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爸爸回家最喜歡幹什麼?”孩子們的統一答案,讓人笑過之後卻沉默了

作者:主創團·筱恬

中年老父親們的日常愛好是啥?

不久前,在微網誌上刷到一個短視訊,教人看得笑着笑着就沉默了。

一群幼稚園的小朋友,依次排隊在鏡頭前回答老師的提問:“你爸爸最喜歡做什麼?”孩子們童言無忌,一個個如實坦白。

一堆五花八門的答案裡,“抽煙、喝酒、玩手機、打遊戲”占了大多數; “打掃衛生、做飯、運動”之類相對“順眼”的沒幾個; 而僅有一個小女孩的回答,讓人心頭一暖: “我爸爸喜歡陪我玩。”

視訊釋出後,網友們熱議紛紛。其中有兩條留言,讓人尤其難忘:“我隻看到了悲哀,沒幾個正常的爸爸。”“那個說爸爸喜歡陪她玩的小姑娘,真幸福。”

對孩子來說,有一個陪伴自己一路長大的爸爸,真是人生莫大的福氣。 隻可惜,現實生活中,喪偶式育兒依然那麼普遍;不擅長教育的爸爸,還是那麼多。

有個善于陪伴的好爸爸,對孩子意味着什麼?

河南鄭州就有這樣一位寶藏老爸,不久前被人民日報贊上了熱搜。他叫張帥,是一個80後。女兒三歲時,為了讓孩子少玩電子産品、擁有更加高品質的童年,他開啟了硬核寵娃模式。 因為此前一直喜歡做手工,他開始換着花樣為女兒親自制作玩具。紙箱、礦泉水瓶、泡沫塑膠盒……這些廢舊物品經過他的加工,變成了一個個有趣又益智的玩具。

時至今日,張帥已經為女兒制作了兩百多件玩具。他也為成了女兒眼中無所不能的超人爸爸。

面對采訪,這個五歲的小女孩開心地表示:“跟爸爸一起玩,我玩什麼都開心。”

“爸爸回家最喜歡幹什麼?”孩子們的統一答案,讓人笑過之後卻沉默了

肯為孩子做玩具,願陪孩子玩遊戲,把自己所有的空餘時間都留給孩子。一個父親最深情的愛,莫過于此。而這份父愛之于孩子的意義,更是非凡的。

不禁想到梁啟超。他是民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盡管身擔重任、工作繁忙,卻始終不忘關心每個子女的成長。 哪怕孩子們都在外求學,梁啟超也經常以寫信的方式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學業、在每一件人生大事上提供自己的建議,并從不吝啬表達自己的愛。

他曾在那些信中向子女們深情告白:“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對于你們的愛,十二分熱烈……” 正是這些點滴的關愛,讓梁啟超的九個子女在潛移默化中深受父親的影響,個個成為了棟梁之材——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專家梁思禮……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龍鳳”,這段佳話的背後,離不開一位父親的全力托舉。

“爸爸回家最喜歡幹什麼?”孩子們的統一答案,讓人笑過之後卻沉默了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的确,相比母愛,父愛或許沒有那麼感性和細膩;但它能給予孩子的,往往是更開闊的眼界與格局、更堅毅的心性與品質、以及更健全的心智與三觀。

爸爸的用心陪伴,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寶貴的财富,讓他們的成材之路收獲更多驚喜。

“别人家”的神仙爸爸,總會引來無數家長的羨慕。相比之下,下面這幾種爸爸,似乎在我們周圍更為常見。

1. 隐身型爸爸

據國内首份《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的調研資料顯示: “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親。父親陪伴較多或父母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占12.6%和16.5%。父親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周末為7.7小時,遠低于母親的4.6小時與10.9小時。”

有多少爸爸,忙于事業、應酬和賺錢,缺席過了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關鍵節點。

曾看過一個新聞,湖南郴州有一位父親,平日裡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陪兒子。

有一次,他出差回來後悄悄去接兒子放學,想給孩子一個驚喜。當時,他一路跟在兒子身後,忍不住喊了一聲。 男孩發現爸爸後,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随即,他又真摯地說到:“爸爸,我做夢都在想你!”話還沒說完,他的雙眼早已噙滿淚水,差一點就哭了出來。

“爸爸回家最喜歡幹什麼?”孩子們的統一答案,讓人笑過之後卻沉默了

孩子的反應,讓所有人都心酸不已。原來,對孩子來說,他們真正在意的不是金錢,不是物質條件,而是有一個能陪伴自己長大的爸爸!

幼兒心理學家格塞爾曾說:“失去父愛是人類感情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

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一旦錯過就再也不在。隐形爸爸們,最終會後悔嗎?

2. 暴力型爸爸

幾天前,江西宜春一個小男孩因為犯錯被父親痛打的視訊,在網上曝光。

鏡頭裡,隻見那位爸爸手舉着皮帶,兇神惡煞地對孩子死命抽打。伴随着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喊,整個場面讓人不忍直視。

“爸爸回家最喜歡幹什麼?”孩子們的統一答案,讓人笑過之後卻沉默了

據了解,這個孩子每周都會被父親毆打。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都說虎毒不食子,可有些爸爸卻偏偏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動辄對孩子一頓打罵,以這種簡單粗暴的形式教育子女。

殊不知,這種方式看似立竿見影,帶給孩子的傷害卻是無窮的。以暴制暴,終将毀掉孩子的一生。

除此之外,相比激烈的打罵,還有一種更加隐蔽的暴力方式,同樣不可忽略,那就是冷暴力。正如冰心先生所言:“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

很多爸爸并不善于表達。他們往往寡言而内斂,跟孩子缺乏交流。但實際上,這對孩子的成長并不利。

有研究表明:“小時候受過冷暴力和情感虐待的人,長大後更容易有暴力傾向;并且在解決問題時,他們也更傾向于采用沖動、不負責任的方式。”

愛,唯有流淌才能感覺到溫度。孩子真正想要的,也絕對不會是一個漠然的爸爸。

3. 專制型爸爸

此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75.4%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父母過于強勢,35.7%的受訪者父親強勢。”

這份強勢主要展現在:控制欲強、不容反對、愛指責孩子、一切都必須聽從其安排。總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把意志強加給子女,這是很多父親的做法。

殊不知,這份高高在上、說一不二的專制背後,是孩子那充滿陰影的童年回憶。

正如知乎上的一個問題:“有位很強勢的父親是種怎樣的體驗?”有位網友的回答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是一種要死的體驗。在家裡總是放不開,畏畏縮縮的,帶着面具扮演聽話的好孩子。”

然而,這份聽話,是以壓抑本心、讨好他人換來的。在專制而強勢的父親權威之下,孩子怎麼可能快樂自信地做自己呢?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但慶幸的是,從今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實施。這意味着從今以後,家長“依法帶娃”的時代,正式拉開了帷幕。

需要強調的是,帶娃,絕不隻是媽媽們的專利。在當今社會,爸爸參與育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前所未有地凸顯。

要想成為好爸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育兒理念與知識儲備,跟妻子與孩子共同進步。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