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早起刷到人民日報給出的“停止内耗的9個建議”,想要解讀下分享給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及時停止内耗,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那9個建議對應了9種常見的精神内耗,我們逐一來看一下。

高估

從結果來看,高估是一種過度期待,把結果想得太完美,給自己營造了太多的希望,最終換來的卻是失望。

比如,你高估了一份工作能給你帶來的回報,高估了上司對你的期待,你滿腔熱情去迎接即将到來的好事,結果卻發現,你期待的有十成,得到的隻有三成,這種心理落差會讓你有挫敗感,會讓你感到失望。

再比如一段感情,你寄予了厚望,認為肯定會越來越好,認為自己一定會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結果卻發現自己的期待久久無法實作,或者完全不符合你的期待,你同樣會失望。

當我們不明白高估帶來的壞處時,無法阻止其發生,隻能在發生之後吸取教訓;但當我們有過相關的經曆以後,就應該停止這種精神内耗。

不管是對一個人有期待,還是對一件事有期待,都要記得從實際出發,不要期待過高,同時做好最壞的打算,然後盡力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如此你才能從容應對各種結局。

讓從容成為習慣,停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之類的循環,人生才有輕松可言。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拖延

每個人都有拖延的心理,隻不過有的人能夠克服這種心理,有的人任由其泛濫。

生活中有一些适當的拖延不是壞事,因為人生沒辦法一直上緊發條,否則連片刻喘息的機會都沒有,也會活得很累。

拖延如果太嚴重,做任何事都拖延,該有的緊迫感沒有,該及時完成的事一直拖,這就有問題了,久而久之,當拖延成為習慣以後,想戒掉很難。

一個人拖延太嚴重,往往是對自己疏于管理,或者說是對自己的放縱。這件事拖延之後沒造成嚴重的後果,就認為拖延沒事,結果拖延的事情越來越多;那件事拖延了一天兩天沒出現嚴重的後果,就認為再拖延久一點也沒事,這樣的思路其實是在給自己挖坑。

趁着拖延還沒有成為習慣,我們首先要懂得調節自己的心态,把思路理順,最好給需要自己面對的事做一個“輕重緩急”的區分,倒也不必太詳細,隻需要列出可以适當拖延的事情,其他事不允許自己拖延,這樣的好習慣才不會誤事。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消極

消極既是一種心态,也是一種情緒,和積極相反。

消極的人往往思慮過重,想太多,太悲觀,習慣于朝着不好的方向思考問題。雖然說這樣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緩和前面提到的“高估”,但是消極容易讓一個人對生活失去期待,不敢期待,擔心希望會換來失望。

如果一直任由這種精神内耗上演,我們很容易止步不前,因為做什麼都不敢做,畏首畏尾,前怕狼後怕虎。

但問題是,人生需要有想做的事,而且有很多該做的事,如果因為消極而不去做這些事,機遇和好運可能永遠不會垂青于你。

有句話說,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這裡的“愛笑”當然不是指喪心病狂大笑,而是積極和樂觀,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心安,同時呈現出來的精神面貌也是良性的,如此才有可能被機遇和好運垂青。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攀比

有人說攀比是一種天性,我更傾向于認為攀比是後天形成的心理。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生活在一個沒有攀比的環境,就不會有攀比的概念。

人之是以會有攀比心,往往是在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的結果。比如父母在生活中有意無意跟别人攀比,動辄就拿别人家的孩子說事兒,身邊的朋友同學也在生活上攀比,如果沒有一個限制的觀念出現,攀比心就會在内心紮根。

心理不成熟的時候,人往往意識不到攀比的壞處,反而會覺得很正常,或者不當回事。隻有因為攀比吃過虧時,自己意識到盲目攀比沒好處時,人才會有意識制約自己的這種心理。

從根本上來說,攀比心等于是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如别人,認為别人的生活才是好的。這很明顯對自身成長不利,因為你總是盯着别人,總是把别人當參照,沒有專注于自身的成長,就算你通過模仿看起來跟别人一樣了,你終究也隻是别人的影子而已。

既然沒好處,不如從現在開始丢掉攀比心,别拿别人的标準去評判自己,别輕易用好壞定義自己,你就是你,跟别人不一樣很正常,餘生專注于自己的成長就夠了。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苛求

苛求往往有兩種表現形态,一種是苛求自己,另一種是苛求他人。

苛求自己的人,和對自己要求高的人,不一樣。後者是制定目标以後,遊刃有餘朝着目标前進;而前者就像是有強迫症一樣,追求盡善盡美,不允許有任何疏漏,甚至不吃不喝不睡。

如此苛求自己,往往欲速則不達,因為你苛求自己做事的狀态,是一種封閉自己的狀态,就算你有了一些成績,也會得不償失;而如果沒換來成績,會痛心疾首。

苛求他人的人,無法給别人帶去好感。父母苛求子女,子女尚且會心生厭煩,更不要說家人關系以外的關系了,你打破了别人的生活節奏,别人隻會覺得“你憑什麼這樣對我”,而不睡感激你,到頭來毀了彼此的關系,消耗的還是你自己的精神。

