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家就爸爸不可以打我,他又沒管過我,憑什麼?

二胎家庭都會遇到的偏心問題,以及父母如何管教孩子的問題,在這個事件中展現得淋漓盡緻。

浙江東陽的一戶人家中有一兒一女。大女兒因為被爸爸打了5巴掌,報警。

全家就爸爸不可以打我,他又沒管過我,憑什麼?

民警出警後了解到,女孩從小就覺得家人偏心弟弟,雖然自己和弟弟的關系一直不錯,但每次遇到事情媽媽就把責任推到她身上。

這一次又因為一點小事,爸爸出手打了她,覺得非常委屈。女孩甚至覺得媽媽可以打她,因為媽媽平時都會管她的生活和學習,而爸爸卻什麼都不過問,是以沒有資格打她,必須跟她說對不起。

當然,最後當着民警的面,爸爸說了“對不起”,女孩表示“可以了”,這次家庭風波才算是平息下來。

這件事充分地反映出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兩個很讓人頭疼的家庭教育問題。

全家就爸爸不可以打我,他又沒管過我,憑什麼?

第一,二胎家庭如何能一碗水端平?

第二,除了打罵,父母還能做什麼?

首先,針對第一個問題,我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有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的家庭,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地一碗水端平的。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人生五指,各有長短。在生活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父母會不自覺地表現得更喜歡某一個小孩一些。這也是人之常情。

在沒有獨生子女政策之前,大多數家庭都是多子女的。現在的這一部分人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輩了,他們能深刻地體會到,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好處與不好。

現在鼓勵生三胎,很多家庭生第二個第三個娃,也都是為了兒女雙全。雖然我也堅定地認為,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的情感發展比獨生子女好很多。但不要老是把,生二胎是為了大娃好,這種話挂在嘴邊。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父母的事情,最大的受惠者肯定是父母。

全家就爸爸不可以打我,他又沒管過我,憑什麼?

其他的不說,兩個孩子,能很好地緩解父母的育兒焦慮。就像玩遊戲一樣,大号沒練好,還不讓我開個小号練練?

孩子之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但父母可以引導弟弟妹妹向哥哥姐姐學習,樹立哥哥姐姐在弟弟妹妹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當然,不是将兩個孩子做比較,而是讓孩子們互相看到彼此的優點,正向的激勵,可以讓他們共同發展。

關于第二個問題,父母都知道打人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然而很多父母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也找不到更好地平息事件的辦法。

平心而論,我們很難做到,完全不打罵孩子。但建議,三歲之前,不要打孩子。6歲之後不打孩子。孩子能打,也就在3-6歲之間。

像這起事件中的女孩,看上去也都十多歲了,完全不适合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了。

全家就爸爸不可以打我,他又沒管過我,憑什麼?

如果女孩始終認為父母是偏心弟弟的,就讓她認定這個事實好了。她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努力學習,争取考得遠遠的,離開家裡,遠走高飛。

最後,針對女孩的觀點,全家都可以打我,就是爸爸不能打。可以看出,爸爸在家裡的參與感極低,希望爸爸能認識到這個問題,多多參與家庭事務,除了為家裡賺錢以外,還要關心兒女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避免出現,這種詐屍式育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