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一提起“男德班”三個字,你會想到什麼? 

“女德班”的變種? 

女德班有多荒謬,不用我多說了吧? 

那些“老師”在班上,教的都是三從四德,夫為妻綱。

“貞操是女人最好的嫁妝”這類的雷人雷語,層出不窮。 

但是就在上個月,有一場被稱為“男德班”的工作坊在北京舉辦。 

當然,這裡“男德班”隻是個戲稱,全稱是“全參與型男性工作坊”。 

女德班這種糟粕,越早消失越好。

而這種“男德班”,倒是應該遍地開花。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01

男德班上,他們都在做什麼?

在男德班上,這群學員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同性之間的親密接觸。

比如他們會被要求兩兩組隊,抓住對方的小臂,深情對視至少30秒。

再比如,同一組的兩個人,鑽進一個圈子,然後再讓對方“解套”。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突破傳統男性的思維。

你懂的,很多男性都很恐懼同性之間的親密接觸,平時在一起聊天, 絕對不會看着對方的眼睛說話。

談話時生怕靠得太緊,讓别人看起來顯得“暧昧”。一旦不小心,被同性碰到了,那就是觸了電一樣彈開。

這個工作坊創造一點機會,讓他們嘗試同性之間的接觸,讓他們發現:诶,其實這樣也沒啥。

甚至有的男性在彼此對視的過程中真情流露,眼中都隐約有了淚花。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第二和第三件事,教他們如何當一個“好伴侶”、“好父親”。

比如他們被要求,模拟一整天做家務。

這群男人會進行無實物表演,在工作坊裡模拟墩地、擦闆凳等等行為,讓他們用行動知道:

家裡的地不會自動變幹淨,水槽裡的碗不會自動消失,衣服也不會自動洗好的。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學習怎麼教育孩子,怎麼正面管教、用鼓勵代替懲罰,怎麼陪孩子玩玩具。

他們還會兩兩一組,互相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孩子,耐心地講繪本。

這畫面,是不是想想都覺得一定很美好?更美好的還在後頭呢!

這個工作坊的重頭戲,叫做「分娩體驗」:

學員要在肚子上綁着一個十斤的水袋。他們需要對水袋小心照料一整天,體驗女性懷孕的感覺。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不斷有老師提醒他們:“不要走太快,會傷着孩子!”

直到下午結課的時候,他們才被允許“分娩”。

在“分娩”時,有學員激動到幾乎流淚。

看到這個環節你就知道了,這個工作坊一定是男性設計的。

因為男性通常會認為分娩就是最痛苦的經曆。

其實,生過孩子的女性就知道,相比起半夜爬起來喂奶,産後抑郁等等,分娩隻是小case。

是以說,男德班充其量隻能讓學員微微體驗一下女性有多辛苦,離真正改變觀念還差很遠。

那為什麼我還覺得,這種男德班應該全面開花呢?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02

所有男人,都是“男子氣概”的受害者

我的一個學員,剛剛從外企轉型進入網際網路公司的時候,面對新工作,新行業,新老闆,各種不适,幾乎陷入了抑郁。

每天下班回到家,他經常在地庫車裡坐着,不想上樓。

我猜,如果他真的上樓跟他老婆說:“我很焦慮,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轉錯行了..... ” 他老婆也不會說什麼。

但他就會覺得自己在妻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瞬間崩塌。

都說女人天天條條框框束縛,其實男人又何嘗不是?

很多男性的痛苦如果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我這樣“不男人”。

我的錢不夠多,官不夠大—— 那怎麼行?這樣不男人!

想好好陪伴孩子,不想在職場卷—— 那怎麼行?這樣不男人!

想和伴侶敞開心扉,好好傾訴自己的難處—— 那怎麼行?這樣不男人!

......

甚至很多情況下,兩個男人之間從語言沖突上升為肢體沖突,隻需要一句話:

“你還是不是個男人!”

“一定要像個男人”這樣的限制,日積月累,甚至都會影響整個男性群體的健康。

美國四分之三的酗酒死亡案例,都發生在男性身上;

男性患抑郁症的機率和女性類似,但隻有一半被診斷出來;

在全世界範圍内,男性自殺的比例是女性的兩倍。

這些情況的背後,都是“男子氣概”形成的潛規則:

是個男人,就該堅強、好鬥、自己的問題自己扛,向别人求助的,都是“娘娘腔”!

