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從青年到中年,感覺和運動機能的變化是非常細微的,我們幾乎意識不到。

直到有一天,一位45歲的人突然發現如果不戴眼鏡,再也看不清電話本了;

或者一位60歲的老太太不得不承認自己步行不如以前快了。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看不見的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首先,是被抛棄感。

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階段,家中長者的離世是常常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喪失,有些人是以感到被抛棄,憂郁久久不能散去。

再者,“青春不再,容顔易老”是最直接的沖擊。

沒有了月經的女人被稱為“老女人”,這樣刻薄的話語似乎把更年期的女人從原來的社會歸屬中扔了出來,成為了被抛棄的群體。

而對于那些原本女性自身價值低,又或者自我價值大部分依賴于外在的容貌身材或者所能提供的生育功能的女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抑郁與焦慮瞬間并駕齊驅,想方設法阻擋自身價值的崩塌。

這樣大家是不是可以更了解那些“中年少女”的努力呢?

整容、健身、美顔等行列,對于中年女人們都幾乎等于有機會緊緊抓住青春這輛列車的末節車廂:害怕自己沒用了,害怕自己不再值得被愛了。

尤其小時候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或氛圍中長大的女孩,處于更年期的被抛棄感會更加強烈。因為害怕被抛棄,就會想方設法抓住。

抓住的方式,常見的比如拼命留着賴以生存的外表或功能;以及表現出對“身邊人的反應是否及時”的敏感,稍不回應或回應不到位就會覺得天要塌下來了。

這個時候的女性内心世界因害怕而脆弱,不得不在外在現實世界中通過表現強勢來保護自己。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感覺走向終點:年紀逐漸增長,覺得自己逐漸衰老,常聯想自己走向生命的盡頭,陷在回憶已故親友的漩渦中不可自拔,終日感到悲傷。

心理學家榮格說:NA中年一到,太陽就要開始往下走了,上午發生的所有價值與理想都會翻轉。”

榮格的來訪者大多是屬于中産階級以上的,生活很穩定,基本上什麼都不缺,但常常人到中年就陷入了人生的無意義感,就像太陽從此即将西斜,直到日薄西山。

這裡将産生一個反轉,生理的衰退,職場發展的受限,也無法再突破,家庭結構的改變,與死亡日趨接近,這些都會對人的内心造成強烈的沖擊。

有的人的人生從此開始陷入死寂,一蹶不振;有的人的人生陷入偏執和躁狂,總想去得到些什麼東西,來彌補這種喪失。

就像青春期叛逆一樣,也是以有人把中年危機比喻成青春期,在這些危機的沖突下,人格要進行一個重整,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還有面對種種不能吸收的情緒,而做出的種種的失控的行為。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心理學的研究顯示,隻有某些婦女在更年期時會情緒低落,而其中大部分是一輩子都待在家裡的家庭主婦。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這些女性的子女一旦長大離家,她們就再也沒有精神寄托了,是以很容易出現所謂的空巢期症狀。

對那些一輩子都在追求個人志趣或發展個人事業的女性而言,更年期反而是一種解放,膝下無子的婦女這種感受尤其深刻。

會在更年期感到郁悶不樂的婦女,主要是一輩子受到單一狹窄的刻闆形象所限制的女性。

如果從存在義心理治療角度說,“存在性”意義上的自由與限制、無意義等主題是女性“更年期”問題的主要根源。

直白地說就是,更年期的婦女情緒會陷入低潮,通常是因為無法擺脫傳統女性角色的束縛。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情感危機:經曆了青春期的騷動、成年初期的熱情、事業的拼打和生活的挫折以後,中年人在情感上應該更成熟、穩重、有内涵。

可此時面臨的誘惑會更多,特别是回想自己曾經的付出,會懷疑到底“值不值”,甚至升華為情感危機。

中年人的(情感)危機, 同時在本質上是中年人自我的迷失, 往往也是個人在自我身份和角色定位上的危機。

女人45歲至55歲之間,家裡最大的危機是情感的變故,而其根源大多時候是自身的失落感。

據統計,大陸目前女性的更年期大約在49歲前後,這個階段是指女性中性成熟至老年期的一個過渡期。

除了身體的經期表現以外,情緒不穩定,發脾氣是最明顯的特征。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自身的價值感不展現,失落。

