世之謎一點點被揭開,我們也一步步更接近那些血淋淋的人生悲劇。

除了她的精神狀況,她生育了幾個孩子,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她身處被囚禁、被強奸卻無處可求助的絕境。

如果我們允許這種絕境存在,如果我們認為某些群體可以被肆意欺辱、囚禁、傷害,也就意味着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被奴役的一方,包括我們的孩子。

“被拐賣以後,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電影《盲山》劇照

一個前途光明的女大學生與被拐賣婦女之間,隻隔着一記悶棍;一個期待努力改變生活的年輕人與血奴之間,隻隔着一次招聘。

我們與郜豔敏、豐縣八孩女子、高棉血奴之間的距離并不遠,放棄對他們的救助,也就相當于堵死了我們的求助之路。

一個國家的強大,不是富人的奢華,更是弱者的尊嚴。

冬奧會上沒有放棄掉隊的小鴿子,國家昌盛、人民幸福的隊伍也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人。因為國家的強盛,不僅指的是能承辦奧運會這樣的盛事,能讓外國人對中國人高看一眼,更重要的意義是,建立有序的社會制度,保障人的基本權利,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有尊嚴、有體面、有安全感地活着。

我們現在正處于告别積貧積弱、建立現代文明社會的過渡階段,任何一個受過教育且真心希望國家越來越好的人,都應該“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

海明威曾說過:所有人是一個整體,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是以不要問喪鐘是為誰而鳴,它是為你而鳴。

這是曆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擔當,我們誰都不能把它辜負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