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眼看冬奥|1298件珍品中,有这些贵州身影

天眼看冬奥|1298件珍品中,有这些贵州身影

2月10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跟随160余名2022北京新闻中心中外记者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1298件珍品中,发现了来自贵州的玉屏箫笛、侗族琵琶、苗族芦笙、地戏傩面具以及紫袍玉带石制作的雕塑刻《江山如此多娇》等。

其中,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作为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其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

天眼看冬奥|1298件珍品中,有这些贵州身影

12号为玉屏笛

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各地区琵琶大小不一,可分大、中、小三种。大的音色柔和低沉,中的音色明亮甜美,小的音色清脆悦耳。

天眼看冬奥|1298件珍品中,有这些贵州身影

记者在馆内聆听传统民乐

天眼看冬奥|1298件珍品中,有这些贵州身影

铜鼓展示

地戏傩面具是在贵州地戏的整个演出活动中,演员都要佩戴的,被当地群众称为“脸子”。面具用木质细腻的白杨、丁香、白果、揪树等木料制成,刻工精细,着色讲究,以武将最有特色。而取自贵州紫袍玉带石的雕塑刻《江山如此多娇》以紫气东来的寓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编辑 李劼 徐然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