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李晶恒
○ 葛 超
李晶恒,畫家,寓居終南山下,讀書、畫畫、寫字,并不著名。
與晶恒的交往要追溯到大約十九年前,那時他剛從北京返鹹陽,在中山街開着一家畫廊。朋友梁進約我同去,剛進門便被門後一幅寫在報紙上的極散淡的小字行書吸引了,品讀良久。當下暗想:這人可不就是那種天生的藝術家麼!其時,他穿一件白色T恤,牛仔褲,長發中分,眼神清澈,英氣逼人,特酷。
後來,因老母病重,他為照顧母親關了畫廊,和妻子回了周至山腳下的四群村。這些年,在鄉間除照料父母雙女外便是讀、寫、畫。開門即見南山,憑窗時聞鳥語,過着清苦卻也悠閑的隐居生活。我曾經很驚訝,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在京城吃藝術飯而且優渥自在的他,竟然還可以在山鄉蝸居十數載而怡然自樂?從來不想着去包裝、出名、撈錢,有錢是那樣,沒錢還是那樣。

我常覺得他不像畫家,更像一個修行者。他畫畫從來不想着咋樣有賣相、咋樣讨人喜歡,沒感覺時十天半月不動筆,有感覺時則一個星期廢寝忘食,興盡則止,隻在乎自身的感受和體驗。有可能幾筆便已到位,再添一筆也嫌其多;也有可能一月還畫不完,再加千筆仍覺其少。善于以少勝多,近景筆筆見骨,起承轉合一絲不苟,中景反複烘染似淡實濃,遠景往往以大片空白代之,初看似不合理,但加上落款則空處也煙雲渺渺意味無窮了。
也作花鳥,工細異常,毫發畢現,往往數十遍點染方休。我特愛他的梅花,枝幹勁挺扶疏,花瓣參差錯落,尤其在花頭背後以極淡的墨烘托,看着似有似無卻是他苦心經營處,唯此才顯得梅更加孤傲冷豔,常令觀者一振。
他喜歡明末畫僧弘仁,可能是氣質相合的緣由,他的畫也“空”“冷”異常,不合時宜,在世人皆浮躁焦慮的當下,他竟然“冷”眼旁觀,“逆”潮流而動且自甘其饴。
畫餘,他喜歡讀西方哲學和佛教書籍,見地往往非常人能及。與人交往不多,不因貴賤輕人,即之也溫,話不多,率真而天然。
後來我逐漸了解他祖籍河南洛陽,出于望族,父母上世紀五十年代遷居周至,教書為業直至退休。老父年過九旬仍鶴發童顔笑聲朗朗,常以書法自娛,往往筆老墨潤一派天機。他的幾位兄長皆在文藝上造詣頗深,我也了解了他修為的來由。我覺得形容他可以套用于右任先生的一副對聯:
觀其為藝,不随時趣;
與之論事,大有古風。
年屆天命,他的畫更是剛健空靈、一塵不染,每每讀之令我神往。
圖檔來源:網絡
本文選自2021年12月10日《文化藝術報》A07版
歡迎訂閱2022年《文化藝術報》
責 編 | 趙悅冰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資訊,請關注我們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