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扭曲的媽媽,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同在一片陽光下,同樣的父母雙親,為什麼有些孩子生活得稱心如意、自在快樂,有些孩子卻沉陷在抑郁痛苦中,一眼就能看穿自己的未來?

我曾經在媒體平台上看到過這樣一則視訊:

剛開始就是一個小女孩光着腳站在樓道裡,歇斯底裡、聲嘶力竭地哭喊着自己對于人生的絕望,下一刻,是這個孩子在病床上抱着被子、痛不欲生地嚎叫。

那情形,簡直就像是農村過年殺豬一般,那個身材嬌小,看起來楚楚可憐的女孩,從早上鬧騰到了晚上,趁人不注意就要撞牆、就要喝花露水,一心想要傷害自己,以此來報複和譴責母親對她苛刻絕情的教育。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段視訊就是女孩媽媽發到網上的,她甚至在視訊簡介中寫到:

心理扭曲的媽媽,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心理扭曲的媽媽,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01

這個幾乎要把孩子逼瘋的媽媽,也曾是個可憐的孩子。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求不得,放不下。而這位80後媽媽,小時候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上台表演”。但是很可惜,從幼稚園到中專畢業,都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實作。

或許是因為談吐舉止的原因,老師不但沒有挑選她,還當着全班孩子的面說:“這孩子沒有爸爸,媽媽賣水果很可憐”。可老師的一腔善意,在這個一心想要參加文藝彙演的執拗女孩面前,顯然變成了毫不留情的戲谑嘲弄。

這個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女孩,在童年時期,心裡就填滿了無窮無盡的嫉妒、虛榮和壓抑。

心理扭曲的媽媽,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她想要去學舞蹈,媽媽卻總說家裡窮,舍不得花這個錢,去滿足孩子的虛榮心和少女心。結果每年到了6月份文藝彙演的時候,這個家境貧寒、長相普通和不會跳舞的女孩,都隻能看着班上同學在課間排練。

從國小到國中,這個女孩看遍了市裡的舞蹈表演,卻一直沒錢學習跳舞,也始終沒有上台表演的機會。結果,當這個女孩長大成人,變成一個女孩的媽媽,心裡卻自始至終都保留着童年時的遺憾、傷痕和執念。

她的孩子,就成了這個執念的受害者。

心理扭曲的媽媽,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02

“我花了這麼多錢,讓你學鋼琴,你憑什麼不好好學?”

和許多“雞娃父母”一樣,這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媽媽,對自己的寶貝女兒也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代價。從鋼琴吉他到主持跳舞,凡是能提高女孩修養、素質和氣質的興趣班,基本上全都報了個遍。

但顯然,“收入還是限制了她的想象”。

鋼琴課200元一節都嫌貴,愣是給孩子換成了100元一節的,孩子不感興趣想要打退堂鼓了,她又覺得不甘心,一咬牙高價給女兒請了名師。可女兒還是不喜歡彈鋼琴,不管這個心有執念的90後媽媽,心裡到底受過多少苦,為女兒究竟花了多少錢。

作為一個成年人,童年時就烙印在心裡的“求不得、放不下”的痛苦,徹底讓這位媽媽“心理扭曲”了。争吵、“冷戰”、打罵,這都是家常便飯,這位母親甚至曾把女兒踢得站不起來,嚴重到了醫院拍片的地步。

可想而知,這是對孩子多麼深切的愛,又是對孩子多麼刺骨的恨。結果女孩在9歲時就患上了抑郁症,在繪畫治療中,畫出了“讨厭鋼琴”的意向。

到了這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心理扭曲的媽媽,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03

看到視訊中那個因為抑郁、暴躁到歇斯底裡,而被無奈綁在病床上的14歲女孩,我想很多父母的心裡,都是無比難受的。

為什麼父母早出晚歸、拼盡全力地賺錢養家,孩子就是不了解?

為什麼父母省吃儉用,高價給孩子報興趣班,孩子就是不努力?

為什麼父母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就是不感恩?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和這個短視訊中“心理扭曲”的媽媽,并無二緻。當我們的孩子帶着與生俱來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滿腔善良來到眼前這個現實世界裡,我們卻在孩子身上,一次又一次,烙印着我們在童年時内心的傷痕。

然而孩子不是小動物,她有屬于自己的喜好、想法和觀點,這在很多時候,都是和父母家庭“大相徑庭”的存在。作為父母和成年人,你當然可以運用你幾十年以來掌握的智慧、言語和氣力,通過“威逼利誘”的手段來讓孩子屈服。

但是與此同時,你也将決絕而徹底地失去孩子對你的情感、依賴和期望。

心理扭曲的媽媽,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04

“國中生抑郁症,旅遊能解決嗎?”

在14歲女孩被“逼迫教育”成了抑郁症以後,這位媽媽曾帶孩子去旅遊,住在1000多塊錢一晚的山頂别墅,但是千不該萬不該,她在花費時間陪伴,花費金錢付出的同時,還說了一句話,徹底讓女孩陷入了絕望。

“我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這次來是希望你快樂。花了一千多塊錢出來住,希望你能正常點,不要再黑白颠倒,能去上學,不要再一直萎靡不振。”

這大概,是這位在單親家庭長大,内心有着刻骨銘心童年陰影的80後媽媽,對于被自己逼迫而成的抑郁症女兒,最大的善意了吧。

但是事到如今,撇下這樣一句“陰陽怪氣”的話,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女孩,都不會輕易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轉而接受眼前這個内心滿目瘡痍,生活毫不退讓的執拗媽媽。

心理扭曲的媽媽,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因為孩子的内心,想要的是自由快樂、輕松愉悅,而不是在父母意願下機械枯燥重複的備考應試,學這個學那個。

誠然,每個父母給孩子報補習班,或是花費代價去催促孩子學習琴棋書畫、健身跳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父母要和孩子充分溝通、共情與和解,而不是“心理扭曲”地将自己的執念和希望,強加在懵懂無知的孩子身上,造成彼此雙方的痛苦和抑郁,這又何必呢?

有句話說,“人永遠無法賺到認知範圍以外的錢”。

那麼實際上,孩子也永遠無法喜歡認知範圍以外的東西。如果孩子根本就無法了解學習鋼琴的價值和意義,從來就不曾體會到識曲、聽曲和演奏的成就感、愉悅感,那麼就算是你花了幾萬元給孩子買了鋼琴,罵得再狠、打得再狠、逼得再狠,孩子就會發自内心地喜歡彈鋼琴嗎?

總之,希望我們都不要做心理扭曲的父母,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