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2022年,跨界造車已不算什麼新鮮事了,去年就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百度、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宣布加入造車大軍。如果問為什麼在2021年這麼多科技巨頭紛紛宣布造車,我想是因為随着新能源汽車布局的明朗化,除了車輛本身外,随車附帶的科技配置,比如智能駕駛,又比如人車生态系統,這都是後續的風口。正所謂,時代造勢,誰不想乘勢而入?

(你知道還有幾個在嗎?)
跨界造車是在2015年開始火起來的,一衆科技企業抓住了智能電動汽車的第一個創業視窗期,将跨行業造車真正意義上落到了實處。如今6年時間過去了,就在大家都以為國内所謂的新造車運動基本已經塵埃落定時,新一輪的跨界造車潮在2021年再次興起。比如下面提到的“牛創、盒子、輕橙、賓理、摩登”你都聽過嗎?如果你有興趣,下面可以一同了解。
作為小牛電動車旗下的四輪電動車品牌,牛創新能源在宣布造車那刻起确實引起廣泛的關注。談到小牛電動,其實小編也是小牛電動車的擁護者,例如我那輛UQi+電單車,造型潮流、改裝百變等都是我購買它的原因之一。如今,小牛電動市值達到十幾億美元,成立之初創始人李一男還稱這是他最後一次創業,但在智能電動汽車席卷市場之時,這位傳奇人物仍被卷了進去,是以造車界多了一個“自遊家”的名字。
牛創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11月,雖然比蔚來、理想、小鵬晚,但又比百度、小米早,目前已擁有1000人研發團隊,品牌總部位于北京,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并在常州擁有一座占地面積77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智能制造基地,即曾經大乘汽車的工廠。這可比某些PPT造車,宣布和誰誰誰合作造車的品牌要強多了。據相關人士證明,自遊家将在增程式和純電動兩個方向打造車型,并且首款新車定位在中大型SUV,側面說明了自遊家的新車将與理想ONE形成對手。
北京盒子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設計公司,曾為中國一汽研發總院、中國一汽奔騰研究院、一汽大衆、北汽集團、江淮汽車所等國内外主流車企提供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設計研發。去年,傳其将加入造車大軍,産品命名為“盒子汽車”。
與牛創新能源不同,盒子汽車的模式和邏輯非常有意思,将圍繞營運為主,給司機、乘客建構全新出行價值體系,簡單說就是不針對個人消費使用者,完全面向B端出行市場而來。另外,盒子汽車本就有團隊、有設計能力、有衆多國内外零部件供應資源,是以在造車方面比較有優勢。
從公開的資訊來看,輕橙時代成立于2021年6月25日。網絡上,有關“輕橙時代”的相關資訊留存很少。對于外界而言,輕橙時代近乎是一家完全陌生的企業,但如果我說到騰訊旗下天美藝遊,《天天愛消除》、《天天酷跑》等遊戲你一定不陌生,而輕橙時代其中一位CEO牟露就是曾主導這兩個遊戲的總策劃。
據了解,輕橙時代的産品将由北汽瑞翔(原北汽銀翔)代工,這個前幾年一度活躍于汽車市場的品牌,相信各位也略有耳聞,而北汽瑞翔則是北汽銀翔經曆了破産重組後的全新企業。從輕橙時代找來北汽瑞翔代工這件事上,證明了牟露早前笃定地認為:“車企未來的競争一定是資料、是服務,而不是制造。”值得一說,輕橙時代的首款準量産車,代号VC于去年廣州車展正式亮相。
雖然這個“賓理”不是那個賓利,但是他一出場就說自己要搶保時捷的“飯碗”,确實令人感覺夠狂的。雖說百萬級别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還算是一塊空白,但鑒于賓理汽車目前還沒有公布、工廠、研發中心和技術團隊的資訊,就一句要搶保時捷的“飯碗”,确實有點難以令人信服。
相傳,東風汽車集團已投資智能電動初創公司賓理資訊,并拟為其代工。盡管東風集團以及蘇偉銘本人對此未做回應,但有網友發現賓理汽車招聘資訊顯示已經武漢蔡甸區有所布局,而蔡甸區正是東風汽車總部所在地,這也進一步佐證了東風參股賓理汽車的猜想。但目前賓理汽車還處于融資中,最終能不能成功涉足豪華市場,還不好說。
從以上四個造車新勢力來看,牛創自有工廠,而且有上千人的團隊,看上去還是比較靠譜的。而盒子汽車,就是把自己的汽車銷售給自己的車輛租賃公司,與個人消費者基本沒有太大關系,我們知道就好。至于輕橙時代,雖然造車口氣不小,但作為沒有一個懂造車合夥人做後盾,我猜大機率也不太清楚要如何造好車。最後賓理汽車,論名字就已經有“碰瓷”感覺,而且目前還處于融資中,是以後續能不能成功造車,還是未知之數。
(圖檔來源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