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我对你们孩子怎么样……说我是贪污犯,我没有贪污一分钱!臭不要脸你们!”

2015年8月1日,郜艳敏冲到村里的广场上,对着一群唠嗑、打麻将的村民破口大骂。

问郜艳敏是谁?

她是皮肤黝黑粗糙,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村妇;

她是2006年度“感动河北十大新闻人物”;

她是2013年度“最美乡村女教师”;

她也是丈夫花2700元买来的媳妇。

在那场对骂之前,村民眼里的郜艳敏是村里的文化人,是孩子的老师,见面都要喊一声“郜老师”。

在那场对骂之后,村民私底下悄悄地说:“她可能真的被逼疯了。”

郜艳敏被逼疯了,是因为村里人说她闲话,说她教学水平差,说她挪用公款,说她给村子抹黑。

看到这里,可能还有人不知道郜艳敏是谁。

实际上,这个“最美乡村女教师”曾经闻名全国。她就是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主人公原型,那个被卖到偏远山村后,选择留下支教的女教师。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这部电影的情节相当主旋律。18岁女孩山菊找工作时不幸被人贩子劫持到山里,幸运的是,她遇到一个好心的大爷。大爷掏光家底又借遍了村子后,才把山菊从人贩子手里买下。

之后,山菊被大爷一家贴心照顾,还帮她联系了家人。母亲和男友一起来接她,但山菊被大爷的善良和淳朴所打动,毅然决定留在山里,做一名代课教师。

这部电影的关键词是村民的“善良”和山菊的“自愿”。

村民没有想过买卖人口,大爷的儿子没有侵犯过山菊。而山菊的留下,是主动选择的,是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高尚行为。

这部电影里,从始至终充斥着善意和温情;而电影外,郜艳敏的真实人生,却处处是鲜血与泪水。

01被劫持,被强奸

1994年,18岁的郜艳敏在一家毛线厂打工。自小她就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因为家里穷,懂事的她主动选择辍学,进了工厂。

农历五月初一,到了收麦子的季节,郜艳敏决定回家帮帮父母。在石家庄火车站排队买票时,她遇到了两个“热心”的女人。

女人说,石家庄附近有一个厂子正在招工,每个月有一千多的工资,建议她去看一看,喜欢的话就留下,不喜欢也可以不干。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这个工资让郜艳敏心动了。她几乎没有任何防备地跟着女人上了车,看到女人帮自己提包,她还连说了几声“谢谢大姐”。

车行驶到半路,女人拉着郜艳敏下了车。但眼前没有想象中的工厂,而是一片寂静的树林,郜艳敏觉得有点不对劲。

但这份警觉,来得太迟了。

树林里突然蹿出3名人高马大的男子,与此同时,那两个热心女人拿着郜艳敏的包就往回跑。

郜艳敏问:“姐姐,你们要干什么?为什么要抛下我啊?”

女人边跑边说:“他们要的是你,不是我们。”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3个人贩子轻易地就控制住了郜艳敏,他们一边用手掐着她的脖子,一边用刀抵着她,问:

“你是想活,还是想死?”

想活着,就乖乖听话,等着被卖给别人。

郜艳敏懵了。那时天色渐黑,她被挟持着来到一个木屋里。

屋子里没有灯,一片漆黑。一个人贩子点着蜡烛,屋子瞬间明亮起来。但郜艳敏却更恐惧了,因为她看到床上到处都是血。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斑斑血迹,那都是被人贩子糟蹋过的女孩留下的。

郜艳敏跪在地上,哭着求人贩子放了她。但她的眼泪和她的恳求,在人贩子眼里一文不值。她成了无数被强奸女孩中的一名。

据听说因为身材矮小,郜艳敏迟迟没有被卖出去。后来,她被倒卖了两次,在此期间遭受了无数次的凌辱和暴力。

非人的折磨让郜艳敏恐惧又绝望,她觉得自己要活不下去了。

直到第一个买主,也就是她后来的公公出现。

2700块钱(其中有50块钱还是郜艳敏自己的),公公拿着东拼西凑的钱,把郜艳敏带出了小黑屋。

那一刻,郜艳敏心存感激。她视他为救命恩人,并不知道其实他看中的是她的子宫。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02被殴打,被利用

下岸村,一座位于太行山脚下的山村。闭塞、贫穷、落后是它的标签,村子里连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都没有。

几十年之内都没有姑娘愿意嫁到这里。后来,“买媳妇”就成了村民心照不宣的传统。全村400多口人,光买来的媳妇就有30多个。

郜艳敏记得,自己跟着公公来到下岸村那天,是端午节。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不知所措的郜艳敏凭借着生存的本能,跟在公公后面。那一刻,她不知道该怪自己太单纯,还是怪世界太凶险。

当天晚上,她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刘老三。那是一个比她大6岁的羊倌,只上过小学三年级,不爱说话,很沉默。

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就这样匆匆开启了“新婚之夜”。郜艳敏本来是拒绝的,但公公一句“不从,就把你送回到人贩子那儿”,让她只好屈从。

后来她跑过一次,被丈夫狠狠打了一顿。她自杀过三次,一次跳水,一次吃安眠药,一次吃老鼠药。但天不遂人愿,每次她都被抢救了过来。

丈夫脾气不好,喝点酒就开始动手。在家暴阴霾下的郜艳敏度日如年,她感觉自己已经被世界抛弃了。

后来,她生了两个孩子,还去砖窑上干活,但生育和努力赚钱并没有让她的处境变好。

直到小学校长找上门,让她教书。原来,初中毕业的郜艳敏是整个村子里学历最高的人。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因为工资低,郜艳敏拒绝了校长的提议。后来村子里的人带着辍学的孩子,几次三番请求她。

