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拒絕内耗的8個小技巧,看到就是賺到

作者 | 飛檐

來源 | 十點讀書

ID | duhaoshu

看過一個短片:

一名男子,早上就開始計劃,當天要做哪些事,先做哪個更合适。

他預想了很多方案都不理想,直至日暮黃昏,事情一件都沒做。

情節有點誇張,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曆:

經常困在思緒中,而很少落到行動上,是以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情緒。

這就是“精神内耗”:

因持續的情感與理智的内在沖突,而造成的自我消耗。

其根源在于“恐懼錯誤,追求完美”。

如何化解内心沖突,從認知到行動進行“反内耗”?

以下8個小技巧,可以助我們走出困境:

勿為他人困,别為言語傷

心理學上有一個“焦點效應”,指的是我們常把自己看作世界的中心,高估了别人對我們的關注。

其實不同的人,對你的看法不同,而他人對你的判斷,也未必是真實的你。

我們不是商品,無需他人來标榜價值,别人的想法我們無法左右。

引發煩惱的,不是外面的其他人,而是我們對待這些現象的态度。

拒絕内耗的8個小技巧,看到就是賺到

别人的看法太多,我們堵不住悠悠衆口;

外界的聲音太雜,我們擋不掉人聲鼎沸。

那就走好自己的路,别管别人的嘴。

擁有“被讨厭的勇氣”,内心笃定,外界的言語自然無法影響到我們,這是一種能量的互動作用,非常微妙,也非常有效。

凡事别往自己身上套

“他很久沒更新朋友圈,是不是單獨屏蔽了我?”

“同僚出去玩沒叫我,是不是我得罪了哪個人?”

“上司一直不回消息,是不是我的工作太差勁?”

起起落落的感情,暗流湧動的職場,讓我們随時都在揣度别人的心态,把原因歸結于自己,于是忐忑不安、憂心忡忡,活得越來越累。

面對人生的叵測,生活的變化,不妨泰然處之,過濾掉不必要的煩惱,擁有更多的“鈍感力”。

有鈍感力,就不容易鑽牛角尖,不會對傷害太在意,不會因别人無意間的行為,給自己加戲,自然不會産生“精神内耗”。

很多人認為傷害來自别人,其實真正的傷害,來源于自己。

生命中大量的光陰在為臆想的東西而難過,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事。

穩住自己,換個角度看問題,凡事别往自己身上套,一切會豁然開朗。

接納真實的自己

日本作家小川糸曾說過:“要接納真實的自己,承認它所有醜陋、青澀的部分,坦率地活着。”

台灣媒體人金惟純,看到酒店的燈光設計得非常藝術,鏡中的自己很順眼,便覺家裡的鏡子,讓自己有點“失真”,還想讓設計師來整改一番。

不願看見“真我”,而隻願認同濾鏡中的“假我”。

他驚覺長此下去,真假人生糾纏交錯,沒人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拒絕内耗的8個小技巧,看到就是賺到

我們不斷地向外界證明自己,卻很少有人向内觀,直面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生而不完美,隻有認識到這一點,不跟自己較勁,才能真正地享受人生。

扔掉“完美人設”的标簽,是減少内耗的開始。

可以回頭看,但别回頭走

人這一生,沒有誰事事如意,處處風光,多多少少都會犯錯。

那些應該做而沒有做的,留下了遺憾;

那些不該做而又做了的,生成了悔恨。

人生無論重來多少次,都會有遺憾,那就多多汲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我們可以回頭看,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懊悔侵蝕,因為悔恨像毒蟲一樣,會對心靈造成難以想象的損害。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生活中的很多悲劇,都來自無法釋懷的悔恨。

