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曾撿到一枚“銅錢”,挂在牛脖子上炫耀大半年,如今價值超千萬

皖西有個六安縣,1984年夏這裡連降大雨,沖的土山翻着泥花奔向沿途村莊;這場大雨引發的山洪着實不小,但也并非全是壞事,放牛娃就撿到了一件“寶貝”,挂在牛脖子上炫耀了大半年,如今竟然價值超千萬。

單說1984年那場大雨,連下半個月總算放晴了,家住六安縣青山鄉的一名張姓國小生,迫不及待地牽着牛出了門;這些天可把“小張”憋壞了,因為山洪上不了學,可也沒辦法出去玩。

好不容易天色放晴,快被憋瘋了的“小張”按捺不住,也不管外面的泥水還在流,牽着自家黃牛就出了門;“小張”放牛是假,出門撒歡才是真,這頭牛顯得比主人還高興,大概也是被憋壞了。

剛出門,老黃牛就像受了驚一樣直搖頭,“小張”仔細看了看,兩隻牛眼紅紅的;這不奇怪,黃牛長時間呆在陰暗的牛棚裡,加之半個月不見太陽,如今忽然見光,牛眼一時不适應才顯得發紅,過一會兒應該就好了。

奇怪的是,平時溫順的牛這次卻一反常态,剛被牽出門就拖着“小張”跑,後來幹脆掙脫主人的缰繩,直奔老虎山跑去;所謂“老虎山”是當地一座海拔幾十米的土山,傳說古代這裡曾有老虎出沒,這座名不轉經轉的小山是以得名。

山前還有一條小河蜿蜒而過,剛好形成一個大拐彎,若在平時,“小張”沒少在這條河裡撒歡玩耍;“小張”不知道的是,這樣的地形構成了難得的“風水格局”,是以土山上草木多,墓葬也很多。

更何況如今山洪剛過,這條河顯得水黃浪急,“小張”已經是五年級的小夥子了,他知道此時不能去河裡玩;但是,自家的黃牛不管不顧,直奔老虎山中奔去,“小張”無奈隻好追着牛一起進了山。

老虎山上長着不少草木,黃牛穿過一片林子,終于在半山腰的一塊坳地停了下來;後面追趕的“小張”也氣喘籲籲地停了下來,一屁股坐地上開始休息。

老黃牛的反常行為把“小張”氣壞了,本打算休息一會兒再管它,可沒想到的是,此時的黃牛更加反常;原來牛的一條腿陷進了草堆下隐匿的一個洞裡,急的它用另一條腿不斷的刨地,鼻子裡還噴出白色的霧氣。

難怪不跑了,原來是牛蹄子被困住了,“小張”又氣又笑,見沒多大事兒,一時也懶得理它;就見黃牛急的用另一條腿不斷刨地,一會兒就刨出一個土堆,後來又改用頭拱,兩隻牛眼急的更紅了。

此時“小張”休息的差不多了,又怕牛再次受驚,于是站起身走近黃牛;“小張”先拍拍牛屁股以示安慰,又自言自語地說“讓你瘋,蹄子封住了吧?還不得靠我給你解圍,看你以後還炸毛不。”

“小張”蹲下身檢查被困的牛蹄子,不算嚴重,僅是卡在了一個窟窿裡;本以為将牛蹄子周圍的土清理一下就算完事,誰知扒開土,露出的竟然是被牛踩碎的青磚。

這下把小張吓了一跳,脫口而出“是個悶子!”

所謂“悶子”是當地土話,意思是“墓”,也就是說,小張和黃牛都站在一座古墓的墓頂上,牛蹄子将墓頂青磚踩碎後陷了進去;這就意味着,腳下這座古墓的頂已然不牢固,“小張”和黃牛随時可能随着墓頂塌陷掉進墓裡。

這也沒辦法,黃牛可是張家的寶貝,要是弄不出來,孩子回家沒法交代;“小張”隻好找來一根樹枝,冒着危險開始摳卡住牛蹄子的青磚,好在終于成功了。

小張趕緊牽着牛離開危險之地,卻又發現牛刨出的一堆土裡泛出點點金光,好奇心驅使下,這孩子又冒着危險回到“墓頂”,在土堆裡撿出一枚黃澄澄的古币。

就這樣,小張拿着“銅錢”,牽着黃牛,一路嘟囔着下了山;一路上,小張開始抱怨老黃牛“蹄子疼不疼?看你下次還跑不跑;再跑,再跑,再跑看我還管不管你!”

