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師讓帶1萬粒米”,爸爸陪孩子數到半夜,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很多寶爸寶媽都表示:家有“神獸”,真的是難搞哦!

每次輔導孩子寫作業,總是有一堆的問題,不是記不全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是剛寫幾分鐘就要上廁所、喝水,非要等媽媽(爸爸)拿出衣架才慢吞吞開始寫作業,天天寫作業都要寫到晚上9、10點鐘,氣的爸媽想錘牆。

之前,就有這樣一位爸爸,陪着孩子做作業做到半夜,近乎奔潰!

“老師讓帶1萬粒米”

爸爸陪孩子數到半夜

那天,孩子放學回家,告訴爸爸老師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老師讓帶1萬粒米到學校,家長要陪孩子一起完成。”

“老師讓帶1萬粒米”,爸爸陪孩子數到半夜,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孩子爸爸聽完感覺十分頭疼,這1萬粒米,一顆顆得數到什麼時候?!但想到要幫助孩子順利完成作業,爸爸還是硬着頭皮陪着孩子一起數。

數完這1萬粒米已經是半夜了,憋了一肚子氣的孩子爸爸實在是忍不住了,直接在家長群裡質問老師:“為什麼要給孩子布置這樣一項毫無意義的親子作業?”

但是,沒想到老師的回複,直接讓孩子爸爸“打臉了”。

老師解釋道:

“這項親子作業并不是真的讓家長陪孩子數1萬粒米,而是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快速地獲得1萬粒米的方法。

比如,先讓孩子數100粒米,然後稱一下重量,進而獲得1萬粒米的重量。”

孩子爸爸這才知道自己誤解了老師布置親子作業的目的,頓時覺的羞愧難當。

老師給孩子布置親子作業,并不僅僅是作業那麼簡單,重點也不在于作業,而是想要家長陪着孩子一起完成的同時,引發孩子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能足夠重視并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孩子,才能把孩子教育的更加優秀。

那些年

“逼瘋”家長的作業

很多家長都在網上吐槽說,自從孩子上學開始,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幾乎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奧數英語手工活信手拈來,剪紙養花做實驗不在話下……

但是就算這樣,還是有些作業能分分鐘把家長們“逼瘋”。

在2018年鄭州市的小升初試卷中,就有這樣一份“博物館套餐”考題,形式新穎,但不僅是孩子,家長們都被“難哭了”。

題目中,涉及到了河南博物院的幾大鎮院之寶——賈湖骨笛、杜嶺方鼎、雲紋銅禁等,而且以此為引,融合了各個學科的内容。

有一道試題是這樣的:

賈湖骨笛中不同音高之間的關系很接近大陸春秋時期著名的三分損益律,根據給出的相關步驟,推出“羽”的頻率是“宮”的多少倍?

“老師讓帶1萬粒米”,爸爸陪孩子數到半夜,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賈湖骨笛

專家分析,要想解開這道題,學生要綜合運用到國文、數學、科學、音樂等方面的知識,解開題目之後,學生們會發現,音樂與數學之間存在着美妙的聯系。

是以出這樣試題的本意,是為了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更好的傳承文博知識,但這過于複雜的試題,還是引起了大家的争議。

“老師讓帶1萬粒米”,爸爸陪孩子數到半夜,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這樣的題目,不要說是孩子了,就算是家長也不一定能解出來。

不過現在家長輔導不了孩子,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家長是985大學畢業的理科班尖子生,但是在輔導5歲女兒的國小數學題時,也是一臉無奈,每次講題都得“搭上半條命”。

“老師讓帶1萬粒米”,爸爸陪孩子數到半夜,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真的是人間真實!每一位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都有一部“血淚史”。

有家長表示,自己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做了兩個支架……

“老師讓帶1萬粒米”,爸爸陪孩子數到半夜,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陪孩子寫作業,

也是在陪孩子成長

但是吐槽歸吐槽,無論這作業該做還得繼續做啊。

孩子不會做的,家長就得教會孩子做啊,但是一提起要陪孩子完成作業,很多家長都是一個頭兩個大:

“周末根本不敢讓孩子玩半天,否則作業做不完。有些作業輔導不了,隻好上網查答案。”

在一些家長眼中,陪孩子寫作業,特别是親子作業不僅占用了他們的休息時間,還是一項毫無意義的事情,給自己增加了負擔。

“老師讓帶1萬粒米”,爸爸陪孩子數到半夜,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但其實,老師在布置親子作業之初,本意不是給家長增加負擔的,而是希望家長可以增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而這點陪伴的時間,可以成為生活中的調節劑。

家長在指導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作用是給孩子提供一個思路和方法,培養孩子自主動手動腦的能力。

現在我們都在提倡“素質教育”,時常布置一些親子作業并進行評選,也是為了展現教學活動的豐富多彩。

但這美好的初衷,卻在有些時候變了味兒。

有些家長不僅把親子作業當成累人的包袱,敷衍應付,更有些家長,為了趕快完成作業,會直接在網上購買成品,或者為了獲得評比名次,全程自己動手,非要做到最好……

這其實是違背了親子作業的初衷,結果隻會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我們家長要做的其實很簡單,把作業還給孩子,帶領孩子,讓孩子自己開動腦筋,動手創作。

作業的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作業的過程,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孩子自主思考動腦的過程。

父母是否用心陪伴孩子成長,是否看重孩子的能力培養、潛力的開發,以及親子間的溝通與交流,家庭教育的重視才是重中之重。

親子作業對孩子的重要意義

1

專注力的培養神器

注意力對于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影響着孩子的學習、做事、以及生活,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不僅學習能力強,還可以更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因為孩子年齡較小,注意力往往不及成年人好,是以在親子作業時,有家長在一旁盯着,會讓孩子有一種緊迫感,讓他們想要更認真地去完成作業。

是以,親子作業正是培養和鍛煉孩子注意力的好機會。

2

啟發孩子的創造力

完成親子作業的過程中,需要孩子不斷發動自己的“小腦瓜”,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再加上父母對孩子循序漸進的引導,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解題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開發孩子的大腦,還能啟發孩子的創造力,甚至發掘孩子某些方面的天賦。

3

親子關系的粘合劑

現在的父母上班都很忙碌,常常會因為工作的原因,沒辦法陪伴孩子,久而久之,親子關系會慢慢疏遠,是以親子作業就好像是親子關系中的“粘合劑”。

親子作業需要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密互動”,一起完成作業,過程看似簡單卻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增進了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同時還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愛護,成為激發孩子探索未來的動力。

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離不開父母和老師的共同努力,隻有雙方攜手并進,互相配合,才能充分激發孩子的潛力,促使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END

▍作者:智讀大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