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是一座工礦城市,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工礦企業家屬生活區裡,職工的孩子們成為生活區裡最熱鬧的所在,一到放學後,成群的孩子們在生活區裡做遊戲、瘋跑瘋鬧,雖然吵了些但是讓這些地方充滿生機,不像現在,小區裡靜悄悄的,孩子們一般放了學就去了輔導班即使在家也可能正在寫作業或者玩手機上的遊戲。
那時候,棗莊的孩子們都在玩什麼呢?當然在沒有豐富的玩具的年代,很多“玩具”那可都是孩子們自主“研發”的,說起來那些“玩具”都算得上是情懷了。

1、拍拍洋畫兒:
火柴盒兒大小的洋畫兒,上面畫着太上老君各路神仙,代表了不同的分值,倆人的洋畫放一塊兒,誰出的大誰先拍,翻過去的都歸自己,把手拍的又紅又腫都是家常便飯。洋畫還是八九十年代以後在學校門口的小攤上才能見到的,以前的都是用香煙的外包裝紙甚至是作業本的紙疊成的“煙牌”“元寶”來玩的,男孩子的衣服口袋裡通常都會有這些東西,當然很多男孩子的作業本封皮都不見了,也與這個有關。
2、骨頭子
現在的孩子估計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了!但是60、70年代的女孩兒可是常玩的當然這種東西也是男孩子和女孩子聯絡友誼的一種“信物”。這是豬骨頭做的,我記得小時候為了找到這些骨頭子還翻過垃圾箱,有的還把這個染上顔色,隻是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那些顔色是用什麼染成的,誰有幾個那都是寶貝,這東西的玩法就是先把他們撒開,一手扔沙包,在沙包上揚的過程中把骨頭子肚兒都翻向上一把抓手裡再接住沙包,那就算赢了。
3、抽漢奸:
抽漢奸您沒聽說過,抽陀螺總知道了吧!“鬥陀螺”更是常玩兒的,兩人控制着自己的陀螺向對方的撞擊,誰的被彈飛了誰就輸了。 再有一種就是把一小段木頭兩頭削尖,放在台子邊上,用木闆使勁砍一下,看誰的飛出去的遠。
4、推鐵環兒:
鐵環在工礦企業裡最容易加工了,那時候基本上每個工廠或煤礦裡都有機修工廠中的房間,一般作為獎勵,這個就很容易到手了,這個算得上要有點技術和耐心才行,一根鐵棍兒一個鐵圈兒愣能推一天,小時候也是軸脾氣了,還有男生推着自己的和女生的撞,互相搗亂。
5、翻冰棍棍兒:
那個時候吃冰棍的小棍棍也是孩子們的寶貝,那時候的冰棍的小棍棍還不像現在都是扁平的,孩子堆兒裡每個人都有一大捆,一人抓一把比誰的多,多的人先翻,翻到手背上再翻手接住,沒接住的就要拱手讓給别人了。
6、拔根兒:
這應該是很多孩子的童年了,剛掉的樹葉肯定不行,得等到它又軟又有韌性的時候,當時愛把樹葉根藏鞋裡捂着,時不時就能以一當百,得到“千年老根兒”!
7、風筝:
小時候家裡用的都是用一個木軸子纏的棉線,很多時候就成了孩子們放風筝的線了。棗莊孩子們管自己做的風筝都叫什麼,小編一下子想不起來了,這風筝做起來簡單到一張紙後邊加上一個長長的紙尾巴就能飛,再好一點的就用竹篾兒做骨架,用包裝紙什麼的糊上。竹篾都是偷偷抽别人家的門簾子,綁上棉線,那時候的風筝不在乎飛多高隻要能飛起來就已經是令孩子們值得炫耀的事了。
8、逮蜻蜓、知了:
自己做個網,熬點車皮膠,一人拿竿兒,一人拿兜子。
精彩不錯過
圖檔來源網絡
微遊棗莊 編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