孩子嘛,也不管黃牛聽不聽得懂,一邊把玩着撿來的“銅錢”,一邊還在和黃牛聊着天;抱怨歸抱怨,小張和黃牛早成了朋友,對受傷的牛蹄子還是挺心疼的,為了表示表示,小張找來一根紅繩将撿來的“銅錢”穿起來挂在牛脖子上。

此後大半年,小張家的牛成了當地最風光的牛,脖子裡不僅有鈴铛,還有一枚穿着紅繩的“銅錢”;牛一動,脖子上的“銅錢”就會撞擊鈴铛,發出悅耳的“當啷當啷”聲,對此小張頗為得意,沒事就要牽着牛出門轉一圈。

這天,“小張”和往常一樣牽着牛在山道上走,正享受着牛脖子上的銅錢撞擊鈴铛發出的悅耳“叮當”聲,忽然有人叫住了他“小同志,能把牛脖子上挂的銅錢給我看看嗎?”

小張一聽這話高興了,自從給牛挂上這枚“銅錢”後,曾有不少人提出過類似要求;小張也不吝啬,有人要求看就給取下來,這可是孩子“顯擺”的好機會。

來人接過“銅錢”翻來覆去地看,臉色也随之嚴肅起來。忽然,來人開始渾身上下的亂找,最後翻出80塊錢硬塞給小張,嘴裡還慌亂地說着“錢給你,這古币我買了,我買了!”

這人挺奇怪,把錢塞給小張後,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拿着“銅錢”快速離開;這裡要說明一下,1984年的“80塊”可不是小數目,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筆巨款,“小張”拿着錢站在原地手足無措。

原來,小張遇到的是一位下鄉進行文物普查的考古專家,當他見到牛脖子上的“銅錢”時就知道不是凡品,“閃閃發光”的樣子也告訴他古币肯定不是銅的。

當小張将古币遞給“專家”看時,再次證明了這是一件珍貴文物,古币果然不是銅的,而是一枚篆刻着“太平通寶”的金币。

所謂“太平通寶”,是北宋時期極為少見的一種古錢币,這種古币并非用于流通,而是達官貴人之間一種顯示尊崇的媒介;為了進一步鑒定,這位專家才興奮地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錢都給了“小張”。

後經鑒定,專家“強買”來的金币确為北宋初期的“太平通寶”,這在考古中是極為罕見的;各路專家彙聚一堂,準備進一步研究時才發現,那位專家竟然忘了問小張“金币的出處”。

好巧不巧,這場大雨也讓六安縣老虎山附近出現了不少古墓,考古隊随時待命,既然都是去老虎山,專家幹脆帶着考古隊再次到青山鄉尋找“小張”。

很快,“小張”被考古隊再次請來做了向導,并再次進入老虎山找到卡住牛蹄子的坳地;後經發掘,坳地是一座800年前北宋初期的古墓,或許是年代太過久遠,墓頂早已塌陷。

也就是說,這座古墓早已被土石填滿,當日小張和黃牛站在塌陷的墓頂,其實并不存在想象中的危險;話雖這麼說,墓頂塌陷卻為考古發掘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這座面積不算大的古墓,竟然折騰了考古隊一個多月。

好在發掘後收獲頗豐,考古隊發掘出金(銀)钗、精美菱花銅鏡、銅梳、篦、陶罐等文物數十件;最重要的是,考古隊在棺椁中又發現了一枚“太平通寶”金币。

專家據此推測:墓主人應該是一位宋代貴婦,兩枚金币應該是其下葬時嘴裡的“含口”;由于年代久遠,再加古墓早已坍塌破損,墓主人的真實身份已經無從考究,兩枚“太平通寶”金币成了本次考古的最大發現,如今更是價值千萬。

當然,小張家的牛脖子上少了點東西,卻換回了榮譽證書以及20塊的獎金;加上之前專家給的80,共計獎勵100塊,您有什麼想跟“小張”說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