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近日,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頒獎了,特斯拉和SpaceX公司CEO埃隆·馬斯克帶着自己一歲的,名叫X A-12的小兒子一起登台領獎。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圖源/TMZ

在領獎台上,這位有着六個孩子的父親,再一次勸導全人類多生孩子:“現在地球上的人還不夠多,如果不多生孩子,人類文明都會崩潰的……”

嗯,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為什麼不生或者不多生,真的是生活所迫。對于上班族來說就是,找對象難、結婚難、一胎難、二胎更難、三胎難上加難……

工作恰飯已經很累了,哪兒有時間和精力做别的事情呢?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更何況,現在生娃養娃的吃穿住行到處是學問,要把孩子養好,真不簡單。

而優秀的父母們,更是要懂得“看天氣,識污染”,并及時采取合适的應對方式。

因為,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傷害可以說是無孔不入,而對于抵抗力較低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每一個寶寶從媽媽肚子裡就開始經曆空氣污染的考驗和篩選。等到出生後,空氣污染還會繼續陪伴孩子們長大,不注意的話甚至對終身的健康都會産生負面影響。

一起來看看吧!

出生前

逃過了二手煙,逃不開的空氣污染

吸煙有害,對于肚子裡的寶寶尤甚:胎兒早産、低出生體重、出生缺陷、嬰兒猝死綜合症……這些都和吸煙有關。不過好在科學備孕理念下爸爸們的自覺戒煙以及各地公共場所室内禁煙規定的陸續出台,二手煙對寶寶的威脅少了很多。

取而代之的一個重大威脅則是空氣污染,因為已有研究表明,空氣污染可能會增加孕早期的流産風險。

主持這個重要研究的是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張力強教授和其團隊。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他們找到了2007-2017年間北京市近256萬孕婦的臨床記錄,其中記錄着孕産婦教育程度、職業、住所和工作機關、末次月經時間等。

然後,根據距離孕婦最近的空氣監測站的資料,計算出了每位孕婦的空氣污染物(PM2.5顆粒物、二氧化硫、臭氧和一氧化碳)暴露水準。

最終,發現了空氣污染與流産存在着如下關系:

PM2.5顆粒物、二氧化硫、臭氧和一氧化碳這四種空氣污染物的暴露濃度越高,妊娠前三月稽留流産風險越大。

在同等濃度空氣污染之下,39歲以上的高齡産婦、女性農民和藍領勞工發生妊娠前三月稽留流産的風險更大。

空氣品質好一點,孩子體重多一點

污染确實有害,不過寶寶們的抵抗能力也不容小觑。很多時候,孕媽媽們多呼吸一段時間的好空氣,就能帶給孩子更好的成長。

曾經有一個有趣的研究探尋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于出生嬰兒的影響。結果發現,奧運會期間空氣品質的短暫改善對于寶寶的體重有幫助。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圖源/pixabay

那些在孕期第8個月經曆了“奧運藍”的寶寶,比起2007年和2009年同一時期出生的寶寶,平均體重會增加23克。

由此可見,短暫的空氣品質改善,也可以給寶寶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

出生後

全中國,13%的新生兒因空氣污染而死

出生後,環境的挑戰仍在繼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有1700萬的嬰兒呼吸着有毒的空氣。

而相比成年人而言,被污染的空氣對嬰幼兒的傷害會更大。由于嬰幼兒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空氣污染對他們的發育階段造成傷害,進而影響終身健康。

空氣污染暴露會增加新生兒的早産風險、低出生體重風險和出生缺陷風險,甚至會導緻新生兒死亡。

2020年,全中國有13%的新生兒死亡與空氣污染直接相關。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圖源/Red Nose Grief and Loss 資料來源/State of Global Air 2020 China

在學校更容易暴露于空氣污染

等寶寶長大到了該上學的時候,空氣污染的影響仍然如影随形。2018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指出:兒童在學校更容易暴露于更高水準的空氣污染之中,尤其是在操場玩耍和上學路上,污染暴露水準達到峰值。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24小時污染暴露水準統計 圖源/UNICEF

一天24小時,孩子們平均有60%的時間是在家度過的,剩下隻有30%左右的時間在學校,但是學校的污染暴露水準是不成比例的高,而在家的暴露水準則是最低。

但是目前,在大陸,雖然在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響應的情況下,大部分地區學校會按照規定停課;

