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扭曲的妈妈,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同在一片阳光下,同样的父母双亲,为什么有些孩子生活得称心如意、自在快乐,有些孩子却沉陷在抑郁痛苦中,一眼就能看穿自己的未来?

我曾经在媒体平台上看到过这样一则视频:

刚开始就是一个小女孩光着脚站在楼道里,歇斯底里、声嘶力竭地哭喊着自己对于人生的绝望,下一刻,是这个孩子在病床上抱着被子、痛不欲生地嚎叫。

那情形,简直就像是农村过年杀猪一般,那个身材娇小,看起来楚楚可怜的女孩,从早上闹腾到了晚上,趁人不注意就要撞墙、就要喝花露水,一心想要伤害自己,以此来报复和谴责母亲对她苛刻绝情的教育。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段视频就是女孩妈妈发到网上的,她甚至在视频简介中写到:

心理扭曲的妈妈,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心理扭曲的妈妈,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01

这个几乎要把孩子逼疯的妈妈,也曾是个可怜的孩子。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求不得,放不下。而这位80后妈妈,小时候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上台表演”。但是很可惜,从幼儿园到中专毕业,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实现。

或许是因为谈吐举止的原因,老师不但没有挑选她,还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说:“这孩子没有爸爸,妈妈卖水果很可怜”。可老师的一腔善意,在这个一心想要参加文艺汇演的执拗女孩面前,显然变成了毫不留情的戏谑嘲弄。

这个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女孩,在童年时期,心里就填满了无穷无尽的嫉妒、虚荣和压抑。

心理扭曲的妈妈,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她想要去学舞蹈,妈妈却总说家里穷,舍不得花这个钱,去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和少女心。结果每年到了6月份文艺汇演的时候,这个家境贫寒、长相普通和不会跳舞的女孩,都只能看着班上同学在课间排练。

从小学到初中,这个女孩看遍了市里的舞蹈表演,却一直没钱学习跳舞,也始终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结果,当这个女孩长大成人,变成一个女孩的妈妈,心里却自始至终都保留着童年时的遗憾、伤痕和执念。

她的孩子,就成了这个执念的受害者。

心理扭曲的妈妈,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02

“我花了这么多钱,让你学钢琴,你凭什么不好好学?”

和许多“鸡娃父母”一样,这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妈妈,对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代价。从钢琴吉他到主持跳舞,凡是能提高女孩修养、素质和气质的兴趣班,基本上全都报了个遍。

但显然,“收入还是限制了她的想象”。

钢琴课200元一节都嫌贵,愣是给孩子换成了100元一节的,孩子不感兴趣想要打退堂鼓了,她又觉得不甘心,一咬牙高价给女儿请了名师。可女儿还是不喜欢弹钢琴,不管这个心有执念的90后妈妈,心里到底受过多少苦,为女儿究竟花了多少钱。

作为一个成年人,童年时就烙印在心里的“求不得、放不下”的痛苦,彻底让这位妈妈“心理扭曲”了。争吵、“冷战”、打骂,这都是家常便饭,这位母亲甚至曾把女儿踢得站不起来,严重到了医院拍片的地步。

可想而知,这是对孩子多么深切的爱,又是对孩子多么刺骨的恨。结果女孩在9岁时就患上了抑郁症,在绘画治疗中,画出了“讨厌钢琴”的意向。

到了这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心理扭曲的妈妈,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03

看到视频中那个因为抑郁、暴躁到歇斯底里,而被无奈绑在病床上的14岁女孩,我想很多父母的心里,都是无比难受的。

为什么父母早出晚归、拼尽全力地赚钱养家,孩子就是不理解?

为什么父母省吃俭用,高价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就是不努力?

为什么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就是不感恩?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和这个短视频中“心理扭曲”的妈妈,并无二致。当我们的孩子带着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满腔善良来到眼前这个现实世界里,我们却在孩子身上,一次又一次,烙印着我们在童年时内心的伤痕。

然而孩子不是小动物,她有属于自己的喜好、想法和观点,这在很多时候,都是和父母家庭“大相径庭”的存在。作为父母和成年人,你当然可以运用你几十年以来掌握的智慧、言语和气力,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来让孩子屈服。

但是与此同时,你也将决绝而彻底地失去孩子对你的情感、依赖和期望。

心理扭曲的妈妈,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04

“初中生抑郁症,旅游能解决吗?”

在14岁女孩被“逼迫教育”成了抑郁症以后,这位妈妈曾带孩子去旅游,住在1000多块钱一晚的山顶别墅,但是千不该万不该,她在花费时间陪伴,花费金钱付出的同时,还说了一句话,彻底让女孩陷入了绝望。

“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这次来是希望你快乐。花了一千多块钱出来住,希望你能正常点,不要再黑白颠倒,能去上学,不要再一直萎靡不振。”

这大概,是这位在单亲家庭长大,内心有着刻骨铭心童年阴影的80后妈妈,对于被自己逼迫而成的抑郁症女儿,最大的善意了吧。

但是事到如今,撇下这样一句“阴阳怪气”的话,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女孩,都不会轻易放下自己心中的执念,转而接受眼前这个内心满目疮痍,生活毫不退让的执拗妈妈。

心理扭曲的妈妈,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因为孩子的内心,想要的是自由快乐、轻松愉悦,而不是在父母意愿下机械枯燥重复的备考应试,学这个学那个。

诚然,每个父母给孩子报补习班,或是花费代价去催促孩子学习琴棋书画、健身跳舞,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父母要和孩子充分沟通、共情与和解,而不是“心理扭曲”地将自己的执念和希望,强加在懵懂无知的孩子身上,造成彼此双方的痛苦和抑郁,这又何必呢?

有句话说,“人永远无法赚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那么实际上,孩子也永远无法喜欢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如果孩子根本就无法理解学习钢琴的价值和意义,从来就不曾体会到识曲、听曲和演奏的成就感、愉悦感,那么就算是你花了几万元给孩子买了钢琴,骂得再狠、打得再狠、逼得再狠,孩子就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弹钢琴吗?

总之,希望我们都不要做心理扭曲的父母,把孩子逼成了抑郁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