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以前的新疆女子是如何化妝的?

來源:新疆是個好地方

“雲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子妝容豐富多彩,達到了中國古代妝飾史的一個高峰。雖地處邊疆,但唐代時期新疆地區婦女的妝容一樣風情萬種。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仕女圖》絹畫,女舞俑、仕女俑、勞動俑等,再現了唐代新疆地區婦女五彩缤紛的化妝習俗。唐代新疆地區女子化妝,一般可分為畫眉、紅妝、貼花钿、點面靥、描斜紅、塗唇脂等幾個步驟。

01

畫 眉

眉毛是人們表達感情的重要部位,新疆古代飾眉的曆史源遠流長,早期是用石筆磨粉或是用樹枝燒成炭條描繪眉毛。考古工作者在距今2800年前的且末縣紮滾魯克墓葬中發現一具老年婦女幹屍,在她的面部我們可以看到,她雙眉如柳葉,色黑如初描。考古人員還在2500年前的鄯善縣蘇貝希古墓、漢代的溫宿縣包孜東古墓、洛浦縣山普拉古墓都發現了用于描眉的眉石和石眉筆,說明新疆地區畫眉的傳統十分悠久。到了唐代,由于統治者的提倡,畫眉的風氣日盛。在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下,新疆地區婦女對眉毛的修飾也十分重視。

千年以前的新疆女子是如何化妝的?

勞動婦女俑

新疆博物館收藏的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一組勞動婦女俑的眉毛十分獨特,眉毛細長而彎曲,同新疆龜茲石窟壁畫中的供養人、飛天、菩薩等人物形象的眉毛十分相似,現藏于日本出土于吐魯番吐峪溝古墓的一幅《樂舞女圖》絹畫中的婦女眉毛也是細長的柳葉眉,初唐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一詩中“纖纖初月上鴉黃”形容的就是一種象新月一樣又細又彎的眉形。

千年以前的新疆女子是如何化妝的?

《弈棋圖》(左);彩繪絹衣舞女俑(右)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弈棋圖》中,那位正在下棋的貴婦的眉型卻描繪的又黑又寬,反映了當時描繪闊眉的風尚。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彩繪絹衣舞女俑的眉形與衆不同,基本呈“一”字形,濃密、平整、簡潔,寬窄适度,可見當時吐魯番婦女對眉毛的化妝也一絲不苟,增添了幾分妩媚之态。

02

紅 妝

有研究者認為胭脂是一種用“紅藍”的花朵制成的,它的花瓣有紅色的色素,對于喜歡紅妝的西域居民來說胭脂是一種理想的化妝品。考古工作者在民豐縣尼雅古墓發現了漢晉時期用于化妝的紅色顔料。南北朝時期新疆地區婦女依然喜歡紅妝,在吐魯番阿斯塔那170号墓出土的“高昌章和十八年(公元548年)光妃随葬衣物疏”中有“……胭脂、胡粉、青黛、墨黛”等物。到了唐代,新疆地區婦女對紅妝的偏愛依然不減。如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幾件勞動婦女俑,白臉上似施了胭脂,紅妝成圓形,紅妝的效果十分明顯。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弈棋圖》中的那位正在下棋的貴婦面如桃花,紅潤恬靜,反映了唐代新疆地區婦女施紅妝的習俗。

03

花 钿

千年以前的新疆女子是如何化妝的?

《雙人仕女圖》

花钿是一種額飾,通常用色紙、魚鱗片、金箔、絲綢等多種材料剪成花樣粘貼而成。花钿的形狀多種多樣,有桃花形、梅花形、菱形、寶相花形、圓形等,顔色多有紅、黃、綠等。其中,最為精彩的是一種“翠钿”,它是以各種翠鳥羽毛制成,整個飾物呈青綠色,清新别緻,極富情趣。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屏風畫《雙人仕女圖》絹畫中的婦女服飾華麗、形态端莊,氣質高雅,額際間貼的翠綠的菱形花钿十分醒目。

千年以前的新疆女子是如何化妝的?

彩繪木胎絹衣舞蹈女俑

此外在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幾件女舞俑(如彩繪木胎絹衣舞蹈女俑)的額際間也有這種妝飾。唐代詩人杜牧詩中曾雲:“春陰撲翠钿”;溫庭筠詩裡也有“眉間翠钿深”,由此可見,唐代詩詞中所雲的綠色花钿在新疆地區确實存在,而且在西州(今吐魯番)婦女中十分流行。

04

額 黃

千年以前的新疆女子是如何化妝的?

《侍女圖》

女子在前額上塗畫黃粉也是唐代新疆地區婦女中頗為流行的一種妝飾。這是一種南北朝時期興起的妝飾方式。著名的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辭》中寫到:“當窗理雲鬓,對鏡帖花黃”。前面所說的出土于吐魯番吐峪溝古墓的那幅唐代絹畫《侍女圖》中,主人公身穿翻領彩金錦窄袖服裝,頭梳高聳的發髻,額上描繪的黃色圓暈清晰可見。

05

斜 紅

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屏風畫《雙人仕女圖》絹畫和彩繪女舞俑所表現的仕女和舞女,其面部還有一種十分特殊的面飾,就是在女子的太陽穴部位各畫一條紅色彎彎的新月形,有的還故意描繪成殘破狀,宛如白淨的臉旁平添了兩道傷疤,這種妝飾,被稱為“斜紅”。在今天看來顯得十分奇特,但在唐代它是一種十分時髦的妝飾。唐代詩人羅虬雲:“一抹濃紅傍臉斜,妝成不語獨攀花”,元稹的“莫畫長眉畫短眉,斜紅傷豎莫傷垂”,說的就是這種妝飾。在吐魯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彩繪絹衣舞女俑臉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斜紅。不過斜紅這種面妝自晚唐以後,便逐漸銷聲匿迹了。

06

面 靥

面靥也叫“妝靥”,是施于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據考證,早在漢代中原就有點面靥的習尚。在唐代這種妝飾傳入新疆地區,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幾件仕女俑臉上繪有這種妝飾。如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彩繪木胎絹衣舞蹈女俑,額間貼菱形花钿,臉頰抹斜紅,俏麗的面頰點飾如黃豆大小的紅圓點,顯得格外動人。

07

點 唇

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絹畫《雙人仕女圖》、女舞俑等所表現的婦女形象中,我們可以看到唐代新疆婦女的口形十分嬌小,反映了當時婦女的審美情趣。這與當時中原地區的審美标準有相同之處,如同白居易詩雲:“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中國古代婦女的唇脂是丹,“丹”即朱砂,它是古代婦女妝唇所用唇脂的主要原料。古人在丹中加入适當的動物脂膏,使其具有防水性能。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雙人仕女圖》中站着的侍女們,其唇被畫成顫悠悠的花朵狀,上下兩唇均為鞍形,如四片花瓣,望之極有動感,鮮潤可愛。

綜上所述,唐代新疆地區婦女妝容豔麗多姿,深受中原地區的影響,也展現出唐朝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繁榮,風氣開放,給了女性前所未有的包容。

支援一下小編,請下方點贊、點和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