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現代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極大豐富,孩子們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可以說出奇出新、琳琅滿目。100多年前晚清兒童過着怎樣的生活呢?我們為大家呈現一組老照片,一窺其中的點點滴滴。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貓捉老鼠”遊戲。

美國人何德蘭(Isaac Taylor Headland)1890年10月來到北京,在此生活将近20年。他特别關注北京兒童的生活,并進行了細緻觀察和深入研究。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唱歌謠的小朋友。

也許很多人認為晚清兒童的生活寂寞乏味,但何德蘭不會同意這種觀點。他發現街頭兒童口中總有唱不盡的兒歌,比如《小老鼠上燈台》: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哭着鬧着叫奶奶,奶奶趕集還在外。

小老鼠急得直撓腮,急中生智把台拍,搖搖晃晃逃得快。

這首兒歌朗朗上口,妙趣橫生,非常适合小朋友哼唱,時至今日仍在北方部分農村地區流傳(版本各異)。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剝蛇皮”遊戲。

孩子們所玩的遊戲是一個發掘不盡的寶藏,多到無法統計到底有多少種。孩子們湊在胡同口,隻用木棍、石塊、頭頂的辮子等簡單的道具,甚至什麼也不用,都可以玩得興奮不已、笑聲不斷。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老鷹抓小雞”遊戲。

貓抓老鼠、老鷹抓小雞、擊方塊、找金子、跑馬城……這些現在聽來或熟悉或陌生的遊戲項目,常常為胡同裡的孩子們帶來無窮無盡的快樂。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擊棍子”遊戲。

如今的小朋友,還會玩類似很有參與感的遊戲嗎?手機、網遊搶奪了大量童年時光吧?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跑馬城”遊戲。

不論哪一個時代,玩具在兒童生活中都占據重要地位。沒有奧特曼,沒有變形金剛,沒有白雪公主,但晚清孩子們的玩具一點兒不貧乏。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晚清兒童玩具。

彈弓、空竹、陀螺、風車、羊拐、泥人、兔兒爺、撥浪鼓、走馬燈、布娃娃……花樣豐富着呢!此外,利用樹葉、草莖以及廢棄物件制作的小玩意兒,更是數不勝數。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抖空竹。

街頭的馬戲和雜耍表演也吸引着兒童的注意力。何德蘭經常看見藝人挑着扁擔或拉着大車走街串巷,在孩子們聚集的地方撂地表演。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魔術表演。

孩子們看節目看出了很多門道,他們知道每一個動作的難度系數。看狗熊翻跟頭,他們興味索然,因為太容易了;當狗熊站立,用爪子來回轉動将近兩米長的大刀,他們才開始喝彩:“太棒了!”“真是不容易啊!”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狗熊直立表演。

當然,社會落後帶給兒童的痛楚不能忽視。

何德蘭在寫《中國人的家庭生活》一書時,開篇就提到人們對男孩女孩不同的态度。誰家生下了兒子,親戚朋友均道賀:“大喜大喜!”若是生下了女兒,喜慶的氛圍變得淡薄,親友不再大張旗鼓道地賀,因為這是“小喜”。

稍有資财的人家,都願意把錢花在兒子身上,供他讀書,為他建房娶妻。女孩子隻能學學女紅,然後在及笄之年嫁人。

老照片:晚清的兒童生活,唱歌謠、玩遊戲、看馬戲豐富多彩

手拿雞蛋的兒童。

如果窮人家的孩子生病了,他(她)隻能躺在硬邦邦的炕上,聽天由命。父母端來的飯食很粗糙,請來的大夫醫術低劣。有一首兒歌唱道:

小女病得重,請來一郎中。

郎中把藥開,藥方真奇怪。

蚊子肝,跳蚤心,蒼蠅翅膀做藥引。

隔了100多年的曆史時光,根據史料還原晚清兒童生活圖景是必要的。尋根溯源,更能讓人意識到衣食豐足、文娛飽滿的生活來之不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