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娃的淚水,就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武器。
從孩子出生開始,哭就變成了他們的常态。心情好了哭一哭,肚子餓了、尿了哭一哭,他們會把哭聲變成和媽媽交流的一種方式。

等到孩子會說話了之後,哭就變成了一種發洩方式。他們已經學會了如何表達情緒,當他們開心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哭了。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着不哭的娃,成長過程中差别不是一點點
有些娃的淚腺開關好像非常敏感,遇到一點點問題就哭個不停,就算是不是他們的錯,他們也不敢進行辯解,隻是哭唧唧。
這種情況要是發生小女孩身上,家長或許還不會那麼激動,畢竟女孩子性格柔弱一些也正常,女孩子的眼淚也是最好的殺手锏。
但如果是男孩子整天哭咧咧的話,父母就會非常憂愁。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就算是流血也不能流淚。男孩子還是要性格剛強一點比較好。
患有心理疾病的機率方面
雖然動不動就哭,和總是強忍淚水的兩種行為都很極端,哪一種都會讓人覺得性格有些不足的地方,但是前者患有心理疾病的機率一定遠遠小于後者。
因為哭是一種情緒的發洩方式,當你無助或是痛苦的時候,比起向其他人抱怨和求助帶來的白眼和失望,躲起來大哭一場更能解決問題。
如果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悲傷情緒的話,憋在心裡遲早是會出問題的。如果真的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們也會因為習慣了隐藏自己而傷害到身體的。
身體無法承受的時候,也就是爆發或是死亡之間的抉擇了。如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大多都是那些平日所謂的情緒管理大師。也就是從小開始忍着不哭的娃。
情商發展方面
從寶寶2歲開始,情商的發展就該被提上日程來。因為隻要是和外界産生互動,發生交往,就是需要情商的輔助。
其中,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自然會得到更多的關愛和關心。也就是所謂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雖然他們掉眼淚的頻率有點高,但是誰又能拒絕一個楚楚可憐娃的請求呢?
而那些強忍着淚水不哭的娃,他們就自然而然變成了被冷落的對象。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情緒埋藏在心裡。其他人很難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根本不會對他們産生其他的關心。
久而久之,那些強忍着淚水的娃就會被貼上木頭的标簽。因為不想麻煩别人而封閉自己,産生一種讓人很難接觸的錯覺。
性格養成方面
那些動不動就哭的娃,一定是屬于感性的孩子。但凡是理性占據上風的話,孩子怎麼能夠接受自己無助地哭泣呢?
而強忍着自己淚水的孩子,當然就是理性的孩子了。他們知道哭泣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有時間哭,還不如趕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呢!
而感性孩子和理性孩子之間性格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那些感性的孩子不光是因為自己遇到問題而哭,當看到其他人身處險境也會哭,就算是聽了悲傷的故事也會哭。
反之,那些理性的孩子就會非常冷酷地對待。因為已經習慣了自己不哭,當看到其他娃哭得時候,不僅不會去哄,還會潑冷水。
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選擇和前者交往,不和後者有瓜葛。畢竟沒有人願意和冷冰冰的人交朋友,要是真遇到什麼事情,豈不是隻會笑話自己?
如果能夠中和兩種情況,就更加完美了
很多家長會認為,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一定是逆商不高,就應該加強對孩子逆商方面的引導和訓練,總是想着出一些難題考驗孩子。
但實際上,孩子發生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因為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就想辦法吸引父母的關注,要是從這方面下手改變的話,說不定孩子的相關行為會減輕很多呢!
畢竟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完美一些,但如果家長不進行幹預隻是憑空想象的話,和白日做夢又有什麼差別呢?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是屬于前者還是後者呢?你覺得你家孩子的逆商高不高呢?你将如何引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