女人在年輕的時候,還是有着自己的夢想的,會為了實作自己心中的想法而努力。

但是,随着孩子的長大,人生的重心逐漸回歸到了家庭上面,甚至很多人做了全職太太。

當45歲以上,自己就會表現開始在意衰老的容顔,青春一去而不複返。同時,因為夢想越來越遠了,自我的價值沒有得到展現。

是以,總是長籲短歎自己的人生,過得很“蒼白”。

這個時候心裡的難過程度是1級。

孩子長大了,不聽話。

孩子出生之後,為了教育孩子,媽媽可以說是“操碎了心”。

看着孩子一天天長大,自我很有成就感。

但是當孩子到了國中以後,甚至成年之後,就逐漸有了自己完整的思維方式,不再表現得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

作為媽媽,是比較失落的。

因為曾經那個找自己“出謀劃策”的孩子,現在和自己交流少了,也不聽話了,感情上難以接受。

這個時候心裡的難過程度是2級。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女性更年期的心理特征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情緒不夠穩定,易激動,易怒,易緊張焦慮。

(2)産生心悸、胸悶、憂慮、抑郁、易激動、失眠、記憶力減退。

(3)焦慮。表現為終日或間歇無緣無故地焦急緊張、心神不定,無對象或無原因的驚恐不安,有多種植物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和軀體不适感。

(4)偏執心理。敏感多疑,對人不信任,多思多慮,無事生非,猜疑叢生。有時會出現疑病觀念、恐癌症,對自己的健康有不安全感。

(5)抑郁。身心功能日益低下,對任何事物缺乏興趣和樂趣,生活無活力,憂郁悲觀,情緒沮喪,有消極言行,感到懶散,思維遲鈍。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在心理上,這一階段的特征是自我的整合。

如果自我沒有調節好,一個成年人就像一個大孩子,或任性沖動,或焦躁易怒,或主觀負面,或做人處事幼稚,或失望絕望,或焦慮憂郁。

而心理和人格發展比較成熟的人,辦事決斷,處事明智、待人豁達、态度寬容、性格随和,看問題正面,心情愉快,遇上不順心的事也能從容對待。

照理說,中年人在經曆了青春期的騷動、成年人初期的熱情、事業的拼打和生活的挫折以後,在情感上應該更成熟,穩重,深沉而又有内涵,充實而不淺薄,熱誠而又不炫耀,難過而不遷怒于人,喜悅而又不自傲,得志不狂,失意不餒,對孩子關懷有加,對婚姻家庭忠誠不二。

然而,據觀察,在大多數中年夫妻之間,與上述境界相差甚遠。

這就有了人們通常說的“中年危機”。

這是一種心理危機,是一種情感危機,它往往可能導緻中年人在行動判斷上的失誤, 在情感上的死結, 或許走入掙紮甚至歧途。

女性到了更年期,撫育孩子的任務也到了一個階段,如果孩子已經比較大了,或者已經離家了,女性更需要在心理上重新适應調整。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一、接受不能改變的

1.接受自己身體的改變;

2.接受職務的改變;

3.接受身份的改變;

4.接受父母變老的現實。

二、改變能夠改變的

1.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培養個人興趣,提高時間使用率;

3.改變交友模式,擴大朋友圈。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心理學家卡羅爾·吉利根博士認為,更年期作為女性人生最重要的轉變之一,可能會引發一種“自我貶低和絕望的哀悼”。

因為身心的快速變化,她們變得恐懼,恐懼自己變得沒用,恐懼自己不再值得被愛,尤其當丈夫和孩子逐漸對自己失去耐心時,她們更加覺得孤立無援,然後就會本能展現出自己強勢的一面來保護自己,于是她們變得敏感、焦慮、情緒失控,嚴重的還會産生絕望感、厭世感。

更年期的到來,意味着昭華漸逝,還是強有力的第二人生開啟,都已不重要。

就像奔騰的河水來到了入海口,告别是必然。

告别一個身份,告别一段歲月,告别一個過去的自己; 唯有告别,才是真正地接受與放下。

唯有告别,才可以将抑郁與焦慮從牢籠中放飛,從此各别天涯。

唯有内心真誠地告别,才是緩解年華老去的焦慮的最佳解藥。

如何告别?

對自己說:謝謝。

對過去說:再見。

更年期的女性不僅需要家人,也需要家人需要她。

更年期,其實是一個新開的,願每個女性在這個時期都可以找到自我與自由。

女人40歲以後,看不見地失去,更多地在心裡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咨詢師、塔羅牌占蔔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教育訓練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實用心理學官方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