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原本是我國古代的鏟地農具,為啥農具能夠形成最初的貨币?

“錢”,原本是我國古代的鏟地農具,為啥農具能夠形成最初的貨币?

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樓展廳的“先秦貨币文字”。(王建安 攝影)

“錢”,原本是我國古代的鏟地農具,為啥農具能夠形成最初的貨币?

“商”字空首布币,時代:春秋,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王建安 攝影)

“錢”,原本是我國古代的鏟地農具,為啥農具能夠形成最初的貨币?

三川釿(jīn)斜肩空首布币,時代:東周時期南韓,中國文字博物館收藏。(王建安 攝影)

“錢”,原本是我國古代的鏟地農具,為啥農具能夠形成最初的貨币?

“安陽”平首布,時代:春秋,當時韓、魏、趙三國均有叫安陽的地方。(王建安 攝影)

“錢”,原本是我國古代的鏟地農具,為啥農具能夠形成最初的貨币?

“百涅(yǐng)”布、盧氏百涅(yǐng)、公字布,時代,戰國。(王建安 攝影)

走進位于河南省安陽市人民大道東段北側的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樓貨币文化展廳,您可能會被裡面稀奇古怪的古代錢币吸引,博物館收藏的這些古代錢币往往會引發許多參觀者的好奇與追問。“錢”,竟然是由大陸古代的農具演變而來,古人為啥稱這種形似鏟形農具的金屬叫布币?為啥中國古代貨币隻鑄文字、不鑄圖案?為什麼大陸古代貨币上面刻寫的字數較少?

貨币,俗稱“錢”,可以說是世界上是普通又是最神奇的東西了!貨币自誕生以來,經曆了實物貨币、金融貨币、信用貨币數次大變身。今天的世界,離開貨币是無法想象的。也許您會說,貨币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呀!确實,貨币産生于人類為生活而進行物品交換的需要。人類曆史上交換經曆了兩個發展階段,先是物物交換,後來發展到通過媒介交換。随着商品生産的發展,從交替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中逐漸分離出一種商品經常地起着一般等價物的作用,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是貨币。

有錢能使鬼推磨。西晉文學家魯褒曾經寫了一篇《錢神論》,把錢說成無所不能的神,說錢“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錢非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也必須承認貨币在社會經濟運作中發揮的作用不可代替。

錢,讀音jiǎn,本義指古代的一種農具,類似今天的鐵鏟,用以鏟地除草。錢,作為農具,

“錢”在東周以後是貨币的稱謂,但在東周以前是工具的名稱。錢,作為農具,經常和同為除草農具的“鎛”連用。《詩?周頌?臣工》:“命我衆人,庤乃錢镈。”在現代漢語中,“錢”專指貨币。當“錢”用為指稱貨币費用量詞、姓氏時,均讀為qián。

古代農具不僅是生産工具,而且也是人們用以交換其他生産和生活資料的媒介,古時生産力低下,人們把生産工具視為個人寶貴的财富。在長期的物物交換中,有些農具就形成了最初的貨币。為什麼叫“布”?如刀币和布币就是古代農具刀和镈演變而來,因镈和布諧音,後來就直稱貨币為布币了。

布币早期為鏟形的金屬币,镈和錢同為鏟形,是以,布币又叫錢币、鏟币或鏟形币。早期有一種稱為“空首布”的鏟币,形狀像一個頂端中空而凸起微型銅鏟,但戰國時主要流行的是“平首布”。春秋戰國時的币制比較混亂,鏟形的布币主要流行于三晉與鄭衛一帶。秦統一六國之後,統一币制,全國都使用圓形方孔的圜币為錢,“錢”字已經完全轉變為貨币名稱了,不再指稱農具。由于圓形錢币便于攜帶、流通和收藏,直至今日我們的硬币仍然保留了秦所規定的圓形。

先秦貨币文字,是指鑄或刻寫在先秦貨币實物上的文字,屬于中國古文字中的一個分支,時代跨越兩周。布币是大陸先秦時期主要金屬貨币之一,是一種形似鏟形農具的金屬鑄币,主要流行于三晉及其周邊地區。中國古代貨币一般不鑄圖案,其主要修飾是文字及其書法藝術,是以錢币文字的書法藝術是古錢文化的精華。先秦貨币種類繁多,有布币、刀币、圜錢、蟻鼻錢、金版等,其上鑄刻的文字,因受範圍局限,大都字數較少,且多為地名、數字,又因鑄行量大,鑄地不一,往往有不同的寫法。先秦貨币文字的構形有自身的特點,如形體減省、借筆、筆劃穿出與收縮、增筆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