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8歲的熊孩子破壞學校。視訊中,官方媽媽拍了一段自己收垃圾掙錢,又賠錢的視訊。攝影師和熊孩子的對話令人印象深刻。他問:“你為什麼出來撿垃圾?”孩子說:“因為我把班牌弄壞了吧。”

然後問他,你犯錯,你媽媽罰你撿垃圾?孩子說不是懲罰,是媽媽真的沒錢,隻好讓我撿垃圾賣。和孩子媽媽溝通後得知,這個孩子今年上國小二年級,平時比較調皮。他這次不僅打破了班牌,還打破了之前其他班級的班牌。
由于老師這次要求賠償,家長采用了這種方法教育孩子。很多網友表示,這種接地氣的教育方式遠比打罵有用,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其實很多孩子常見的問題都是因為缺乏責任心造成的,比如拖延、磨蹭、厭惡家務、哭鬧等等。
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也成為家庭教育的關鍵問題。會影響孩子責任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過度的機會主要表現在父母盡力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或者給孩子他們認為孩子需要的一切。比如給孩子買太多玩具,滿足孩子所有零食需求,給孩子太多錢等等。父母的過度付出會讓孩子誤以為什麼都不需要努力,隻要自己想要,就會得到滿足。同時,孩子也容易滋生一種錯誤的信念,認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進而導緻缺乏責任感。
第二,過度保護主要表現為過度擔心孩子受傷的家長采取的一系列行為。比如孩子不想吃,全家哄着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趕緊抱起孩子哄着孩子被同學推,馬上就去給孩子站出來。這樣做的後果是當父母在他們的孩子中間。
所有的困難或危險,孩子都失去了面對挑戰的機會,缺乏獨自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無法獨自承擔後果,這進一步導緻孩子缺乏責任感。
第三,過度控制主要表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