往事如煙,我們已回不去,人生漫漫,依然要往前走。

讓人疲憊的,不是山高水長,路途遙遠,而是背負着永遠的昨天行走在路上。

和過去和解,這樣它才不會搞砸你的當下。

釋放負面情緒,輕裝上陣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

加班到晚上,疲憊地回到家,發現家中一片狼藉,孩子作業沒完成,而老公隻顧着刷手機……

你很想發洩一番,可為了家庭和睦,生生把委屈壓在心底,自我消化。

可這種滋味,隻有自己知道有多苦,而這些苦,正一點點吞噬我們内心的甜。

累的時候,不需要太成熟,暫時讓自己做回那個不會隐忍的小朋友。

拒絕内耗的8個小技巧,看到就是賺到

“永遠不要為自己的真情實感而感到抱歉。”

别把什麼都藏在心裡,也别和自己過不去,跟老公好好談談,負面情緒,也可以正面表達。

釋放出陰霾,我們的心才會留出更多空間,容納陽光。

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少點完美主義,多些最優思維

如果給自己現在的生活打分,你會打滿分嗎?相信大多數人不會。

我們追求的生活,不僅要幸福,還要完美——而這正是人們不幸福的原因之一。

但其實,過度追求完美,隻會讓生活的負擔過重,壓得我們喘不過來氣。

《不執着,叫看破;不完美,是生活》一書中,建議我們摒棄完美主義,提倡最優思維。

看似不完美的寬容、妥協與讓步,才是真正的生活藝術。

“不夠完美又何妨,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看破自己的不夠完美,不執着;

學會生活的最優法則,不糾結。

少點内心戲,多些行動力

“我想去做短視訊,可自己語言表達不好,估計沒人看。”

“我想跟知名作家約稿,人家會搭理我這個小編輯嗎?”

每個人都有對未知的恐懼,如果一直陷入其中,恐懼就會在我們内心無限放大,并支配我們的行為,最終被自己打敗。

與其患得患失地瞎擔心,不如把精力花在讓事情順利推進上。

甯可讓自己經曆一段真實的體驗而失敗,也不要讓自己設想着種種不利的結局而止步。

拒絕内耗的8個小技巧,看到就是賺到

内耗,就是頭腦的豐饒,與行動的貧瘠進行的不斷對峙。

内心腦補一場大戲,不如立刻付諸行動。

行動,是治愈内耗最好的良藥。

拆分大目标,從小事做起

常看到有人立Flag,真正實作的寥寥無幾。

目标過于理想化,行動起來會覺得遙不可及,于是不可避免患上“拖延症”。

越拖延越焦慮,越焦慮越拖延,而過度焦慮又引發情緒内耗,陷入惡性循環。

真正讓我們焦慮的,不是太過遲緩的行動,而是那些太過宏大的目标,讓我們短期内無法達到。

那就讓“開始”變簡單,不追求一步到位,要學會循序漸進。

将目标細化,拆分成輕易能做到的事:

要完成鍛煉計劃,就定好每天跑500米,逐漸适應,而不是一下跑5公裡;

這個月要讀兩本書,那就每天看20頁,看完打個卡,一個月的任務自然就完成了。

難度低就不會拖延,每完成一個小名額,就獲得一份成就感,不知不覺中,就把先前覺得很遙遠的大目标拿下了。

每堅持一段時間,就給自己一點小獎勵:比如約朋友看場電影,或者讓自己“偷得浮生半日閑”。

寫在最後:

木心先生說:“一個思想過度的人,行動非常軟弱。”

人生最難渡的劫,其實是“心累”,它會讓你又疲憊,又頹廢。

一個人最大的内耗,就是不放過自己。

自卑、敏感、苛求、後悔、壓抑、焦慮,讓自己為難那麼多,不如讓行動,為我們尋找出路。

行動,也許不能徹底消弭内耗,但一定可以稀釋我們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願我們每個人,擺脫“高能耗”,收獲身心自在;開啟節能模式,迎來輕松生活。

作者 | 飛檐,個人公衆号:飛檐的文字江湖。

圖檔 | 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