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美可玩故事】,用夢想點亮孩子的未來!

大家好,我是Maco.

前段時間,重溫了電視劇《小謝爾頓》,劇中的小謝爾頓是一個擁有超高智商的天才學霸,年僅10歲就直接跳級進入高中。

他的父母是非常普通的工薪階層,面對“天才”的孩子,父母在生活中用驚人的耐心和大智若愚的方式,保護着小謝爾頓,讓他按照自己的軌迹成長,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父母要做孩子的盟友

9歲的謝爾頓在高中上課的第一天,他用提前熟讀的學校手冊,真誠地指出不少同學,甚至是老師都在違反校規,把老師和同學全都得罪了。

老師們紛紛請求校長讓謝爾頓轉學,謝爾頓的媽媽得知,孩子是因為這些原因被學校勸退時,堅決捍衛孩子受教育的權利。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受到個性和年齡因素的影響,謝爾頓在學校被孤立了。

謝爾頓的媽媽非常關心他的社交情況,一直鼓勵謝爾頓積極地去跟同學們成為朋友。

謝爾頓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嘗試用書上的辦法去交朋友,雖然鬧出了不少笑話,但是最終還是找到了同樣喜歡研究火箭的譚,兩人成為看好朋友。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謝爾頓的媽媽為此感到非常欣慰,邀請謝爾頓的好朋友一起吃飯。

謝爾頓的媽媽對他的教育,主要以引導為主。雖然謝爾頓的智商比他的父母高,懂得的知識層面也比他的父母廣。

但是在人情事故方面,他的認知比起同齡人要稍遜一籌,是以父母的引導,對他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媽媽的引導,謝爾頓能主動認識新朋友,感受友誼帶來的喜悅,讓他的成長路上不再孤單。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父母要尊重孩子感受

日常生活中,要跟孩子産生共情。對于這個話題,對于家長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

劇中,謝爾頓為了償還修理冰箱的錢,開始打工賣報紙,每天起早貪黑,可卻獲得很少的回報時,忍不住在家人面前一頓埋怨。

爸爸聽到孩子的抱怨後,并沒有跟他講什麼大道理,而是分享起了自己一天的工作:被校長訓、被家長臭罵、勸架負傷……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爸爸用親身經曆告訴孩子:我了解你所遭受的不公與苦惱,你遇到的不公,我也遇到過,但是我回家後沒有在家人面前發洩情緒,因為家不是消極情緒的垃圾站,我們也不能對愛我們的人發洩情緒。

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看到孩子憤怒、埋怨、氣餒,隻會告訴孩子:抱怨解決不了問題、别人都沒有發脾氣,你發什麼脾氣......

但這些對孩子來說,是無法減少他的痛苦的,因為孩子無法與你所說的産生共情,他隻會覺得你不了解他的痛苦。

而謝爾頓爸爸将自己受挫的經曆和感受娓娓道來,讓孩子在爸爸的經曆中發現,原來爸爸跟我一樣經曆過這些痛苦,面對這些痛苦時,爸爸跟我一樣也會難過,慢慢地引導孩子走出“痛苦”,認識問題。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這是一次有效的父子共情。溝通時,父親重視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而表示自己有相同經曆,講述工作中的不順利,以此産生共鳴。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同時,謝爾頓的媽媽也非常尊重和了解他。

媽媽是虔誠天主教徒,但是謝爾頓不相信上帝的存在。當他問母親是否會因為他不相信上帝而生氣時,母親這樣回答: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母親沒有把孩子的想法當成笑話,也沒有用道德綁架強迫孩子相信上帝的存在,而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尊重他的想法和選擇。

父母的信任和尊重是促使謝爾頓健康成長的重要關鍵。

用耐心尊重孩子的興趣

有一次,實體老師請來了一位NASA的研究員給孩子們介紹宇宙飛船與航空探險。

當聽到研究員說火箭助推器完成助推任務後會落入大海時,謝爾頓提出回收火箭助推器,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

研究員聽後,認為他是一個無知的小孩,随便敷衍地搪塞過去。

這樣的态度讓謝爾頓非常憤怒。

于是,他查閱各種資料,計算出回收火箭助推器的可能性與方式,并把研究性報告寄給研究員。

但這份研究報告卻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應。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謝爾頓的爸爸根本聽不懂孩子所說的科學問題,但是為了不讓孩子失望,決定開車5小時,帶孩子去休斯頓宇航局找研究員“理論”。

經過一番“理論”,最終了卻了孩子的心願。

《小謝爾頓》:未來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這樣教育的

為了孩子的一個看起來不切實際的想法,開車幾個小時去另一個城市,隻是讓孩子去驗證他的想法。

現實生活中,我相信沒有幾個家長會這麼做。

但是謝爾頓的爸爸願意這樣做,面對孩子天馬行空的夢想,他願意少一些質疑和不解,多一些鼓勵和尊重。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100分,但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在某個領域内實作自己的價值。

孩子的熱愛,就像一道“生命之光”,照進現實,指引前進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的是保護好這道“生命之光”,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引導,激勵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與價值。

每天與孩子分享

一個故事,用故事思維

引導孩子建立夢想、正向發展

精彩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