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長久以來媽媽在孩子的身邊都扮演着慈祥、溫柔、包容等母性特色。但在于兒子之間的關系相處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親子上的障礙,尤其是當孩子慢慢長大後,母親們就很難把握和處理好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我們都渴望能夠和自己的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關系狀态,但卻會在日常中因為各種事情而導緻關系惡化。那麼,在媽媽和兒子之間的關系,最佳的狀态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在兒子面前,我們又要如何來做好母親這個角色。
在小編看來,媽媽和兒子之間的關系,其實是随着孩子年齡成長而不斷改變的關系,在孩子每個年齡段中,母親的角色和地位都需要随之而改變,隻有這種動态的母子關系,彼此之間才能獲得更加良性的發展。
·嬰孩期:媽媽是孩子的照顧者
孩子剛出生之後,是處于一個事事都需要依靠我們才能生存下去的狀态,是以在幼兒時期,媽媽們就是孩子的照顧者。孩子的需求需要我們來滿足,這樣孩子才能從媽媽的身上獲得更多安全感,性格也會在這種被滿足中不斷涵養,變得更加溫和穩定,。
嬰兒時期,我們需要去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給予孩子成長妥善的照顧,此時的孩子是依戀着自己的母親的。随着孩子的成長,他們有了更強的個人能力,這種依戀就會慢慢減弱,而這也是母親逐漸放手的過程。
·童年期:媽媽是孩子的引領者
當小孩子慢慢長大,逐漸脫離我們的懷抱,他懂得了奔跑,也開始上學,這時候媽媽就不再隻是孩子的照顧者,我們更多的孩子的引領者。引領孩子進入到生活中來,引領孩子去了解世界,引領孩子去展示自己,讓孩子一步步有了成長的方向。
是以,在孩子童年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的教育主要是以引導為主,以身作則去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帶孩子去接觸新世界,去接觸家庭以外的人際關系圈。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初期,他們會在我們的引領之下體會更多,并且打下人生中最堅實的基礎。
·少年期:媽媽是孩子的建議者
随着孩子長大,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夠插手孩子的生活和成長的部分也會越來越少,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空間,也有了更自我的想法。這時候,媽媽就不能像孩童時期那樣去主導甚至是控制孩子的人生,我們需要學會尊重和放手。
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教育的退位,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應當變成一個傾聽者,并且從中成為孩子人生的建議者。當孩子遇到困難,對生活有困惑的時候,媽媽們就要用自己的人生閱曆和經驗來開導孩子,并嘗試給予孩子人生建議,為孩子答疑解惑。
·成年期:媽媽是孩子的守候者
正好比龍應台的《目送》中寫到的那樣,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目送遠離的過程,孩子從粘人、親昵到獨立遠離,這是親子關系中必經的過程。孩子成年之後,他們需要獨自去面對生活,成家立業,孩子慢慢地不再需要我們,媽媽也就成為了孩子背後的守候者。
但事實上,肉體之間的實體關系遠離并不代表着親情之間的感情關系遠離,媽媽們雖然目送着孩子的遠離,但也能夠等到孩子歸來的時刻。這時候孩子不再是我們生活的中心,彼此的關系會變成更加對等的親人。
重要提示:媽媽和兒子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慢慢放手的動态過程,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狀态是不一樣的,從嬰孩時期依戀的照顧者,到兒童時期探索世界的引領者,再到少年時期個人成長的建議者,諸侯到成年後孩子的守候者。
今日話題:各位寶媽們,你們現在和孩子之間的相處狀态是怎樣的呢?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