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紅心解(十一)賈雨村所作一律(原創)上文寫了賈雨村與嬌杏的邂逅,這篇原本想寫此二者之間關系的結果,因為寫的是賈雨村,還

讀紅心解(十一)賈雨村所作一律(原創)

上文寫了賈雨村與嬌杏的邂逅,這篇原本想寫此二者之間關系的結果,因為寫的是賈雨村,還是以其軌迹來寫吧。

原文:“一日,早又中秋佳節,士隐家宴已畢,及又另具一席于書房,卻自己步月至廟中,來邀雨村。原來,雨村自那日見了甄家之婢,曾回頭顧他兩次,自為是個知己,便時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對月有懷,而口占五言一律雲:

未蔔三生願,頻添一叚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其所寫就是賈雨村中秋節時,因思念“甄家之婢”而吟詩一首以抒情,高吟一聯而展示自己的抱負,這麼了解似乎也沒有錯,但是,這是表相,或者說,這隻是看到了這段話的正面,而《紅樓夢》是一部有背面的書,而其背面就隐藏在正面當中,這也是作者寫作方法高明的地方,不求甚解,亦有聽得,隻是與背面不同而已。

文中的“中秋”,不是指現實中的一個普通節日,對于“中”字,作者在凡例中有過定義,“書中,凡寫長安,在文人筆墨之間,則從古之稱,凡愚夫婦兒女子家常口角,則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蓋天子之邦,亦當以中為尊,特避其東南西北四字樣也。”中,指朝廷,或皇家政權,就如舊時“中外”之所指,中指中央,外指地方,與現在的中指中國,外指外國,含義不同。秋字,在此處有兩個含義,一、《說文》曰:“禾谷熟也。”是指某人所借之中央政權日益鞏固。此義項為因。二、秋,愁也。此義項為果。

“未蔔”,有兩個含義,一、蔔其世至未時而有。未時,有兩個含義,(1)丁未年,即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2)地支之第八位。即賈雨村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清朝前六位或有皇帝稱号的人分别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多爾衮)、康熙、雍正,至此人是第七位,為什麼說是第八位皇帝?因為他的情況就像明朝的朱允炆一樣,因為他是皇太孫,即位後,隻需要追封其父為帝。二、未蔔先知。為什麼未蔔而能先知?因為這是大王書籍所記載的,即後文的“木石前盟”與“金玉良姻”。

“三生願”,此三生,即不是指前生、今生與來生,也不是指幾輩子,而是“三”與“生”各有含義,作者所使用的這種方法,就如《三十六計》中的“瞞天過海”之計,觀之在此,而其意實是在彼。“三”,指天,《周易·系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等。天,指皇帝或天命、天意皆可,“生”指生民。“三生願”,蔔其世至未,是皇帝及老百姓的願望,不是賈雨村自己的願望。

“頻添一叚愁”,“一叚”,前面講過了,一定要記清,是“一叚”,不是“一段”!叚與假有同義的地方,但是,叚字隻有借義,沒有真假之假義。這句詩“愁”的主語是上一句的“三生”,賈雨村是“一叚”的主語。在古代,天命為立國之基,民為立國之本,是以,“三生”之愁是“國愁”,而不是賈雨村的私愁。這句是說,賈雨村所借出去的帝位,因久假不歸,這是不斷地給“三生”添加憂愁。下兩句是憂愁的樣子。“悶來時斂額”,斂額,皺眉蹙額,時指世或時代。“行去幾回頭”,回頭,回顧。上文寫到,“甄家之婢”兩次回顧,是說賈雨村有兩次成為“頭”,即皇帝的機會。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俦。”在《紅樓夢》中封、風、雪、薛、白、金、或等字,都是指國。俦,伴侶。月指其嫡長孫的身份。看看自己把皇帝之位借出去之後孤獨的身影,其身份雖為嫡長孫,此時卻是寄人籬下,這種情況,天底下大概找不出能夠與之比對的。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蟾光,月光。玉人,此處不是指人的容貌似玉,或仙女,而是指“先上”其人如玉。先上,是指已去世的皇帝。《說文》:玉有五德,仁義禮智信。信為做人的根本,賈雨村是因“國愁”而愁。

這首詩,表面上是寫賈雨村因為思念嬌杏有感,正如“一律雲”下脂批所說:這是第一首詩,後文香奁、閨情皆不落空,餘謂雪芹撰此,書中,亦為傳詩之意。“傳詩”,以詩為之作傳。傳,音撰。用詩叙述其事,是以,此書中的詩,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因為大多都是表面上一個意思,而隐含着另外的意思,而所隐含的意思,才是詩的本旨。

原創作品,不得抄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