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文 | 滬上鋒少

編輯 | 小丸子

諸如歐拉、坦克等新品牌,成了更好敗了也無所謂;

魏牌就不同了,隻許成功不準失敗,因為它是汽車硬漢和“老兵”魏建軍的門面和臉面

資本市場“不打诳語”的魏建軍,現實生活中卻罕見“失态”了。

“他們懂個屁……”

1月14日,長城汽車高端品牌——魏牌(以前叫WEY)在河北保定大學營,高調開了一場新車釋出會。

重點對外推介以摩卡DHT-PHEV為代表的,長城高端混動技術和産品。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摩卡DHT-PHEV釋出會

釋出會開始前的媒體晚宴上,有媒體同仁向魏總抛出了一個業界觀點:如果将理想ONE換成傳統車企的車标,肯定就賣不出那麼多了……

本來這隻是一個很現實的話題。

别說理想ONE了,把特斯拉Model 3換成比亞迪的車标,同樣基本可以斷言無法賣出如此好的銷量。

但魏建軍聽到這話不愛了,“龍顔大怒”,甩出了上面這句——“他們懂個屁”!

顯而易見,面對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的強勢崛起,以及自家的高端品牌魏牌的失意,汽車“老兵”魏建軍失态了。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

老魏的失态,讓人倍感震驚之餘,也引人深思。

魏建軍不服氣

結合當時的情形,以及事後一些參會媒體的相關報道,不難發現,魏建軍很不服氣。

不服氣的點,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次元:

其一、同樣定位高端,長城魏牌旗下産品,銷量表現與蔚小理等新勢力們,天差地别。

公開資料顯示,從WEY到魏牌,數年實戰下來,長城高端品牌的市場銷量高開低走;

起初VV5、VV7還能月銷量紛紛破萬,後面VV5、VV6、VV7多款車型加一起的月銷量才勉強破萬。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長城改變産品命名方式和新打法之後,雖說聲勢上有了一絲成效,但摩卡、拿鐵、瑪奇朵的銷量表現依舊差強人意。

反觀造車新勢力,以理想ONE為例,一款車型打天下不僅網上“火”的一塌糊塗,現實中銷量更是節節攀升,一款車便取得了月銷破萬的成績。

其二、論技術積澱、造車經驗、工藝水準等,魏建軍認為長城魏牌全面領先新勢力,技術和産品都不比人差甚至更強。

現實銷量卻遭新勢力碾壓,當然咽不下這口氣。

魏建軍表示,“魏牌的産品一點問題都沒有,哪個技術都是杠杠的”,之是以沒有新勢力們賣得好,“隻是因為營銷不到位”。

其三、李斌、李想、何小鵬這些個新勢力車企創始人,沒有老魏“懂技術”,隻是比老魏會“玩概念”。

對此魏建軍同樣非常直接,在他看來,出身産品經理的李想與學社會學的李斌都不懂技術,而何小鵬隻懂軟體。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李斌(中)李想(右)何小鵬三兄弟

至于他本人呢,老魏也沒有強調他懂哪些技術,但話裡話外“擺老資曆”明顯。

一副“老子幹汽車幹了幾十年了,他們這些個幹網際網路出身的新兵蛋子懂個啥”,的既視感……

失态事小同行相輕,誰曾服過誰

衆所周知,自成立伊始WEY就是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姓氏”為名,傾力打造的一個高端SUV品牌,魏建軍對其重視和愛惜程度無需贅言。

如今,五年之後再出發。

WEY不僅将品牌名改為了中文(魏牌),而且品牌的定位和調性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不再局限于SUV、也不再一味主打燃油車式的傳統豪華,而且想要順應時代大勢緊抓智能化、電氣化轉型……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一句話,自始至終魏建軍都将“魏”這個品牌看得極重,此前沒搞好現在投入新的人力、物力、财力,繼續搞必須要搞好!

