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6個迹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可是由于有些父母不合理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産生自卑心理。而一個自卑的孩子,很難變得優秀,也不容易在學習和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績。

哈佛心理學家肖恩庫珀為了能夠找出克服自卑的方法,花費了5年時間,來研究心理學的每個領域。庫珀提醒父母,孩子如果有這6個迹象,說明你的教育,造成了孩子的自卑,父母要随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6個迹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01

孩子做事總是畏畏縮縮。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粗暴、簡單,動不動打罵孩子,就會造成孩子自卑,進而讓孩子幹什麼都是畏畏縮縮的。

《中毒父母》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别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緻很多極端行為。

因為孩子對自己缺少自信,害怕自己沒有能力做好,不敢輕易去嘗試,同時因為自卑,特别害怕别人的眼光,怕被人看不起。

是以,心裡有了障礙,做起事、說起話,不像有自信的孩子那樣,充滿了掌控感。而是畏畏縮縮,生怕自己做不好。

02

孩子過于敏感。

有的孩子特别在意别人對自己的看法,有時候别人一句無意的話,會認孩子煩惱很久。“是不是自己說錯話了,”,“我得罪他了嗎?我真沒用。”

其實,孩子這麼敏感,根本原因是孩子自卑,不自信,源于“自己沒用”“都是自己的錯”的心理。

這6個迹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03

孩子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讨好、迎合别人,是因為在心裡自卑,覺得自己不配,是以,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處處讨好别人。

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松子從小就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注和喜愛,心裡一直都很自卑,偶爾一次做鬼臉,讓父親對她露出了笑臉。從此以後,松子就養成了做鬼臉的習慣。松子的這種總是想讨好别人的性格,造就了她悲慘的人生。

04

挑剔别人。

自卑的孩子,不信任别人,喜歡挑剔别人的不是,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也是安慰自己的擁有優越感的一種方法。這是自卑的孩子通過挑剔别人,獲得了一種心理自我安慰。

比如:自卑的孩子考試沒考好,他會陷入一種自責自己太差的狀态,同時為了讓自己心裡好受些,他會這樣想,“雖然我沒考好,同桌的數學也考得不好,有道題我做對了,他還錯了。”

這6個迹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05

對金錢計較。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對他金錢方面處處限制,也會讓孩子産生自卑,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家庭不如别人。

費諾伊德在《童年陰影》理論中提出:童年不被滿足,哭窮的環境,會讓人自卑,長大後更難自立。

朋友的孩子,每次他同學約他出去玩,他都拒絕。朋友問他原因,孩子說,有次跟同學出去玩,同學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而他卻不敢,因為口袋裡沒有錢,同學雖然沒有當面笑話他,但他心裡感到很自卑,就再也不跟同學出去玩了。

就是因為在金錢方面感到自卑,他們就特别看重金錢,計較金錢。

06

孩子過于懂事。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懂事,是自己教育得好,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但是,孩子過于懂事,從來不敢反抗父母。而是事事順從父母,有可能是孩子自卑,怕自己不懂事,會失去父母的愛和關注。

知名作者韓大茄在《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一文中寫道:

"懂事是一種毒,一旦形成了這個印象,它就會綁架你堅持下去。因為我很早就知道,一個熊孩子隻要做一件暖心的事,就會讓人交口稱贊。

而一個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會讓父母大失所望,前功盡棄。是以有時候必須頂着"懂事"的光環堅持到底,不斷地忍讓。

發現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感覺自己随時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對抗,是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系。

孩子自卑,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人生,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上表現,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用肯定和鼓勵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