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别人,該有的要求不能少,但一定要把握好度,該寬松的時候要寬松,否則你越是追求什麼,可能越是得不到什麼。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設限

自我設限,是不自信的表現,同時也是拒絕成長的表現。

這樣的人最常挂在嘴邊的話是“我不行”“我做不好”“還是算了吧”,心裡的想法甚至比這些更消極。

如果你面對的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逃避或許不會有什麼妨礙;但如果你面對的事跟你的人生息息相關,你因為自我設限而逃避,肯定對自己不利。

自我設限的人不是不明白這些道理,隻不過他們想明白之後依然自我設限,如此就形成了内耗:事情沒來的時候想要嘗試,事到臨頭了又退縮,退縮了又後悔,如此循環往複,始終在原地打轉。

想要破除這個惡性循環,就需要停止自我設限,要勇于做新的嘗試,不要害怕嘗試了會失敗,失敗了才能看出自己的短闆在哪裡,把短闆補足了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依賴

說到依賴,大家很容易想到“向外依賴别人”,比如子女依賴父母,女人依賴男人,員工依賴公司等等。

人生在世,能有個依賴固然好,但不要忽略時間的問題:你能依賴對方多久?或者對方能讓你依賴多久?如果有一天你的依賴消失怎麼辦?

可想而知,一個長期依賴别人的人,能力心态等很多東西都會退化,甚至沒辦法自主生活。當依賴消失的時候,這樣的人很難做到凡事親力親為,到時候生活會很難。

基于這方面的考慮,我們可以繼續依賴值得依賴的人,但同時也不要忘了經營自己,這樣才可以在有依賴的時候擁有雙重幸福,在沒有依賴的時候也能遊刃有餘。

還有一種容易被忽略的依賴,是一個人對自己的錯誤依賴。這種依賴是一種逃避,也是一種拖延,比如騙自己說手裡還有錢,可以暫時不用工作;盲目相信隻要到時候再說,自己就不會餓死。

這不是真正依賴自己該有的心态,坐吃山空以後,隻會讓自己生活拮據,無法呈現出好的精神狀态。

上面提到的兩種依賴都應該警惕,要明白:真正依賴自己的人,應該是“輸入和輸出并存”,不管是思想境界的提升,還是工作賺錢,都應該有一個循環向上的狀态,并且讓自己有所積累,如此才能活得不慌不忙。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後悔

這兩個字雖然很常見,但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這兩個字的意思。

所謂後悔,隻針對過去,隻針對已經發生的事。過去做錯了,搞砸了,和自己想要的結果不一緻了,才會後悔。

這看似是一種人之常情,而事實上:事情剛發生的時候後悔,才屬于人之常情;如果事情已經過去,也已經後悔過了,之後還反複後悔,念念不忘,把當下的生活搞得一團糟,對将來的事充滿畏懼,這就變成了精神内耗,不可能活得越來越好。

永遠要記住:已經發生的事不可改變,哪怕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搞砸了,後悔也無法讓你重新來過,你隻能接受事實。唯有接受了事實,才能吸取教訓,才能着眼于當下,放眼未來。

常見的9種精神内耗,但願你沒有中招

虛度

所謂虛度,就是浪費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浪費大好光陰混日子,要麼隻是幻想美好的生活,要麼總是自我麻痹,明日複明日。

在忙碌的生活中,适當的虛度是休息,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但一直虛度光陰,明知時間有限,卻還不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值得的事情上,生活品質不可能有所提高,個人成長方面也不可能有所突破。

年輕時虛度,或許看不到明顯的壞處,因為大家的差别不是太大;但是到了一定年紀以後,當你因為虛度而遠遠落後于别人時,剩下的就隻有悔恨。

我們不能等到悔恨了才意識到以前虛度光陰不對,而應該提前認識到這種精神内耗,停止虛度光陰,去做有意義的事,感覺難就對了,因為這是突破自己的必經之路。

精神内耗肯定不止上面提到的9種情況,世間沒有這方面的教科書能把所有的問題全部列出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從常見的問題着手去規避,其他的,等到遇見了再說。

有個詞想必大家都熟悉,叫“趨利避害”,說是人的本能。但仔細想想,如果不是面對明顯的風險,我們還能做到趨利避害嗎?

面前是明顯的懸崖,你可以不跳;但是,人生中有很多隐形的懸崖,這同樣是我們應該規避的風險。如果在這種問題上沒有做到趨利避害,換來的結果當然就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