對此從其欽點心腹大将、長城體系培養出來的“少仕派”高管人才李瑞峰,來坐鎮魏牌便不難看出。最核心最重要的碉堡,還得交給最信得過的“自己人”來把守和攻克。

是以面對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的快速崛起,相比之下魏牌的掉隊與失意,魏建軍的“不服氣”、甚至“失态之舉”,将心比心還是能夠了解的。

别說老魏這個段位的汽車圈大佬了,即便體量和身價再高一個級别的傑克馬,人家在一些相對小範圍和聚會中,不也一口一個“TMD”。

甚至面對京東的強勢崛起,小馬哥當年也有“失态”地給予公開diss。

既然如此,對于魏建軍此番晚宴上的失态之舉,震驚過後,大夥兒其實不必太過較真和在意。

老魏這次是被參會媒體爆料出來了,更多時候“大佬之間的互怼、甚至互罵”,除了他們自己外界誰人知呢?!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魏建軍心腹大将魏牌CEO李瑞峰

同行相輕這個詞,大抵不過如此。

魏建軍不服李斌李想何小鵬,反過來李斌們又何曾服過老魏們呢?不然明知“九死一生”,誰還會毅然轉型揭竿而起、加入新造車的行列。

魏建軍的不服氣,有道理嗎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面對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的強勢崛起,長城魏建軍所表露出的種種不服氣的原因,在理嗎?

核心論點即為,長城魏牌技術、産品都不比蔚小理們差,甚至要更強更優,隻是營銷沒有他們做的好?

對此,筆者并不認同魏建軍的上述觀點。我們不妨就從技術、産品、營銷幾個次元來展開分析:

首先,長城造車比蔚小理等新勢力早很多年,這是事實,但這就能等同于長城魏牌的技術和産品,一定比新勢力們更優更強嗎?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客觀地講,魏建軍可以自信地認為魏牌的技術和産品,不比新勢力友商們弱,但一定更好更強就屬于典型的“擺老資格”了。

一方面,技術這個東西很難有統一判斷标準,尤其對于消費者和普通使用者來說,你很難界定誰家的技術一定比誰家的強。

論造車曆史的話,法系車可以做日系、韓系車的爹,但你能說法系車的技術一定比日系、韓系強?同樣,現如今你還敢說外資品牌一定全面碾壓國産品牌?顯然不能。

另一方面,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進入造車行業切入的是智能電動車這個全新的賽道,原則上來講這個賽道裡沒有絕對的“老資格”,大家都是新手,技術更新疊代一年一個樣。

是以單論技術,尤其某一個次元的技術意義不大,還得回歸到最終呈現給消費者的整車綜合産品力、以及實際使用者體驗。

從這個角度來看,魏牌可以表示不服自己并不處弱明顯弱勢,但更強更優顯然站不住腳。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長城各品牌近兩年營銷實則挺猛

其次,除了技術和産品力值得商榷之外,在魏建軍最不服氣和滿意的營銷領域,恐怕魏牌的營銷團隊都不想背這個鍋。

誠然,得益于網際網路跨界造車,以及李斌、李想、何小鵬等創始人的獨特光環,蔚小理在品牌營銷層面占據着不小的先天性優勢;

但實事求是地講,要說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的長城不善于(或者不屑于)搞營銷,大夥兒都還能了解,這年頭誰要說國産廠商裡長城營銷玩的不行,恐怕媒體老濕們都要跳出來罵娘了。

一句話,魏建軍可以表達對魏牌營銷團隊的不滿意,覺得魏牌的營銷水準和品質遠沒有達到他心目中的預期;

但如果隻是簡單地将魏牌銷量沒上來、實戰中失利,歸咎給營銷拖後腿,那顯然有失公允。

難怪有同仁直言,此前就有長城體系裡的營銷人“吐槽”稱,在魏老闆麾下幹營銷真不是個好差事。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銷量上去了全是技術好産品好,銷量上不去都得營銷背鍋”……

樂逗觀察:

“WEY品牌把我的姓氏都賭上了,隻能成功不許失敗”。

幾年前魏牌的前身WEY品牌騰空出世,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公開向外喊出了如此铮铮誓言。

說到動情之處,魏建軍一度打出了迄今仍被業界津津樂道的金句,“不以情懷打動,願用實力說服”!

毫無疑問,作為長城汽車旗下諸多子品牌中的一員,從WEY到魏牌,魏建軍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寄予了無比厚望。

如果說歐拉、坦克等新品牌,成了更好敗了也無所謂,那麼就魏品牌來說,真的就是隻許成功不準失敗。

因為它是汽車硬漢和“老兵”魏建軍的臉面和門面。

魏建軍的失态,魏牌需要用實力為其正名

活到老魏那個歲數和段位,利早已經不缺,名則看的極重。

一如文章标題,魏建軍的此番失态,魏牌需要用行動和實力為其正名。

老魏愛将李瑞峰肩上的擔子,2022有增無減,虎年必須雄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