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滿之後記住這個養生重點,能打好整個夏天的健康基礎!

作者:光明網

5月20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标志着夏日的漸進與成熟。很多地方也陸續進入雨季,濕熱之氣交結,氣候悶熱潮濕。

小滿過後,記住一個養生要點

小滿是節氣養生的轉折點,标志着暑天濕熱拉開帷幕。

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餘莉萍在醫院公衆号刊文中表示,此時氣溫逐漸升高,雨水增多,濕熱之氣交結,氣候悶熱潮濕,易導緻脾胃之氣不足,濕熱之氣困脾,出現如四肢沉重、容易疲勞、失眠、食欲下降、惡心、頭暈、大便稀溏,腹滿腹脹、不思飲食等不适。

中醫認為“諸濕腫滿,皆屬脾”,脾主運化,脾胃功能好,才能把體内多餘的濕氣運化出去。是以小滿養生應注重清熱健脾祛濕,做到“既病防變,未病先防”。①

小滿之後,正是各種細菌和病毒的活躍時期,稍有不慎就容易感冒生病。是以,提醒大家注意日常飲食起居養生,順應天時以養生,健康平安過夏季。②

濕熱容易引發多種疾病

廣東省中醫院腎病研究室主任醫師毛炜曾在廣東衛視節目中介紹,濕熱是人體内的濕和熱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最容易導緻以下常見疾病:

1. 皮膚問題

比如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膿包痤瘡、毛囊炎、瘡疖腫毒等。或者真菌感染,如體癬、股癬、腳癬等。

2. 肝膽疾病

比如攜帶肝炎病毒、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結石等。

3. 泌尿疾病

在過度疲勞時,比較容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

4. 筋肉疲勞

容易出現腰酸背痛、渾身酸痛。

5. 常見慢病

包括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因為血糖、血脂過高都可以歸結為濕氣重濁。③

試試這些實用的祛濕招

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科主任中醫師徐藝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試試這些實用的祛濕招。④

“一泡”

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越有必要,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胃經、膀胱經等足部的6條經絡,進而起到健脾、除濕、利水的作用。

“二不”

1. 不貪涼:炎炎夏日,冷飲、飲料是解暑選擇,但是由于飲料溫度太低,容易影響胃氣和降,出現嗳氣、腹脹等症狀。

2. 不淋雨:盡量避開潮濕的環境,避免外感濕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濕疹等病症的發生。

“三穴”

常用于祛濕的穴位有以下三個:

1. 豐隆穴: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的濁濕排出去。此穴位于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鐘。

小滿之後記住這個養生重點,能打好整個夏天的健康基礎!

圖據《針灸經絡經穴圖》

2. 足三裡穴:是調理脾胃、驅趕内濕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胫骨前緣一橫指,一天2次,每次3分鐘。

小滿之後記住這個養生重點,能打好整個夏天的健康基礎!

圖據《針灸經絡經穴圖》

3. 中脘穴:能和胃健脾,适用于痰濕困脾的人群。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臍連線中點(臍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

小滿之後記住這個養生重點,能打好整個夏天的健康基礎!

圖據《針灸經絡經穴圖》

“四粥湯”

養生粥湯可健脾胃祛濕氣。推薦日常飲食可多飲用紅豆薏仁粥、芡實蓮子粥、山藥冬瓜湯、鲫魚湯,有很好的清熱利水、滋陰祛濕功效。

本文綜合自:

①2022-05-19武漢市中醫醫院《二十四節氣養生|小滿:宜清熱健脾祛濕,做到“既病防變,未病先防”》

②2024-05-20山西省中醫院《小滿遇上520,養生牢記“3不吃5不要”,身體健康才圓滿》

③2023-04-12廣東衛視健康有道《疾病來襲,氣味先知,濕熱的危害有多大?》

④2019-07-12健康時報《祛濕記住一二三四》

來源: 健康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