現在的社會中,往往都會強調女性受到的壓迫,每個38婦女節,都是在宣揚女性要打破成見,做自己。

但其實,男人也同樣受到壓迫,不過這種壓迫更隐形。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03

男性可以不止有一面

我兒子前兩天哭着打電話給他爸,我沒聽見他說什麼,就隻聽見我老公着急的問他:“怎麼了? ”

原來和女朋友分手了。 

我當時就想,竟然遠隔重洋的找爸爸哭訴情感問題,看來這父子關系經營的不錯啊?

但其實在那個對話中,我兒子并沒有把爸爸當作父親,而是把他當值得相信的“好哥們兒”來看待的。 

而這正是走出“男子氣概”束縛的核心:

在關系中找到自己的内在角色,用自身的多面性來對抗社會的單一性。

1、男性也需要内在角色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有很多角色,比如在公司裡,我是老闆,是CEO;在家裡,我是母親,是老婆,是女兒。

這些都是我們的外在角色。

但同時,在每段關系中,我們也都有一些内在角色。

比如我老公是父親,這是他的外在角色,但他經常和兒子一起聊天、打遊戲,這讓他也擁有一個内在角色:好哥們兒、傾聽者。

每個人在關系中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内在角色,這種内在角色與性别無關,僅僅和關系有關。

不一定是男的,就一定時時刻刻都得是“狩獵者”的角色,是女的,就一定得是“被保護者”者角色。

而且僅僅因為你一直在關系中承擔某種角色,并不代表你就該一直這樣做下去。

比如在公司,雖然大部分時間我是能“扛事兒”的老大,

但有時候我也會把自己放到一個“擺爛”的角色中,我會撒嬌、耍賴、鼓勵團隊想辦法,不要老指着我。

但是對于男性上司來講,想做到這個切換就困難了,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成為誰?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2、用脆弱的力量,引出他的内在角色

《狂飙》從春節火到了現在,很多人都被扮演高啟強的張頌文圈粉。

有人這樣說:“我對高啟強根本恨不起來,就是因為他太會哭了。”

每次高啟強在劇中一哭,就能讓人深深地對他的脆弱共情。讓人意識到,除了黑幫老大之外,他還有一個叫做“小人物”的内在角色。

同樣的,對于男性,展示自己的脆弱,也往往能喚起他們的内在角色。

在中文裡,我們特容易把「脆弱」和「軟弱」畫等号。

這讓男性對展示脆弱有一種天然的羞恥感,覺得脆弱是不被認可的——進一步強化他們腦子裡的“男子氣概”枷鎖。

其實脆弱有脆弱的力量,一個男人越能暴露自己的脆弱,越能真實的做自己,就越能擺脫單一的外部評價體系。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3、如何讓男性展示脆弱?

當然,一個成熟的人展示脆弱也要挑場合。在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中,暴露自己的脆弱隻能自取其辱。

是以想要對方展示脆弱也很簡單,隻需要讓對方感到安全。

社會風氣的改變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但在家裡、在組織裡,如果能夠給男性提供足夠的心理安全感,他們就更容易展示脆弱。

我的一個學員跟我抱怨說她老公下班回家就打遊戲,也不管孩子,她問我怎麼才能讓老公少打點兒遊戲?

我問她是不是她老公最近工作壓力很大?

她說是,但緊接着她又說:“那他壓力大,我又不能幫他解決!”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隻有幫别人解決問題才叫“幫”,但卻忘了有時候,不帶評判的傾聽就是最好的解藥。

後來這位學員意識到其實不是老公打不打遊戲的問題,而是如何才能讓他願意和自己敞開心扉傾訴的問題。

再進一步,如何幫助她老公找到除打遊戲之外其他緩解壓力的方法?

最後,還想跟有兒子的父親多說一句。 

父親是一個男孩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榜樣,而一個好榜樣,有很多小事可以做。

比如在身體接觸上,當爹的可以多擁抱兒子,和孩子一起在地上打滾,瘋玩兒.......

找到一個和孩子的共同愛好,可以讓兩個人能在父子關系之外有另一層内在關系的聯結。比如我老公經常和兒子一起打遊戲。

父親還可以和兒子分享自己曾經的感情生活,最好是失敗經曆,這樣當兒子遇到情感問題也會找父親傾訴......

安全感,就在一次次的“被聽見”、“被接納”之中建立了起來。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寫在最後——

有一個比喻非常貼切:「男子氣概」就是一個監獄,每一位女人都是囚徒,每一位男人都是獄卒。

差別在于,囚徒是可以越獄的。

而獄卒,會被整個系統困死。

也許我們要做的不是越獄,而是讓自己的環境不再是監獄。

“當你老公開始遵守男德?!” 謝謝,有被爽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