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OS兒童村:“最美媽媽”張雨霄養了25個娃

10個孩子依偎在“媽媽”張雨霄的身邊,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來煙台SOS兒童村之前,這些孩子均已失去父母,有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還有些落下了腿疼的毛病。

看着這張拍攝于1990年的圖檔,66歲的張雨霄向《民生周刊》記者回憶起SOS兒童村的往事,“在SOS兒童村的照料下,他們得以健康成長。”

過去的36年間,張雨霄先後帶過25個孩子,年齡最大的1975年出生,年齡最小的2013年出生。最多時,她要同時帶9個孩子。

成立于1984年,中國SOS兒童村是國際SOS兒童村組織成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是救助庇護社會孤兒的公益機構。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10個SOS兒童村共有127個家庭,964名孩子,總計收留撫養了3380名孩子。其中,2299名孩子已離村,相繼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

張雨霄所在的煙台SOS兒童村于1986年6月正式開村并開始招募“愛心媽媽”。

“照顧好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過去的36年間,張雨霄說自己從來沒休過假,沒睡過午覺。

晚上要起夜照看年幼的孩子,早晨不到5點起床張羅早飯,下午還要去接還上國小的孩子,深夜還要照顧剛放學回家的高中生孩子……

雖然從未生育,但張雨霄把多個孩子的衣食起居照顧得井井有條。

采訪中,張雨霄向記者展示了多張拍攝于不同時期的全家福。溫馨幸福畫面的背後,她坦言,不知自己哭了多少次,“孩子不聽話要哭,孩子不認真學習要哭,孩子生病的時候也要哭。”

至今,她仍然記得第一次帶孩子時的艱辛。那是1986年的冬天,淩晨1點,孩子腿疼的老毛病複發。當時,SOS兒童村剛剛建設完工,村裡還沒有像樣的大夫,也沒有配備交通工具。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張雨霄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顧不上多想,張雨霄背起孩子就往醫院跑。到了醫院,她仍放心不下孩子,在病床旁守了一夜。那一刻,她才知道作為一名母親有多不容易。

作為一名SOS兒童村的傳統愛心媽媽,張雨霄沒有結過婚,未曾生育。來兒童村之前,也沒有撫養孩子的經驗。因為當時兒童村招募愛心媽媽的條件非常苛刻,第一條就是終身不嫁。

雖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當時社會的主流觀念,然而,張雨霄卻義無反顧地報了名。一方面,自己一直很喜歡孩子;另一方面,看到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心生憐憫。

得知這個消息,姐姐和弟弟很不了解:“不結婚,不生孩子,你老了以後怎麼辦?你一個女的也不怕丢臉?”

面對家裡的百般阻撓,張雨霄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家裡人肯定是不同意的,但不結婚對我來說并沒有什麼,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照顧好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10所SOS兒童村

“這些孩子雖然不是我親生的,但是和親生的一樣。”張雨霄說,這些孩子之間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和親兄弟姐妹一樣親,他們也特别團結,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幸福的大家庭。

1949年,奧地利的醫學博士海爾曼·格邁納爾決心尋找一種能适合孤兒特殊需要的生活方式。

在精心的探索中,他提出了以家庭方式撫養、教育孤兒的設想,并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SOS兒童村。通過這種生活方式,使那些在災難中幸存的孩子重新獲得母愛和家庭溫暖。

SOS兒童村由SOS媽媽、兄弟姐妹、家庭住房和村落4個部分組成。兒童村以及其青年設施的設定,目的是讓孩子們健康成長、逐漸自立,為将來的獨立生活做好準備。

每一個兒童村有10~15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立的住宅。進入就學年齡的孤兒,可就近上學。在不再孤單的氛圍下長大,直到完全獨立走向社會。

采用小家庭撫育方式,兒童村可讓這些孩子在新型的家庭中重新獲得家庭溫暖和母愛。每個家庭有6~8名不同年齡、不同性别的孤兒,他們之間以兄弟姐妹相稱,由一位未婚女性充當家庭中媽媽的角色。

在這樣一個家裡,孩子們能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一起生活、互相學習,孩子們也會共同承擔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責任并分享喜怒哀樂。

1984年11月,由國際SOS兒童村組織出資,在大陸煙台市建立中國SOS兒童村,并于1986年10月開始收養孤兒。就在當年,張雨霄應聘成為SOS兒童村第一批愛心媽媽。

自建村以來,煙台SOS兒童村共收養了來自山東、河南、新疆、黑龍江、遼甯5個省份60個縣、市、區的340名孤兒,常年生活在村内的孩子100多名。每個家庭撫養7至8個孩子,14歲以上的男孩子生活在青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在兒童村的家庭裡,這些原本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孤兒體會到了母愛與家庭的溫暖,可以像正常家庭的兒童一樣充分享受醫療保健、義務教育等權利。”張雨霄說。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全國共有天津、煙台、齊齊哈爾、南昌、開封、成都、莆田、烏魯木齊、拉薩、北京10所SOS兒童村。

SOS兒童村:“最美媽媽”張雨霄養了25個娃

▲不同時期,張雨霄與孩子們的全家福。

最希望看到孩子們取得成績

2003年,張雨霄的家庭被評為“煙台市十佳文明家庭”。随後,她個人獲“感動煙台十大新聞人物” “山東省十大優秀母親” “中國百名優秀母親”等榮譽。

和這些榮譽相比,張雨霄直言,25個孩子才是她最大的财富。作為媽媽,她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們取得成績。

如今,她的孩子遍布大江南北,大多已安家立業。

大兒子張建成在1998年被授予“抗洪勇士”,受到過國家上司人的接見;吳雲龍,是一位薪水頗豐的鋼琴教師;一個女兒在美國讀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定居美國,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談及子女,張雨霄語氣中充滿驕傲。不過,也有孩子讓她始終放心不下。

25個孩子之中,智力低下的陽陽最讓張雨霄放心不下。陽陽剛進家時還不到4歲,眼角終年流淚紅腫且嚴重哮喘、溺床,連飯碗也端不起來。不僅需要喂飯,還需要每晚手端便盆給他接尿。

“他的哥哥姐姐說,将來一定照顧好他,絕不讓他受苦。”張雨霄說,“我常跟孩子們說,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你們是一根藤上的苦瓜,走到一個家庭,就是親兄弟姊妹,要互相依偎互相滋養。”

在SOS兒童村的精心培養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各行各業有用的人才。

據中國SOS兒童村協會釋出的材料顯示,大陸10個SOS兒童村共培養了758名大專生、291名大學大學生、50名研究所學生、16名國外留學生。自2012年起,居住在SOS兒童村的孩子們,連續10年聯考升學率100%。

(□ 《民生周刊》記者 鄭智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