心软的郜艳敏同意了。

在给孩子上课的过程中,她了解到班里好几个孩子的妈妈都是被拐卖来的,有些孩子的妈妈已经跑掉了。

如果不上学,这些孩子要么流浪,要么疯玩,要么放羊。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辍学、贫穷、买媳妇,这样的循环在村庄里代代重演。

郜艳敏决定要终结悲剧。于是她在这个教学点上一干就是十七年,这期间她要一人负责一二年级所有科目的教学,她还在村子里开设扫盲班,免费教最穷人家的孩子。

听着孩子们“老师,老师”地叫,麻木已久的郜艳敏“活”了过来。孩子们把希望放在她身上,她在孩子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希望,还有期盼已久的一点点尊严。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郜艳敏成了全村人最尊敬的人,后来就连她的公婆和丈夫都喊她“郜老师”。村子里唯一的一部电话,也安装在她的卧室里。

但这份尊敬,实在是太脆弱了。

03被嫌弃,被包装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郜艳敏“出名”以后。

2005年,郜艳敏的故事被一位摄影师发现,并发布到了网上。她的曲折经历,迅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2007年1月,郜艳敏被评为“2006河北十大感动人物”。同一年,以她为原型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开拍。2009年,这部电影上映。

如果你以为这些关注能为郜艳敏的人生带来巨大的转机,那恐怕要失望了。

这一切热闹,都与郜艳敏无关。颁奖现场有头有脸,过着体面、安全、富足日子的人与她无关,电影里女主人公一路上遇到的善意与温情也与她无关。

她依旧是个无处藏身、被拐卖的弱女子,她只能孤零零地捧着奖杯再度回到那个穷山沟里。她的生活一切照旧,当地政府连一个问候电话都没有,收到的捐款也一股脑进了县里的基金会,学校依旧破烂,孩子依旧穷困。

唯一称得上是“改善”的,是她的丈夫不敢轻易打她了。

而当地的村民,却开始嫌弃她。

他们说她,总是宣传村子落后、贫穷的一面,败坏了村子的名声,以后女人们更不愿意嫁进村里了。

他们还说她贪污,明明收到那么多捐款,为啥学校和村子都没有改善?

他们在村口交头接耳,说着关于她的坏话,把最肮脏的词语用在她身上。

那一刻,他们都忘记了,他们当年是如何齐心合力把这个女人死死按在村子里被强奸、被殴打,拿走她的尊严,践踏她的人格,掐死她的热情和希望的,也忘记了他们是如何恳求这个女人教自己的孩子认字的。

曾经,他们借着这个女人,来实现村庄的繁衍;如今,他们希望借这个女人,让村子旧貌换新颜。

目的实现了,就好言好语,目的没达到,就恶言相向。

在他们眼里,郜艳敏与工具无异。他们从没把她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来尊重。

“人贩子用她赚钱,丈夫靠她传宗接代,剧组拿走了她的故事”,留给她的只有无尽的压力和非议。

于是,郜艳敏“疯了”。她跑到广场上开始了一场长达半小时的谩骂,她时而抽噎,时而嚎啕大哭,几度险些晕倒。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这是她第一次跟村民撕破脸,也是她第一次如此激烈地表达对村庄的愤恨。

尽管她获得了荣誉和关注,尽管她已经算是被拐卖妇女里的“幸运者”了,那份命运的悲凉和无奈却从未消失。

之所以今天想讲郜艳敏的故事,就是因为在“丰县八孩女子”事件中,时不时就能看到有人替加害方说话,甚至还有人把女子的丈夫一家(在我心里,他更适合强奸犯这个称呼)视为拯救者:

“一个贫困地区的精神病患者,被安排嫁了个‘好人家’,这怎么能算拐卖?”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在他们的眼里,好像这种泯灭人性、荒唐至极的遭遇,是这个女子的幸事。

对此我只想说,如果郜艳敏的经历会让你忍不住心痛、恐惧,那也能感同身受那个牙齿掉光、终日匍匐在地上、脖子上套着铁索的女人,一直活在怎样的人间炼狱里。

不要给这些女性带什么光环,也不用歌颂她们的隐忍和善良,不管你说什么,她们就是赤裸裸的受害者,她们的人生就是被摧毁了。

关于丰县女子的最新调查结果已经发布,随着她的身世之谜一点点被揭开,我们也一步步更接近那些血淋淋的人生悲剧。

除了她的精神状况,她生育了几个孩子,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她身处被囚禁、被强奸却无处可求助的绝境。

如果我们允许这种绝境存在,如果我们认为某些群体可以被肆意欺辱、囚禁、伤害,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被奴役的一方,包括我们的孩子。

“被拐卖以后,大部分人都是好好生活的”

电影《盲山》剧照

一个前途光明的女大学生与被拐卖妇女之间,只隔着一记闷棍;一个期待努力改变生活的年轻人与血奴之间,只隔着一次招聘。

我们与郜艳敏、丰县八孩女子、柬埔寨血奴之间的距离并不远,放弃对他们的救助,也就相当于堵死了我们的求助之路。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富人的奢华,更是弱者的尊严。

冬奥会上没有放弃掉队的小鸽子,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队伍也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人。因为国家的强盛,不仅指的是能承办奥运会这样的盛事,能让外国人对中国人高看一眼,更重要的意义是,建立有序的社会制度,保障人的基本权利,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有尊严、有体面、有安全感地活着。

我们现在正处于告别积贫积弱、建立现代文明社会的过渡阶段,任何一个受过教育且真心希望国家越来越好的人,都应该“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海明威曾说过:所有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是为你而鸣。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谁都不能把它辜负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