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现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孩子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可以说出奇出新、琳琅满目。100多年前晚清儿童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为大家呈现一组老照片,一窥其中的点点滴滴。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猫捉老鼠”游戏。

美国人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1890年10月来到北京,在此生活将近20年。他特别关注北京儿童的生活,并进行了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唱歌谣的小朋友。

也许很多人认为晚清儿童的生活寂寞乏味,但何德兰不会同意这种观点。他发现街头儿童口中总有唱不尽的儿歌,比如《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哭着闹着叫奶奶,奶奶赶集还在外。

小老鼠急得直挠腮,急中生智把台拍,摇摇晃晃逃得快。

这首儿歌朗朗上口,妙趣横生,非常适合小朋友哼唱,时至今日仍在北方部分农村地区流传(版本各异)。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剥蛇皮”游戏。

孩子们所玩的游戏是一个发掘不尽的宝藏,多到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种。孩子们凑在胡同口,只用木棍、石块、头顶的辫子等简单的道具,甚至什么也不用,都可以玩得兴奋不已、笑声不断。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老鹰抓小鸡”游戏。

猫抓老鼠、老鹰抓小鸡、击方块、找金子、跑马城……这些现在听来或熟悉或陌生的游戏项目,常常为胡同里的孩子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击棍子”游戏。

如今的小朋友,还会玩类似很有参与感的游戏吗?手机、网游抢夺了大量童年时光吧?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跑马城”游戏。

不论哪一个时代,玩具在儿童生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没有奥特曼,没有变形金刚,没有白雪公主,但晚清孩子们的玩具一点儿不贫乏。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晚清儿童玩具。

弹弓、空竹、陀螺、风车、羊拐、泥人、兔儿爷、拨浪鼓、走马灯、布娃娃……花样丰富着呢!此外,利用树叶、草茎以及废弃物件制作的小玩意儿,更是数不胜数。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抖空竹。

街头的马戏和杂耍表演也吸引着儿童的注意力。何德兰经常看见艺人挑着扁担或拉着大车走街串巷,在孩子们聚集的地方撂地表演。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魔术表演。

孩子们看节目看出了很多门道,他们知道每一个动作的难度系数。看狗熊翻跟头,他们兴味索然,因为太容易了;当狗熊站立,用爪子来回转动将近两米长的大刀,他们才开始喝彩:“太棒了!”“真是不容易啊!”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狗熊直立表演。

当然,社会落后带给儿童的痛楚不能忽视。

何德兰在写《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一书时,开篇就提到人们对男孩女孩不同的态度。谁家生下了儿子,亲戚朋友均道贺:“大喜大喜!”若是生下了女儿,喜庆的氛围变得淡薄,亲友不再大张旗鼓地道贺,因为这是“小喜”。

稍有资财的人家,都愿意把钱花在儿子身上,供他读书,为他建房娶妻。女孩子只能学学女红,然后在及笄之年嫁人。

老照片:晚清的儿童生活,唱歌谣、玩游戏、看马戏丰富多彩

手拿鸡蛋的儿童。

如果穷人家的孩子生病了,他(她)只能躺在硬邦邦的炕上,听天由命。父母端来的饭食很粗糙,请来的大夫医术低劣。有一首儿歌唱道:

小女病得重,请来一郎中。

郎中把药开,药方真奇怪。

蚊子肝,跳蚤心,苍蝇翅膀做药引。

隔了100多年的历史时光,根据史料还原晚清儿童生活图景是必要的。寻根溯源,更能让人意识到衣食丰足、文娱饱满的生活来之不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