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适應學校生活,以及當下的社會現狀,父母拼命地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早早适應“社會的殘酷”,在未來的生活中,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在父母的耐心培養下,孩子内心的獨立慢慢被激發出來。可是這份獨立,卻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甚至暗藏着傷害。很多孩子陷入了“僞獨立”,明明内心不夠成熟,卻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拼命地“委屈”自己。
這樣的獨立,完全就是浮于表面,用來應付父母。都說萬物成長是有規律的,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每個年齡段的心理及行為表現是不同的。父母過分地要求獨立,孩子就需要做與自己能力不比對的事情,傷害可想而知。
請學會正确培養孩子的獨立,别讓傷害蔓延
第一招:解放雙手,适當退出
獨立的習慣,并非朝夕間養成,需要孩子和父母的共同努力和配合。父母要做的,就是學會适當退出,在孩子合适的年齡,把選擇權交給他們。最簡單的事情,從自己吃飯、穿衣和走路開始做起。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想要依賴父母,而是父母放不開孩子。以“年齡小”和“關心”為借口,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那他永遠學不會獨立。
第二招:尊重好奇心,激發探索欲
成長路上,偶爾的犯錯和受傷,都是躲不過的事情。作為父母,理應尊重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多去探索,即便犯了錯誤,或者受了傷害,也是一種成長和積累。這些犯過的錯誤,都會成為接下來成功的奠基石。
被保護得太好的孩子,真的如同溫室裡的花朵,他們的承受力會特别差,稍微得風吹雨淋,都有可能讓孩子心生怯意。
第三招:教出選擇權,正确引導
都說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在生活中的樣子,是孩子學習的榜樣。隻需要教會他們正确的三觀,以及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剩餘的事情,就讓孩子獨自地嘗試。
在循序漸進中,孩子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鍛煉。始終相信,家長在教育中的态度,就是孩子未來在社會中的樣子。
總結:接受孩子的平庸和不完美,不要讓“僞獨立”毀了他們的健康。孩子喜歡的事情,不要制定太多的規矩去限制他們,更不要去說教和懲罰失敗,相信很快就能真正長大,變得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