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隻是,很少有人記得罷了。

“當我六歲的時候,我用彩色鉛筆畫出了我的第一幅畫,我的第一号作品,它是這樣的:
我把我的這幅傑作拿給大人看,我問他們,我的畫是不是讓他們害怕。
他們回答我說:一頂帽子有什麼可怕的?
我畫的是一條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啊!怎麼會是一頂帽子呢?
于是我又把蟒蛇肚子裡的情況畫了出來,以便大人們能夠看懂,我的第二号作品是這樣的:
大人們都笑了,他們勸我别再畫這些蟒蛇了,把心思放到地理、曆史、算術、文法上。
第一号、第二号作品的失敗讓我洩了氣,就這樣,在我六歲的那年,我放棄了畫家這一職業。”
《小王子》中的他覺得大人真是無趣,但大人的嘲笑和不了解還是傷到了他。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會看到小孩子畫蟒蛇吃大象,但肯定見過小孩子畫過這種: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是不是感覺裡面都是正确的事物?紅色的太陽,藍色的天空,綠色的小草,紅色的果子,棕色的栅欄和樹幹......
之前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召集了一批成年人,讓他們拿起畫筆畫畫,以房子為主題,房子的周圍,想畫什麼都可以。
作品一收上來,呈現的樣子跟上圖幾乎沒差,大部分人對畫面的聯想和構造都一模一樣,很有趣的是,每個房子周圍必有小草、小樹和栅欄。
大人們喜歡把每個事物都套上标準答案,憑借“淵博的知識”,告訴孩子什麼才是對的。
“小草是綠色的,太陽是紅色的,就該這樣畫”......當孩子給出不一樣的答案時,父母隻會忙着糾正:“小孩子,懂個啥,别胡說八道了”。
曾經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今天是家長觀摩日,美術教育訓練班裡來了很多家長。
一個個紅色的太陽從畫紙上“升“了起來,家長們很高興,因為自己的孩子畫出了跟老師範畫一樣的大紅太陽。
偶爾有幾個金色的太陽,在家長眼裡也能湊合。
唯獨一個小男孩畫了一個黑色太陽,小男孩剛想興奮地解釋,
他爸爸就急忙說道“你這個太陽畫錯啦!太陽應該是紅色的,老師剛教過的你就忘了?”
小男孩變得不知所措,嘴角邊的驕傲還來不及收回,說了一句:“晚上太陽就睡覺了,看不見了,是以是黑色的,我畫的是晚上的太陽”。
他爸爸沒有了解孩子的想法,也不聽孩子的解釋,直接過去教訓了孩子......
孩子的想象力在失去想象力的父母眼裡,竟成了一種罪過。
真的沒有黑色的太陽麼?我們是知道有日全食的啊,但我們總會忘記。
未來的某一天,當孩子發現他的黑太陽是真實存在的,這該是多麼令人欣喜若狂的啊!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隻是,很少有人記得罷了。
小時候,我們曾幻想過鳥兒在銀色大海裡歌唱;斑斓的馬兒在天空中飛翔;我們想要站在月亮上縱情玩耍...我們總是用稚嫩的語氣訴說着我們的想象。
我們不得不承認,小時候是我們一生中最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時候。
畢加索說:“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學習怎麼樣像孩子那樣畫畫”。
所有的小孩都愛胡說八道,或天馬行空或充滿想象,父母的做法将直接決定孩子未來想象的高度。
1968年,在美國發生了一樁奇特的訴訟案。
一位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
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麼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的。”
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稚園告上了法庭。
因為她認為女兒在認識“O”之前,能把“O”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
然而,自從幼稚園教孩子認識了英文字母之後,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想象的能力。
她要求該幼稚園對這種後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
訴狀遞上之後,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勞拉三世幼稚園認為這位母親瘋了。
一些家長也認為她有點小題大做,她的律師也不贊同她的做法,認為這場官司是浪費精力,然而,這位母親卻鐵定了心,堅持要把這場官司打下去。
3個月後,案件開庭,結果出人意料,法庭因為伊迪絲媽媽有力的說法而判幼稚園敗訴。
“今天,我來打這場官司,是因為我感到伊迪絲變成了幼稚園裡的一隻不會飛的天鵝。
他們剪掉了伊迪絲的一隻翅膀,一隻幻想的翅膀,他們早早地把她投進了那片小水塘,那片隻存在ABC的小水塘。
這個年齡的孩子,我不需要她學習學科知識,我隻需要她在想象力的池塘裡徜徉。”
孩子的想象力是無價的,伊迪絲很幸運,有這樣一位為自己想象力辯護的媽媽。
一個家庭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不扼殺,限制他的想象力,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讓孩子對這個世界也有話語權!
達爾文小的時候經常會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傻”問題:
“媽媽,泥土裡能不能長出小貓、小狗來?”
“世界上最早的母親是誰,她是誰生的啊?
“上帝是誰創造的啊?”
他的母親卻十分喜歡他的“傻問題”,每次都給予很耐心的解答,正是他母親的這種肯定和賞識,使達爾文從小就在心裡埋下了對萬物好奇的種子,發芽開花,以至于後來發現了偉大的進化論。
達爾文在回憶中說:“如果沒有父母對我的想象力的“寬容”,我也隻不過是普通人而已。”
我們在面對孩子的“胡說八道”時,耐心傾聽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回饋方式。
我們都不希望孩子與生俱來的想象力被無辜損害,我們都不希望孩子的思維固勢,我們都不希望把孩子訓練成一個工廠中的房間生産的标準産品。
我們希望孩子天馬行空,無所畏懼,永遠少年,永遠一身驕傲,懷有一顆不被世俗與欲望蒙塵的赤子之心去闖蕩未知的世界。
還記得,那些打動無數人的孩子們的詩麼?
燈
姜二嫚|七歲
燈把黑夜
燙了一個洞
光
姜二嫚|六歲
晚上
我打着手電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當拐杖
我 拄着一束光
原諒
鐵頭|八歲
春天來了
我去小溪邊砸冰
把春天砸到頭破血流
直淌眼淚
到了花開的時候
它就把那些事兒忘了
真正的原諒了我
回到地面
朵朵|五歲
要是笑過了頭
你就會飛到天上去
要想回到地面
你必須做一件傷心事
我畫的樹太漂亮了
茗芝|八歲
我畫的樹
太漂亮了
接下來畫的鳥
畫的雲
畫的池塘和花朵
都配不上它
挑媽媽
朱爾|八歲
你問我出生之前在做什麼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這麼幹淨、富有靈魂的語言讓大人們深深慚愧。
你會發現孩子的“胡說八道”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深刻動人。
耐心傾聽,耐心呵護,總有一天會讓你驚喜。
— End —
歡迎留言讨論
别忘了文末【點贊】和【在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