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爸爸回家最喜欢干什么?”孩子们的统一答案,让人笑过之后却沉默了

作者:主创团·筱恬

中年老父亲们的日常爱好是啥?

不久前,在微博上刷到一个短视频,教人看得笑着笑着就沉默了。

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依次排队在镜头前回答老师的提问:“你爸爸最喜欢做什么?”孩子们童言无忌,一个个如实坦白。

一堆五花八门的答案里,“抽烟、喝酒、玩手机、打游戏”占了大多数; “打扫卫生、做饭、运动”之类相对“顺眼”的没几个; 而仅有一个小女孩的回答,让人心头一暖: “我爸爸喜欢陪我玩。”

视频发布后,网友们热议纷纷。其中有两条留言,让人尤其难忘:“我只看到了悲哀,没几个正常的爸爸。”“那个说爸爸喜欢陪她玩的小姑娘,真幸福。”

对孩子来说,有一个陪伴自己一路长大的爸爸,真是人生莫大的福气。 只可惜,现实生活中,丧偶式育儿依然那么普遍;不擅长教育的爸爸,还是那么多。

有个善于陪伴的好爸爸,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河南郑州就有这样一位宝藏老爸,不久前被人民日报赞上了热搜。他叫张帅,是一个80后。女儿三岁时,为了让孩子少玩电子产品、拥有更加高质量的童年,他开启了硬核宠娃模式。 因为此前一直喜欢做手工,他开始换着花样为女儿亲自制作玩具。纸箱、矿泉水瓶、泡沫塑料盒……这些废旧物品经过他的加工,变成了一个个有趣又益智的玩具。

时至今日,张帅已经为女儿制作了两百多件玩具。他也为成了女儿眼中无所不能的超人爸爸。

面对采访,这个五岁的小女孩开心地表示:“跟爸爸一起玩,我玩什么都开心。”

“爸爸回家最喜欢干什么?”孩子们的统一答案,让人笑过之后却沉默了

肯为孩子做玩具,愿陪孩子玩游戏,把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留给孩子。一个父亲最深情的爱,莫过于此。而这份父爱之于孩子的意义,更是非凡的。

不禁想到梁启超。他是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尽管身担重任、工作繁忙,却始终不忘关心每个子女的成长。 哪怕孩子们都在外求学,梁启超也经常以写信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业、在每一件人生大事上提供自己的建议,并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爱。

他曾在那些信中向子女们深情告白:“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十二分热烈……” 正是这些点滴的关爱,让梁启超的九个子女在潜移默化中深受父亲的影响,个个成为了栋梁之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礼……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龙凤”,这段佳话的背后,离不开一位父亲的全力托举。

“爸爸回家最喜欢干什么?”孩子们的统一答案,让人笑过之后却沉默了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的确,相比母爱,父爱或许没有那么感性和细腻;但它能给予孩子的,往往是更开阔的眼界与格局、更坚毅的心性与品质、以及更健全的心智与三观。

爸爸的用心陪伴,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宝贵的财富,让他们的成材之路收获更多惊喜。

“别人家”的神仙爸爸,总会引来无数家长的羡慕。相比之下,下面这几种爸爸,似乎在我们周围更为常见。

1. 隐身型爸爸

据国内首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的调研数据显示: “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亲。父亲陪伴较多或父母陪伴一样多的家庭仅占12.6%和16.5%。父亲在工作日陪伴时间为2.9小时,在周末为7.7小时,远低于母亲的4.6小时与10.9小时。”

有多少爸爸,忙于事业、应酬和赚钱,缺席过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曾看过一个新闻,湖南郴州有一位父亲,平日里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儿子。

有一次,他出差回来后悄悄去接儿子放学,想给孩子一个惊喜。当时,他一路跟在儿子身后,忍不住喊了一声。 男孩发现爸爸后,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随即,他又真挚地说到:“爸爸,我做梦都在想你!”话还没说完,他的双眼早已噙满泪水,差一点就哭了出来。

“爸爸回家最喜欢干什么?”孩子们的统一答案,让人笑过之后却沉默了

孩子的反应,让所有人都心酸不已。原来,对孩子来说,他们真正在意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质条件,而是有一个能陪伴自己长大的爸爸!

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再也不在。隐形爸爸们,最终会后悔吗?

2. 暴力型爸爸

几天前,江西宜春一个小男孩因为犯错被父亲痛打的视频,在网上曝光。

镜头里,只见那位爸爸手举着皮带,凶神恶煞地对孩子死命抽打。伴随着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喊,整个场面让人不忍直视。

“爸爸回家最喜欢干什么?”孩子们的统一答案,让人笑过之后却沉默了

据了解,这个孩子每周都会被父亲殴打。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有些爸爸却偏偏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动辄对孩子一顿打骂,以这种简单粗暴的形式教育子女。

殊不知,这种方式看似立竿见影,带给孩子的伤害却是无穷的。以暴制暴,终将毁掉孩子的一生。

除此之外,相比激烈的打骂,还有一种更加隐蔽的暴力方式,同样不可忽略,那就是冷暴力。正如冰心先生所言:“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很多爸爸并不善于表达。他们往往寡言而内敛,跟孩子缺乏交流。但实际上,这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有研究表明:“小时候受过冷暴力和情感虐待的人,长大后更容易有暴力倾向;并且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也更倾向于采用冲动、不负责任的方式。”

爱,唯有流淌才能感觉到温度。孩子真正想要的,也绝对不会是一个漠然的爸爸。

3. 专制型爸爸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5.4%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父母过于强势,35.7%的受访者父亲强势。”

这份强势主要体现在:控制欲强、不容反对、爱指责孩子、一切都必须听从其安排。总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把意志强加给子女,这是很多父亲的做法。

殊不知,这份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专制背后,是孩子那充满阴影的童年回忆。

正如知乎上的一个问题:“有位很强势的父亲是种怎样的体验?”有位网友的回答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是一种要死的体验。在家里总是放不开,畏畏缩缩的,带着面具扮演听话的好孩子。”

然而,这份听话,是以压抑本心、讨好他人换来的。在专制而强势的父亲权威之下,孩子怎么可能快乐自信地做自己呢?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但庆幸的是,从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从今以后,家长“依法带娃”的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需要强调的是,带娃,绝不只是妈妈们的专利。在当今社会,爸爸参与育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前所未有地凸显。

要想成为好爸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理念与知识储备,跟妻子与孩子共同进步。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