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聞網訊 随着寒假的到來,有些孩子陷入了對手機的迷戀,打遊戲、看視訊、玩社交軟體,就連吃飯、走路,都會時不時看着手機螢幕。這樣的情況讓不少媽媽們都陷入了焦慮。如何讓“神獸”們放下手機呢?石家莊市第八醫院中級心理治療師張亞晗給媽媽們支支招。
9歲孩子沉迷手機難自拔
石家莊9歲的軒軒自從放寒假後,就天天手機不離手,而且最近有沉迷的趨勢,吃飯也需要媽媽叫半天才來,時不時的還在盯着手機,就連作業也懶得寫。而且還偷偷用奶奶的手機給自己的賬号充錢。軒軒媽媽發現後,屢次和軒軒溝通,不但沒有改善,還鬧着要離家出走。無奈之下,軒軒媽媽來找心理治療師咨詢,“孩子老是玩遊戲,我說他也不聽”“我得天天上班,不能老是看着他,他控制不住自己老玩手機,怎麼辦呢?”
張亞晗表示,最近有很多媽媽都跟這位媽媽一樣,孩子放假之後就開始焦慮,擔心孩子天天玩手機而荒廢學業,染上壞習慣。而孩子長時間玩手機、平闆的确有很大危害,比如損傷視力,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導緻青光眼;損傷脊柱,導緻頸椎病、腰椎病;破壞孩子原有的學習習慣和生活作息;目前的電信詐騙手段不斷變化,而學生也是主要的受害群體之一。

家長應該這樣做
如何在假期中避免“神獸”們長期玩電子産品呢?
首先,家長不要過于焦慮。焦慮的情緒是會傳染的,在過于焦慮的情緒下溝通常常無效,也不利于親子關系的維護。家長要合理地宣洩自己的焦慮情緒,也可以跟自己的配偶互相去消化。再有,家長要認識到适當适度地玩電子産品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比如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在電子産品中擷取很多知識;很多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會表示玩遊戲會減壓,還會讓其有成就感等等。
其次,要看到孩子背後的需求。很多孩子會在表達很無聊,又不知道做點什麼來排解的時候就會想到電子産品。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後的需求:“我很想要陪伴,很需要被關注。”年齡小的孩子,家長要多花些時間來陪孩子,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做一些親子遊戲,比如手工、畫畫等;年齡大點的孩子,家長可以坦誠地跟孩子交流,跟他/她一起制定假期的規劃,還可以規定玩電子産品的時間。不要在小孩哭鬧、無聊時經常給他玩手機,也不要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神器。
最後,要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規定了玩電子産品的時間,時間到了要按要求執行,3歲以上的孩子就應該有規則意識。同時,作為家長也要能夠承受孩子是以而産生的情緒反應,比如小點的孩子會哭鬧、大點的孩子會憤怒等,作為父母要給予陪伴和安慰。建議家長也控制玩手機時間,給孩子做榜樣。如果孩子手機玩遊戲成瘾,父母也不要一味地指責甚至打罵孩子,可以找專業心理醫生幫忙。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王珊
河青新聞網編輯蔣常林|頻道主編陳雪|頻道監制賈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