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眼看冬奧|1298件珍品中,有這些貴州身影

天眼看冬奧|1298件珍品中,有這些貴州身影

2月10日,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跟随160餘名2022北京新聞中心中外記者走進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在1298件珍品中,發現了來自貴州的玉屏箫笛、侗族琵琶、苗族蘆笙、地戲傩面具以及紫袍玉帶石制作的雕塑刻《江山如此多嬌》等。

其中,玉屏箫笛用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出産的竹子制成,遂是以而得名。作為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其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緻而著稱,具有較高的曆史文化和工藝價值。

天眼看冬奧|1298件珍品中,有這些貴州身影

12号為玉屏笛

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愛的一種彈撥樂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貴州、廣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區。各地區琵琶大小不一,可分大、中、小三種。大的音色柔和低沉,中的音色明亮甜美,小的音色清脆悅耳。

天眼看冬奧|1298件珍品中,有這些貴州身影

記者在館内聆聽傳統國樂

天眼看冬奧|1298件珍品中,有這些貴州身影

銅鼓展示

地戲傩面具是在貴州地戲的整個演出活動中,演員都要佩戴的,被當地群衆稱為“臉子”。面具用木質細膩的白楊、丁香、白果、揪樹等木料制成,刻工精細,着色講究,以武将最有特色。而取自貴州紫袍玉帶石的雕塑刻《江山如此多嬌》以紫氣東來的寓意,描繪祖國大好河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曹雯

編輯 李劼 徐然

編審 王璐瑤 施昱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