而當預警變為了橙色或者黃色的時候,學校對于要不要減少或者停止戶外體育課缺少統一的執行标準。

比如最近兩個月,成都市和濟南市都發出了空氣污染橙色預警,兩地幼稚園、中國小生停止戶外體育課,轉而實行室内活動。

可在開封市,同樣是橙色預警之下,應對措施則為減少學生室外活動。

但實際上,空氣污染對兒童的傷害遠超成人,這是因為:

1. 小朋友們比成年人的呼吸頻率更高,是以往往會吸入更多的空氣,而有害氣體也在呼吸之間進入了孩子的身體;

2. 小朋友們個子矮,而污染在離地面近的地方往往濃度更高;

3. 小朋友們的體重比起成年人又太輕了,是以這些有害氣體在他們身體裡所占的比重會更高,也就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4. 另外,小朋友們在戶外活動的時間比成年人更多,是以如果戶外空氣品質不好,他們也會吸入更多的有害氣體。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正是基于此,我們對于污染天氣讓孩子戶外活動的态度,應該慎之又慎。

兒時暴露,影響終生

從小吸霾,會影響孩子的體質嗎?對于孩子的終身健康又有什麼影響呢?

2021年2月,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最新文章證明:空氣污染使兒童在成年後面臨更高的疾病風險。

從2015年到2016年,科學家們在加州弗雷斯諾學區招募了符合條件的6-8歲的西班牙裔兒童。弗雷斯諾這個地方由于高度工業化的農業、野火等原因,是美國空氣污染水準最高的城市之一。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弗雷斯諾俯瞰圖 圖源/Vadim Manuylov/Wikimedia Commons

科學家們獲得了關于這些兒童的詳細的人口統計和健康問卷和血液樣本。并定期監測每個孩子的空氣污染物暴露水準和身體名額的變化。

當空氣污染的數字與孩子們的血壓讀數、血液樣本相結合,結果非常讓人擔心:

兒童暴露于PM2.5顆粒物、一氧化碳和臭氧之下,與DNA甲基化、單核細胞、白細胞的增加有關。這些改變可能會導緻孩子在成年後容易患上心髒病和其他疾病。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圖源/Pixabay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Mary Prunicki在接受采訪時說:“即使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節與表達,并可能會改變血壓,這可能會增加長大後的患病風險。”

如何保護孩子

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該如何給孩子做好防護呢?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給出了室内和室外的防護建議,做好它們,能夠有效降低空氣污染對于孩子和家人的傷害。

在室内,盡量減少有害氣體的制造和聚集,如:不要抽煙、不要點蠟燭、不要使用空氣清新劑,做飯時保持通風良好。

平時做飯、取暖和照明都請盡量使用清潔能源,比如電、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沼氣或太陽能都是很好的選擇。沒有清潔能源的情況下,最好使用可以降低排放的爐竈和加工過的固體燃料。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在室外,盡可能減少讓孩子與汽車尾氣的接觸,如:

帶孩子走路時避開車流密集的道路,盡量走車輛較少的安靜的街道;

看到污染嚴重的車行駛請提前避讓;

帶嬰幼兒出行時,車多的地方盡量抱着孩子走,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的高度與汽車尾氣排放的高度一緻,進而呼吸到更多尾氣。

馬斯克抱娃領獎建議大家生三胎,經濟學家回應:不生娃都是生活所迫啊!

而關于霧霾天,孩子怎麼樣能夠做到安全運動這個問題,答案其實就兩點:

第一,豐富孩子的室内活動内容。

國術、太極拳、跳繩、毽子、沙包、室内闆凳操、徒手操、器械操、瑜伽、舞蹈、拉伸、啞鈴都是在室内場館進行得很好的運動。

第二,天氣不好時,減少戶外運動量、避免孩子在戶外快速奔跑。

家長可以養成關注天氣品質的習慣,如果天氣有輕微污染,可以盡量減少孩子在戶外劇烈跑跳,孩子的運動速度可以保持平時的70%-80%,運動距離可以減少一半或者三分之一。

面對空氣污染,孩子們是脆弱的,但并不代表我們無能為力。

對于孕媽和孩子來說,在家避免制造更多的污染物,出門做好規避和防護,就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呼吸。

繼續閱讀