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美可玩故事】,用梦想点亮孩子的未来!

大家好,我是Maco.

前段时间,重温了电视剧《小谢尔顿》,剧中的小谢尔顿是一个拥有超高智商的天才学霸,年仅10岁就直接跳级进入高中。

他的父母是非常普通的工薪阶层,面对“天才”的孩子,父母在生活中用惊人的耐心和大智若愚的方式,保护着小谢尔顿,让他按照自己的轨迹成长,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父母要做孩子的盟友

9岁的谢尔顿在高中上课的第一天,他用提前熟读的学校手册,真诚地指出不少同学,甚至是老师都在违反校规,把老师和同学全都得罪了。

老师们纷纷请求校长让谢尔顿转学,谢尔顿的妈妈得知,孩子是因为这些原因被学校劝退时,坚决捍卫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受到个性和年龄因素的影响,谢尔顿在学校被孤立了。

谢尔顿的妈妈非常关心他的社交情况,一直鼓励谢尔顿积极地去跟同学们成为朋友。

谢尔顿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尝试用书上的办法去交朋友,虽然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最终还是找到了同样喜欢研究火箭的谭,两人成为看好朋友。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谢尔顿的妈妈为此感到非常欣慰,邀请谢尔顿的好朋友一起吃饭。

谢尔顿的妈妈对他的教育,主要以引导为主。虽然谢尔顿的智商比他的父母高,懂得的知识层面也比他的父母广。

但是在人情事故方面,他的认知比起同龄人要稍逊一筹,所以父母的引导,对他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妈妈的引导,谢尔顿能主动认识新朋友,感受友谊带来的喜悦,让他的成长路上不再孤单。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父母要尊重孩子感受

日常生活中,要跟孩子产生共情。对于这个话题,对于家长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

剧中,谢尔顿为了偿还修理冰箱的钱,开始打工卖报纸,每天起早贪黑,可却获得很少的回报时,忍不住在家人面前一顿埋怨。

爸爸听到孩子的抱怨后,并没有跟他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分享起了自己一天的工作:被校长训、被家长臭骂、劝架负伤……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爸爸用亲身经历告诉孩子:我理解你所遭受的不公与苦恼,你遇到的不公,我也遇到过,但是我回家后没有在家人面前发泄情绪,因为家不是消极情绪的垃圾站,我们也不能对爱我们的人发泄情绪。

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愤怒、埋怨、气馁,只会告诉孩子: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别人都没有发脾气,你发什么脾气......

但这些对孩子来说,是无法减少他的痛苦的,因为孩子无法与你所说的产生共情,他只会觉得你不理解他的痛苦。

而谢尔顿爸爸将自己受挫的经历和感受娓娓道来,让孩子在爸爸的经历中发现,原来爸爸跟我一样经历过这些痛苦,面对这些痛苦时,爸爸跟我一样也会难过,慢慢地引导孩子走出“痛苦”,认识问题。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这是一次有效的父子共情。沟通时,父亲重视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表示自己有相同经历,讲述工作中的不顺利,以此产生共鸣。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同时,谢尔顿的妈妈也非常尊重和理解他。

妈妈是虔诚天主教徒,但是谢尔顿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当他问母亲是否会因为他不相信上帝而生气时,母亲这样回答: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母亲没有把孩子的想法当成笑话,也没有用道德绑架强迫孩子相信上帝的存在,而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想法和选择。

父母的信任和尊重是促使谢尔顿健康成长的重要关键。

用耐心尊重孩子的兴趣

有一次,物理老师请来了一位NASA的研究员给孩子们介绍宇宙飞船与航空探险。

当听到研究员说火箭助推器完成助推任务后会落入大海时,谢尔顿提出回收火箭助推器,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

研究员听后,认为他是一个无知的小孩,随便敷衍地搪塞过去。

这样的态度让谢尔顿非常愤怒。

于是,他查阅各种资料,计算出回收火箭助推器的可能性与方式,并把研究性报告寄给研究员。

但这份研究报告却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谢尔顿的爸爸根本听不懂孩子所说的科学问题,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决定开车5小时,带孩子去休斯顿宇航局找研究员“理论”。

经过一番“理论”,最终了却了孩子的心愿。

《小谢尔顿》:未来可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这样教育的

为了孩子的一个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想法,开车几个小时去另一个城市,只是让孩子去验证他的想法。

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没有几个家长会这么做。

但是谢尔顿的爸爸愿意这样做,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梦想,他愿意少一些质疑和不解,多一些鼓励和尊重。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100分,但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某个领域内实现自己的价值。

孩子的热爱,就像一道“生命之光”,照进现实,指引前进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保护好这道“生命之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激励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与价值。

每天与孩子分享

一个故事,用故事思维

引导孩子建立梦想、正向发展

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